呈貢新區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總面積541平方千米,位於滇池東岸,是雲南省昆明市五城區之一,為昆明市政府駐地,總人口40萬,區人民政府駐龍城鎮。呈貢新區是中國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和亞洲花卉之都,昆明斗南花卉市場已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

徠昆明呈貢新區的發展定位為現代新昆明的核心區,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服務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會展中心、新興產業中心;昆明市政治、文教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會展中心,是滇中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核心區、亞洲5小時航空圈中心地帶,是入滇出境的重要通道,素有“省府東南大門”之稱。現代新昆明的鮮花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以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現代新城。

呈貢新區分為吳家營行政商務區、雨花教育片區、斗南花卉產業片區、烏龍體育休閑片區、大沖工業片區、洛羊國際物流片區、大漁旅遊居住片區和環湖濕地片區。

歷史沿革


歷史溯源

呈貢新區風景
呈貢新區風景
區名"呈貢",為彝語地名"柴谷"的譯音,意為盛產稻穀的海灣壩子。
呈貢歷史悠久,在距今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昆明人"在此生息繁衍。
春秋戰國時期,呈貢屬於古滇國的中心區,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在古滇國區域設置益州郡,呈貢屬於益州郡滇池、谷昌縣地,歷經漢晉南北朝而未改。
隋唐時期呈貢為昆州益寧縣地。南詔大理國時期,呈貢屬於三十七部強宗部,彝族先民建有呈貢城。
元平大理后,先於憲宗六年(1256年)立呈貢千戶所,隸屬鄯闡府陽城堡部。至元十二年(1275年)首次設置呈貢縣,下轄呈貢、詔營、切龍、雌甸、塔羅、羅忽6城及烏納山區,屬中慶路晉寧州領縣。不久,呈貢縣改為晟貢縣。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復為呈貢縣,下轄4里。
清康熙七年(1668年)歸化縣制撤銷,所轄2里併入呈貢縣,並廢里改鄉。
清雍正五年(1727年)呈貢縣改屬雲南府晉寧州領縣。
民國呈貢縣直隸雲南省。1927年,呈貢縣所轄6個鄉改為4個區,4區下轄69個鄉(鎮)。
1950年1月12日成立呈貢縣人民政府,隸屬雲南省玉溪專區,下轄平原、三台、果園、七星、梁王、海寶6個區。同年8月,並平原、三台為平原區,並果園、七星為果園區,並梁王、海寶為梁王區,3區共轄27個鄉。
1958年全縣建為樂園、幸福2個人民公社,下轄19個管理區。同年12月10日,呈貢縣建制撤銷,所轄區域併入晉寧縣,成立多個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從晉寧縣劃出龍街、吳家營、大漁、洛羊、馬金鋪5個人民公社成立呈貢區,隸屬昆明市。
1963年呈貢區增設七甸人民公社,全區轄6個人民公社。1965年9月1日恢復呈貢縣建制,仍隸屬昆明市。
1984年全縣撤公社建為1鎮6區,下轄59個鄉、3個鄉級鎮和3個鄉級辦事處。
1988年區(鎮)改鄉(鎮),全縣設龍城、洛羊2個鎮和龍街、七甸、吳家營、大漁、馬金鋪5個鄉,下轄65個辦事處。1999年龍街鄉更名為斗南鎮,全縣轄4鄉3鎮。
2003年5月,根據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湖四環"、"一湖四片"的現代新昆明的戰略構想,呈貢縣的龍城鎮、洛羊鎮、斗南鎮、吳家營鄉大漁鄉的160平方千米區域被確定為現代新昆明的東城區,后又稱為呈貢新城,2006年9月後改稱為呈貢新區。
2007年12月,呈貢縣所轄龍城鎮、洛羊鎮、斗南鎮、吳家營鄉建制撤銷,分別設立龍城、洛羊、斗南、吳家營4個街道,其轄區範圍分別為龍城鎮、洛羊鎮、斗南鎮、吳家營鄉的轄區範圍。
2008年5月1日,呈貢縣馬金鋪鄉的86.88平方千米範圍由呈貢縣人民政府委託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大漁鄉的24.99平方千米範圍由呈貢縣人民政府委託昆明滇池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洛羊街道的71.44平方千米範圍由呈貢縣人民政府委託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全縣轄區面積461平方千米,呈貢縣委、縣政府實管龍城、斗南、吳家營3個街道和七甸鄉,實管面積277.69平方千米。
2008年10月6日,呈貢縣委、縣政府將實際管理的4個鄉(街道)調整設置為7個街道,為新區黨工委(縣委)、新區管委會(縣政府)派出機構:保留龍城、斗南、吳家營3個街道。其中,龍城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9.47平方千米,轄城內、古城、龍街3個社區;斗南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11.27平方千米,轄殷聯、斗南、梅子、江尾、小古城5個社區;吳家營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56.39平方千米,轄萬溪沖、前衛營、段家營、劉家營、柏枝營、繆家營、郎家營、中庄、王家營9個社區。新增設洛龍、烏龍、雨花3個街道。其中,洛龍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17.76平方千米,轄洛龍、吳家營、白龍潭3個社區;烏龍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18.41平方千米,轄上可樂、下可樂、烏龍、七步場、三岔口、松花6個社區;雨花街道行政區劃面積為16.54平方千米,轄下庄、雨花、回回營3個社區。七甸撤鄉改街道,行政區劃、轄區面積不變。
2009年,七甸鄉和已託管的大漁鄉、馬金鋪鄉先後撤鄉改街道。
2010年7月1日,呈貢縣七甸街道的126平方千米範圍由呈貢縣人民政府委託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2011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同意雲南省調整昆明市部門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1〕58號),同意撤銷呈貢縣,設立昆明市呈貢區。此後、根據國務院批複,省、市、縣三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就呈貢縣撤縣設區的有關問題相繼作出決定、決議。
2011年11月1日,昆明市舉行呈貢縣撤縣設區暨加快呈貢發展大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分別為昆明市呈貢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授牌授印並從即日起正式啟用。
2012年末,呈貢區轄龍城、斗南、吳家營、洛龍、烏龍、雨花6個街道29個社區及已託管的洛羊、大漁、馬金鋪、七甸4個街道36個社區,轄區面積461平方千米。呈貢區委、區政府實管龍城、斗南、吳家營、洛龍、烏龍、雨花6個街道29個社區,實管面積151.69平方千米。

