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藝術學府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Art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開封師範學校藝術科,河南現代藝術教育即肇始於此。195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河南藝術學院,1959年更名為鄭州藝術學院;1962年河南省高校調整,藝術學院併入河南大學成立藝術系。1996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河南大學藝術學科的基礎上恢復成立河南藝術學院,隸屬河南大學,直至1997年之前,是河南省藝術教育唯一的本科培養單位。1998年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重新組建,成立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02年河南大學藝術學院被確定為教育部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國家級人才模式創新實驗區、河南省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時至今日,依然引領著中原地區高等藝術教育、科研及創作的方向。

辦學條件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是河南省歷史最久的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她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開封藝術學校;1953年併入開封師專成立體藝科;1956年遷入鄭州師專分為音樂科和圖畫科;1958年脫離鄭州師專組建河南藝術學院(1959年更名為鄭州藝術學院),設有音樂系、美術系、師資科、舞蹈班、導演班和文藝幹部培訓班;1961年春,學校放長假一年,1962年省政府決定該學院停辦,部分師生調入開封師範學院(1979年改稱河南師範大學,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成立藝術學院,設有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兩個專業,原有設備和資料大部分歸入開封師範學院。1984年藝術學院分為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1986年音樂系又分為音樂一系和音樂二系。1987年在美術系工藝美術教研室基礎上新設工藝美術學院與建築工程學院。1993年5月學校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由藝術專業4個學院成立河南大學藝術學院。1994年工藝美術學院與建築工程學院分為藝術設計學院和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脫離藝術學院。1996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河南大學藝術專業基礎上成立河南藝術學院,隸屬河南大學領導。1998年初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重新組建,將原有藝術專業4個院實質性合併,設立音樂教育系、音樂表演系、作曲編導系、美術系、藝術設計系、音樂藝術研究所、民族聲樂研究所、美術研究所、公共藝術教研室,2001年上半年增設戲劇系,2002年藝術設計系分為裝潢藝術系和環境藝術系,增設美術教育系。

學院科目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按照教育部藝術學科新的分類標準,現設有音樂與舞蹈學分院、戲劇學分院、美術學分院、設計學分院、藝術學理論研究院和公共藝術教研部。現設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作曲編導、戲劇、美術、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8個系,有音樂學、音樂表演(含演唱、演奏)、舞蹈編導、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表演(含民族歌劇、戲曲表演)、美術教育、藝術設計(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繪畫(含中國畫、油畫)、雕塑和攝影等10個本科專業。
同時,學院擁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等5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及音樂、戲劇、戲曲、舞蹈、美術、藝術設計等6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均為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2014年成功申報目錄外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博士點,開始招收中國藝術史方向博士生。另外,還設有宋代文化藝術研究所、音樂研究所、流行音樂研究所、民族聲樂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書法研究所、民俗與民間藝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教學實力


藝術學院現有教職工216人,專任教師16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2人講師57人,已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
藝術學院自1986年就獲得音樂表演藝術(民族聲樂)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獲得音樂學(音樂教育)和音樂表演藝術(中國樂器)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美術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音樂學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1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

文化傳統


校歌

“嵩岳蒼蒼 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長,濟濟多士 風雨一堂 繼往開來揚輝光,四郊多壘 國讎難忘 民主是式 科學允張,欹歟吾校永無疆 欹歟吾校 永無疆,欹歟吾校永無疆 欹歟吾校 永無疆!” 《河南大學校歌》誕生於1940年,由嵇文甫先生作詞,陳梓北先生譜曲。當時中華大地正遭受日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河南大學輾轉搬遷,經雞公山、南陽鎮平,最後停留在伏牛山深處的欒川縣譚頭鎮辦學達5年之久(並建立河南大學譚頭附中至今,但由於種種原因其不屬於河南大學附屬單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河大師生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時任文學院院長的嵇文甫先生激情奔放地創作了《獻給祖國》、《走出象牙之塔》等抗戰歌曲。教育系教授陳梓北長於作曲,曾為《紀念魯迅歌》、《遠征進行曲》、《七七中學校歌》等譜曲,編有《抗戰歌曲選》。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河南大學決定創作《河南大學校歌》,利用歌曲的形式,通過廣大師生傳唱,在陰霾的天空和血腥的環境中樹起河南大學的獵獵戰旗,以凝聚師生,鼓舞抗戰鬥志,弘揚學術傳統,堅持辦學不輟。嵇文甫、陳梓北受領重任,很快兩人合作的《河南大學校歌》便響徹在伏牛山麓,伊水河畔。 “四郊多壘,國讎難忘。”日寇的暴行,並沒有嚇倒河大人。“濟濟多士”在蒼蒼嵩岳下,泱泱黃河邊,“風雨一堂”,堅守“悠且長”的“中原文化”,追求民主與科學,為抗戰和建設培養人才。此後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高唱校歌,奮發圖強,傳承河大精神,創造出河南大學的輝煌歷史。 1992年慶祝河南大學建校80周年時,由中文系張予林作詞、音樂系張彬譜曲,創作了新的《河南大學校歌》。 2002年9月,在慶祝建校九十周年的日子裡,河南大學決定恢復使用1940年的《河南大學校歌》,並根據時代發展,將原歌詞中的“三民”與“四維”改作“民主”與“科學”。《河南大學校歌》重新在師生中廣為傳唱,成為新時期河大人“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戰鬥號角。

