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粳7號
寧夏農學院選育的粳稻品種
寧粳7號,品種來源:寧粳7號(農院7~1)系寧夏農學院用(紅旗12號×65~6)和(黎明×京引39號)雜交選育。於1982年育成。
目錄
特徵特性:株高85厘米左右,穀粒闊卵型,無芒、穎殼、護穎和穎尖均為淺黃色。千粒重25~26克,糙米率83~84%,1985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部級優質米。生育期150天,分櫱力中等,抽穗灌漿快,成熟時葉綠,桿青、穗黃。較耐肥,抗倒伏。生長後期較耐低溫。"中抗"稻瘟病。
栽培要點:1、播種期應在4月15~20日,由於該品咱在秧苗期當溫度時容易徒長,所以在秧苗期注意合理稀播和煉苗,每畝凈秧田播種200~250公斤,秧令25~30天。2、合理稀植,每畝插2.5萬穴(20厘米×9.9厘米),每穴插5~8苗。3、要求畝施純氮12.5~15公斤。施足基肥,早施分葯肥。施好勻苗肥。並看生長情況補施穗肥。4、採用淺--深--淺的灌溉方法,成熟期適當晚停水,乾乾濕濕以利完熟。5、種子要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孕穗抽穗期要防治稻瘟病。
適應地區及產量水平:1984~1985年參加寧夏生產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46.3公斤~647.1公斤,比京引39號增產20.6%-23.8%。1986年推廣五萬畝,產量水平為畝產600~750公斤。適於寧夏引黃灌區各市縣種植。
(一)審定編號蘇審稻201604
(三)適應範圍適宜在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徵特性
2013-2014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666.9公斤,2013年比對照鎮稻14增產9.06%,2014年比組平均畝產增產4.37%;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5.1公斤,比對照武運粳24增產7.14%。
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櫱力較強,葉色淡綠,抗倒性好,後期灌漿快,穗型較大,熟相清秀;省區試平均結果:每畝有效穗20.3萬,每穗實粒數134.2粒,結實率90.6%,千粒重25.8克,株高97.7厘米,全生育期156.9天,與對照武運粳24相當。病害鑒定:穗頸瘟損失率5級、穗頸瘟綜合抗性指數5.00,感白葉枯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發病率30.43%。米質理化指標經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2014年檢測:整精米率68.4%,堊白率27%,堊白度3.0%,膠稠度7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6%,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穀標準。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機插秧5月底播種,秧盤播種量不超120克,每畝用種量3.0-4.0公斤。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機插秧秧齡控制在18-20天,6月中旬移栽,每畝栽插1.8萬-2.0萬穴,每穴3-5苗,機栽密度以3.5×9寸為宜,基本苗6萬-8萬。
3、科學肥水管理。一般畝施純氮18-20公斤,早施分櫱肥,在中期穩健的基礎上,適時施好穗肥。基櫱肥與穗肥比例以7:3為宜;水漿管理掌握前期淺水勤灌,當莖櫱數達到18萬左右時,分次適度擱田,後期濕潤灌溉,成熟后7-10天斷水,切忌斷水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