發展目標

一是傳承歷史文脈,在保護好舊城區特色和文物景點的基礎上做好舊城更新與開發,提升老城活力;
二是結合其他片區實施項目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優化、提升新區的功能布局,調整路網,適應地塊出讓,使新城建設進入良性循環;
三是以城市公共配套中心、總部研發中心、國際花卉產業、休閑度假療養中心、運動休閑中心為核心,建設知名的國際性低碳智慧城市;
四是保持良好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塑造山、水、城為一體的格局,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生態旅遊城市;五是合理組織好各類用地的布局關係,完善各級、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市政設施。

相關園區

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以高科技信息產業創研、生產為核心,以發展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為先導,打造配套功能完善的“生態、創新型”產業園區。
斗徠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以花卉為主導,集花卉交易、文化旅遊、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為一體,將打造成亞洲花都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昆明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以雲南白藥為先導,引入國際最先進的醫療醫藥、康體養生服務業,打造集國際水準產學研示範基地、一流企業總部基地、中國優秀人才創業基地為一體的高端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
三台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區與三台山自然環境、冰心故居、文廟人文環境和本土文化元素相結合,打造成面向國際的文化品牌體驗區。
呈貢金融產業園區按照昆明泛亞金融產業園區“一園兩片”戰略部署,建設輻射雲南、面向西南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引進金融、能源、物流、貴金屬等要素交易平台,在區域內形成“金融服務總部,總部促進金融”的發展格局。

