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散揆

仆散揆

仆散揆(?—1207年),一作布薩揆,女真名臨喜,上京拔盧古河(治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人,女真族。金朝名將,左丞相仆散忠義之子。

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大定十五年(1175年),娶韓國大長公主,世襲猛安。歷拱衛直副都指揮使、兵部侍郎等職。章宗完顏璟即位,升河南路統軍使。明昌四年(1193年),改西南招討使兼天德軍節度使,守衛邊境。率軍沿境築壘挖塹數百里,以防漠北各部。累遷參知政事、中都路胡土愛割蠻世襲猛安、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封濟國公。

泰和五年(1205年),任宣撫河南軍民使。泰和六年(1206年)春,南宋平章軍國事韓侂胄攻金,仆散揆任左副元帥率軍反擊。十月,統兵九路南下攻宋,連克多地,迫宋議和。十二月,由淮南回師。泰和七年(1207年),仆散揆病死於下蔡軍中,謚號“武肅”。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仆散揆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
大定十五年(1175年),仆散揆娶韓國大長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臨潢府路赫沙阿世襲猛安。歷近侍局副使、拱衛直副都指揮使、殿前左衛將軍。因與人竊議衛中事,罷職。後起為灤州刺史,改蠡州,入為兵部侍郎、大理卿、刑部尚書。
明昌元年(1190年),仆散揆出為泰定軍節度使,改知臨洮府事,治府有方,升河南路統軍使。他以剛直明斷,獄無冤滯,進官一階。
明昌四年(1193年),仆散揆因牽涉鄭王完顏永蹈謀逆事,被免死除名。后又起為同知崇義軍節度使事。以戰功遷西北路副招討,升西南路招討使兼天德軍節度使。戍邊作戰,修築界壕。拜參知政事,改中都路胡土愛割蠻世襲猛安。進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封濟國公。
泰和五年(1205年),任宣撫河南軍民使,駐屯南京(今河南開封),整軍習武。
泰和六年(1206年)春,南宋平章軍國事韓侂胄攻金,仆散揆任左副元帥率軍反擊。連克臨淮(今江蘇盱眙西北)、蘄縣(今安徽宿州南),解符離(今安徽宿州北)之圍。十月,統兵九路南下攻宋,自率軍三萬出潁州(今安徽阜陽)。軍至淮河,偵知唯八疊灘(今安徽鳳台西南淮水旁)可涉。為避實擊虛,遣將揚兵下蔡(今安徽鳳台),吸引宋軍銳師。乘虛遣精兵潛渡八疊灘,佔領南岸。大軍乘勢渡淮,連克安豐軍(今安徽壽縣)、廬(今安徽合肥)、滁(今屬安徽)、和(今安徽和縣)、真(今江蘇儀征)等州,迫宋遣使議和。十二月,由淮南回師。
泰和七年(1207年),仆散揆病死於下蔡軍中,章宗賜謚號“武肅”,其子為仆散安貞。

主要成就


仆散揆於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年)任西南招討使兼天德軍節度使,守衛邊境。他率軍沿境築壘挖塹數百里,以防漠北各部。泰和五年(1205年),任宣撫河南軍民使,駐屯南京(今河南開封),整軍習武。泰和六年(1206年)春,宋平章軍國事韓侂胄攻金,仆散揆任左副元帥,率軍反擊。他連克臨淮(今江蘇盱眙西北)、蘄縣(今安徽宿州南),解符離(今安徽宿州北)之圍。十月,統兵九路南下攻宋,自率軍三萬出潁州(今安徽阜陽)。軍至淮河,偵知唯八疊灘(今安徽鳳台西南淮水旁)可涉。為避實擊虛,遣將揚兵下蔡(今安徽鳳台),吸引宋軍銳師。乘虛遣精兵潛渡八疊灘,佔領南岸。大軍乘勢渡淮,連克安豐軍(今安徽壽縣)及廬(今安徽合肥)、滁(今屬安徽)、和(今安徽和縣)、真(今江蘇儀征)等州,迫宋遣使議和。

人物評價


完顏璟:①北邊之事,非卿不能辦。 ②朕即位以來,任宰相未有如卿之久者,若非君臣道合,一體同心,何以及此。 ③卿於此時,經營江北,勞徠安集,除其虐政橫賦,以良吏撫字疲民,以精兵分守要害,雖未系趙擴之頸,而朕前所畫三事,上功已成矣。
脫脫:①揆體剛內和,與物無忤,臨民有惠政。其為將也,軍門鎮靜,嘗罰必行。初渡淮,即命徹去浮梁。所至皆因糧於敵,無饋運之勞。未嘗輕用士卒,而與之同甘苦,人亦樂為之用。故南征北伐,為一代名將雲。 ②揆、宗浩雖師出輒捷,而行成之使,不拒其來。……雖然,揆、宗浩常勝之家,史乂搭驍勇之將,三人相繼而死,和議亦成,天意蓋已休息南北之人歟?
畢沅:揆體剛內和,與物無忤,臨民有惠政。其為將也,軍門鎮靜,賞罰必行。初渡淮,即命撤去浮梁,所至皆因糧於敵,無饋運之勞。未嘗輕用士卒,與之同甘苦,人亦樂為用。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仆散忠義
岳父:完顏雍

子女

兒子:仆散安貞

史料記載


《金史·卷九十三·列傳第三十一》

文學形象


蔡東藩·《宋史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