校訓

河南大學在九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以“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校訓,培養出近40萬優秀學子,為祖國的各項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取自《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些話言簡意賅地道出辦大學的原則在於發揚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達到完善。“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就是告誡師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優良品德。“親民”又為“新民”,意為啟迪百姓心智,使百姓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就是將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斷求取進步。對於“止於至善”,宋代碩儒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解釋說:“止者,必至於是而不牽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 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也就是說,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河南大學大門於1936年建成后,就將校訓用柳體金字書寫懸掛在大門背面,正中上額橫書“止於至善”,左書“明德”,右書“新民”。大門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變,歷經八年抗戰,幸未毀於戰火,1953年,校大門背面的校訓被去掉了。2002年慶祝建校90周年之際,河南大學校大門彩繪一新,“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的校訓又重新懸掛於大門內側。著名作家周而復校友題寫的校訓被鐫刻在北京校友會捐贈的靈璧石上,矗立於大門通往大禮堂中軸線南端。八字校訓耀眼奪目,發人深省,予河大學子以光大學術,恢宏文化的啟示,一入校門便油然而生對國家、民族崇高無上的歷史責任感。

學院名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曾經擁有一批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師資,培養出數量眾多的高水平的藝術人才。藝術學院初建時匯聚了在河南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教育家,如從事音樂理論研究與教學的有謝孟剛和趙子佩,從事小提琴演奏與教學的有殷晉德,從事二胡演奏與教學的有王壽庭,從事油畫創作與教學的有丁折桂,從事國畫創作與教學的有謝瑞階、賀志伊、馬基光、葉桐軒,從事版畫創作與教學的有劉鐵華,從事藝術設計教學的有梁冰潛。這些具有強烈事業心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對河南近現代藝術教育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在20世紀30—40年代從河南走向全國一批著名的藝術家,大多受到這些老教師的直接影響。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陸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藝術教育家有武秀之教授(聲樂)、王威教授(版畫)、杜鶴鳴教授(作曲理論)、呂岱聲教授(聲樂)、朱金專(聲樂),丁中一教授(國畫)、王儒伯教授(油畫)、琚清林教授(聲樂)、趙為民教授(理論)、陳家海教授(指揮)、王炎發教授(美術學)、趙振乾教授(書法)、馬嶺教授(中國畫)等。

辦學成就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自1962年至2002年40年間,藝術學院為國家培養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40多人,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3000多人,成人教育畢業生萬餘人。其中有不少人已成為知名的專家學者,在美術創作、音樂表演以及藝術理論研究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如:美術專業75屆畢業生馬國強,現任《河南日報》副總編、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獲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畫展,在美術界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術專業81屆畢業生王宏劍,現為河南省畫院副院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曾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牌、第八屆全國美展獎牌(本屆評獎不分等次)、第九屆全國美展金牌、“紐約2001國際肖像畫大展”總統獎。著名畫家李伯安早年就學於本院前身鄭州藝術學院,后又回本院進修,他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創作出百米巨作《走出巴顏喀拉》,最後倒在自己的畫前,他的遺作曾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展出,人們為他的作品和精神而震驚,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肖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設計徵集活動中獲大獎。美術專業畢業生謝冰毅、李明、王穎生、張燦星、李建忠等分別在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中獲得獎牌。音樂專業畢業生小香玉、陳淑敏、李艷秋、楊華、洪雁、孫衛國等經常活躍於國家級演出舞台。

發展建設


近年來,為了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活躍學術氛圍,藝術學院在學術交流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94年藝術學院與白俄羅斯音樂大學簽署了雙方互派教師和留學生的協議,藝術學院已派2名教師赴白俄羅斯音樂大學進修,選送20多名優秀畢業生赴白俄羅斯音樂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已有4名留學生獲得碩士學位回校任教);白俄羅斯音樂大學已派2名鋼琴教師來藝術學院任教。
1995年藝術學院承辦《中國音樂年鑒》第六屆學術研討會。
1996年受國家教委委託承辦“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系主任研習班”。
1996年承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學》編輯部、《中國音樂年鑒》編輯部、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河南大學音樂一系聯辦的“中州音樂學優秀論文”評獎活動。
1998年承辦由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主辦的“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屆年會”。
2001年承辦第三屆蘇、魯、豫、皖高等師範院校美術年會.
2001年承辦由全國高師理論作曲學會主辦的“高師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
2002年承辦由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編輯部倡辦、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等單位聯辦的“首屆中西部地區普通高校音樂創作比賽”。
自1980年以來,藝術學院邀請了60多位全國著名專家擔任兼職教授或來院講學,其中美術專業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教授,原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郭紹綱教授,著名畫家王肇民、孫奇峰、魏紫熙、費新我、劉文西、湯文選、何家英、郭全忠以及著名美術理論家張道一教授等;音樂專業有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沨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組組長、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於潤洋教授,原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桑桐教授,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林教授、原武漢音樂學院院長童忠良教授,著名音樂教育家張肖虎、陳銘志、丁善德、王震亞、郭淑珍、馮文慈、趙曉生、龔耀年、張遠文等教授。同時,大多數青年教師分期分批被選送到國家一流專業藝術院校進修。
1998年省財政撥款2400萬元、學校自籌經費675萬元建成綜合教學大樓和琴房樓,1999年省財政又撥款507萬元設備費,加上學校和本院連年在發展建設方面的大量經費投入,藝術學院的硬體設施在全國同類院校中達到一流。目前藝術學院在校生人數已達到270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70多人。由於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不斷積累,藝術學院資料室藏書達到7萬餘冊。其中特別珍貴的是自明清至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如“明四家”中沈周、唐寅的作品,清代名家高其佩、袁江、石溪、任伯年的作品,“揚州八怪”黃慎的作品,近現代大畫家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傅抱石、吳作人、李苦禪、陸儼少的作品等。
2018年,藝術學院分為美術學院和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