建設工作

呈貢新區建設推進速度迅速,一是市政基礎設施方面。2009年初,核心區骨幹路網已經開建100公里,其中一期路網50公里完工,二期路網50公里完成路基及部分路面工程,三期路網40公里完成前期批報,開展BT招標,四期路網60公里正展開批報。經過了3年的市政路網及配套管網建設,快速構築了核心區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網格化城市路網雛形。二是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洛龍公園、中幹道沿線景觀綠化工程、白龍潭庫加固除險工程、吳家營變電站、鄭家營變電站、煤氣調壓站已建成。擬建公建項目64個,總投資估算逾230億元。三是重點工程方面。(1)市級行政中心由12個項目組團組成,總建築面積40.7萬平方米,總投資13.09億元,項目建設已近尾聲。(2)大學園區進展順利,共有9所高校,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科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中醫學院雲南藝術學院雲南開放大學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呈貢新城的作用已經延伸到了國外,即將在呈貢新城開工建設的火車站將是泛亞鐵路的起點,也是昆明“八進四齣”鐵路網路的交匯點,更是第三歐亞大陸橋的起點。而已經開工建設的昆明軌道交通2號線將從昆明火車站延伸到呈貢新城腹地,這將大大拉近呈貢新城和昆明老城區的距離,“這條軌道交通將在2012年投入使用。”
蓄勢待發
呈貢,現代新昆明建設的核心區,昆明市政治、文教中心,素有“省府東南大門”之稱。距昆明長水國際機場17公里,是滇中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核心區、亞洲5小時航空圈中心地帶;是未來“八入滇,四齣境”鐵路大通道樞紐中心。
呈貢依託橋頭堡戰略助推優勢、昆明行政中心搬遷呈貢形成的政治資源聚集優勢、高校人才資源彙集和輻射效應優勢、多個開發區風景名勝區沿邊助推發展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優勢,構建服務全省、面向西南、輻射東南亞南亞的國際科教文化中心、國際金融商務中心、國際花卉交易中心、泛亞物流樞紐中心、新型產業基地和全國低碳城市示範窗口,打造成為世界知名旅遊城市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呈貢已為成為對外交流密切、環境整潔優美、現代氣息濃厚、國際風貌凸顯、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百萬人口新城做好了一切準備。
強勢崛起
歷經十年櫛風沐雨,呈貢新區現已初步形成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人口突破40萬。100平方公里城市骨幹路網格局已形成。市級行政中心、9所高校、雲白葯集團搬遷入駐。昆明火車新南站抓緊建設。滇池星城、雨花毓秀等一批住宅配套建成使用;引入百大新都會、七彩雲南第壹城、涌鑫哈佛中心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洛龍公園、春融公園等景觀項目已建成,中央公園、環滇生態濕地建設正積極推進。到2013年底,全區建成區綠地率42.6%,綠化復蓋率47.7%,近6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平均超95%,生態宜居城市形象逐步突顯。
昆三中、雲大附中中華小學對外招生;雲大醫院、市中醫院即將投入使用;2014年4月30日地鐵1、2號線全車通車,呈貢從此進入地鐵時代。迎來了教育經濟、醫療經濟、地鐵經濟的春天。
魅力呈貢的發展前景已被越來越多的投資商看好,一個蓬勃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今天的呈貢,強化產業支撐、優化產業結構、搭建現代服務業大發展平台,一個以信息、花卉、醫療醫藥康體、文化旅遊、金融服務為重點的產業布局正在形成。
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以高科技信息產業創研、生產為核心,以發展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為先導,打造配套功能完善的“生態、創新型”產業園區。
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以花卉為主導,集花卉交易、文化旅遊、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為一體,將打造成亞洲花都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昆明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以雲南白藥為先導,引入國際最先進的醫療醫藥、康體養生服務業,打造集國際水準產學研示範基地、一流企業總部基地、中國優秀人才創業基地為一體的高端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
三台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區與三台山自然環境、冰心故居、文廟人文環境和本土文化元素相結合,打造成面向國際的文化品牌體驗區。
呈貢金融產業園區按照昆明泛亞金融產業園區“一園兩片”戰略部署,建設輻射雲南、面向西南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引進金融、能源、物流、貴金屬等要素交易平台,在區域內形成“金融服務總部,總部促進金融”的發展格局。
成熟的產業布局規劃,讓呈貢的發展猶如疾馳的駿馬,奔騰向前!也讓所有願意用雙手構築未來的開拓者們堅信——“今日的浦東,必是未來的呈貢!”
夢想騰飛
這是一個風生水起,後勁十足的呈貢,今天的呈貢躊躇滿志、憧憬未來,通過實施“新區突破崛起三年行動計劃”,最終實現“一年出形象、兩年大變樣、三年突破崛起”的目標。贏得現在,決勝未來。呈貢新區,正在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聚焦呈貢,
你會為她強勢又迅速的崛起而驚嘆!
聆聽呈貢,
你會隨著她日夜吟詠的發展之歌而歡呼;
立足呈貢,
你將隨處可見涌動著無限商機的創業熱土。

行政區劃


規劃範圍

昆明呈貢新區的發展定位為:昆明市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會服務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會展中心、新興產業中心;現代新昆明的鮮花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現代新城區。
呈貢新區風景
呈貢新區風景
2015年,昆明市規劃局對《呈貢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梳理
完善》規劃進行公示,呈貢新區規劃範圍包括吳家營(含部分洛羊未託管區域)、核心區、雨花及雨花東南分區、斗南片區、烏龍片區六個片區。規劃區範圍北至洛羊片區(經開區託管),南至雨花東南片區、呈貢南生態隔離帶(尖山山群),東至梁王山山脈,西至滇池水岸線,規劃總用地面積122.87平方公里。
呈貢新區大致以昆玉高速公路劃分東西,以中央公園劃分南北,並按不同功能劃分為七個片區:吳家營片區、核心區、雨花片區、雨花東南片區、斗南片區、烏龍片區和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
吳家營片區:吳家營片區是呈貢區政治、經濟、文化、景觀中心。2011年初市行政中心入駐呈貢帶動了呈貢的快速發展。(市級行政中心,項目建設用地777畝,由13幢建築體組成,有10幢辦公樓,1幢新區會堂,1幢綜合服務樓,1幢後勤服務樓,可容納近萬人在此辦公)。該片區配套設施推進迅速,如雲大醫院、昆三中、中國移動、中置信、上海東盟商務大廈、實力心城、七彩雲南第壹城等項目正在大力建設當中,該片區將來可帶動10萬多人的就業。
核心區:呈貢邀請了美國“新城市主義“理論創始人彼得。卡爾索普先生對核心區10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低碳城市規劃進行指導,核心區是呈貢“低碳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先行區,城市CBD核心區,文化產業聚集區,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金融後援服務中心。
雨花片區:大學城片區,全面整合昆明地區的教育資源,引入國內外知名大學,建成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教育基地和人力開發中心。已有9所高校近15萬師生入駐,遠期規劃師生近35萬人,累計完成投資約85億元。天潤康園、雨花毓秀、書香大地、實力錦城、天水嘉園5個住宅項目均用於解決大學城教師住宿問題。
雨花東南片區:該片區正在努力打造獨具特色和良好人居環境的省級現代化信息產業園區。該片區緊鄰大學城,依託大學城教育、人力、信息資源優勢,立足雲南“橋頭堡”,主要發展電子核心基礎產業、信息網路技術、高端軟體、新興信息服務業,遠期將打造成為具有典型山地景觀風貌特色,配套功能完善的“生態、創新型”國家級信息產業園區。位於該片區的萬溪沖村,將在原址上提升改造“萬溪幸福村”。
斗南片區: 49平方公里。呈貢的特色農業產業久負盛名,是有名的“菜鄉、花鄉、果鄉”,呈貢也因斗南鮮花世界聞名而擁有“中國花卉第一縣”的美譽。因此,斗南片區依託斗南花卉市場(斗南花卉產業園區約1020畝)、斗南花卉拍賣市場,農業總部基地(約400畝),著力打造集花卉種植、研發、交易、拍賣、采后處理、總部辦公、精品展示、文化傳播、特色旅遊,鮮花、蔬菜的研發、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片區,該片區可帶動5-10萬人就業,也可帶動失地農民外出租種創業。
斗南片區依託舊城改造,結合三台山自然環境,文廟、冰心默廬、清真寺等保護古建築,打造三台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園區總面積約6300畝)、國學文化產業園區。恢復三台山片區為明清時期城市風貌,將自然文化遺產引入產業化發展道路,打造面向國際的文化品牌體驗、互動、研發、推廣聚集地,文化企業和民間傳統文化產品的孵化器,文化產品的展示區和特色消費市場。
烏龍片區:烏龍片區依山(七星山)傍水(滇池畔),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條件。其中,市級行政中心公務員住宅小區—滇池星城,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總用地面積約1370多畝,總建築面積100多萬平方米)。該片區依託雲南體育訓練基地、滇池星城建設,打造以體育休閑娛樂和中高檔居住為主,集現代體育產業、商業服務業和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區。
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園區位於呈貢新區南部,規劃總面積為23.67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控制規模為6.98平方公里。建設中國面向泛亞地區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戰略高地,中國面向“兩亞”的唯一小語種服務外包基地。已有環球半導體等新材料製造項目進入。

整體結構

結合上位規劃和已審批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整體考慮呈貢新區的規劃結構,規劃以環湖路、昆玉路為主要交通軸,彩雲路、古滇路、中央公園為主要發展軸,核心區為整個規劃區的發展核心,形成“一核、五軸、三帶、七片區、三節點”的整體結構。
一核:商務金融核心區,作為呈貢的商務金融核心(CBD),也是呈貢新區低碳建設的先行區域,未來將成為昆明市、雲南省的商業、商務中心、文化創意中心、文化傳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五軸:沿彩雲路、古滇路形成的南北向主要發展軸線;中央公園發展軸線是呈貢新區東西向貫通的主要城市景觀與發展軸線;昆玉路、環湖路是呈貢新區聯繫昆明市主城區、晉寧、玉溪的主要通道。
七片區:除核心區外,承接不同發展功能的七個片區,分別是:花卉產業片區、體育運動休閑片區、行政配套服務片區、核心區商業商務片區、康體醫療片區、教育科研片區、信息產業園片區。
三節點:指規劃呈貢新區對外交通三個節點,由北向南分別與呈貢新區西分區的斗南片區、烏龍片區和大漁片區接駁。

交通


呈貢新區現已初步形成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人口突破40萬。100平方公里城市骨幹路網格局已形成。
新區綜合交通規劃採用“方格網與自由式路網”相結合的路網格局,形成了“軌道交通、快速交通、普通道路交通、人行步行交通”四位一體的城市交通網路體系。
公交主幹線聯接各個居住區和各個商業區,公交站點以300米為服務範圍復蓋全區,規劃積極提倡“公交優先”的原則,在規劃區內提供高效、快捷、經濟的交通服務。
根據公交走廊設置,整個規劃區500-800米公交站點復蓋率為96.8%,換乘也非常方便。公交服務品質已經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步行系統在規劃區內,規劃設置步行和自行車專用道路,並在周邊形成具有特色、環境良好的購物、休閑和娛樂城市街區。根據需要在規劃區內的商業中心建立空中通廊,將一網——整個系統通過地下商業街的連通,形成一個網狀的地下系統。主要建築和設施貫通在一起,形成與其他交通方式完全分離的全天候步行專用系統。
昆明南站是“一帶一路”倡議規劃中輻射東南亞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雲南省“八出省、四齣境”鐵路網的重要樞紐,距昆明市行政中心約3公里,距北京路昆明站約28公里。車站建成后預計年旅客發送量最高可達4693萬人,日均12.8萬人,數量將是北京路昆明站的6倍。昆明南站建成后,將主要服務於雲南高鐵,從昆明乘坐高鐵去長沙只需4個小時,到上海只需8個小時。

社會


教育事業

呈貢校區境內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昆明醫科大學、雲南中醫學院、雲南藝術學院、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雲南廣播電視大學等9所高校。
昆明市第三中學、雲大附中、中華小學等著名中小學呈貢校區對外招生。
基礎教育設施規劃方面,規劃共布置幼兒園105所,共1566班,服務
半徑300米,核心區規劃用地分類到小類,單獨劃出幼兒園用地,共17所,其餘片區結合居住區進行布置。
小學規劃共布置39所,共1572班,服務半徑500—800米。
中學規劃共布置24 所,其中初中7所,高中7所,完全中學10所,設置規模初中共783班,高中共653班。

醫療事業

根據上位規劃及原有控規,本次規劃共布置9所綜合醫院,包括雲大醫院、市中醫醫院、中醫附二院等。並結合居住區規劃,布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半徑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