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丸
中藥方劑
十補丸是一味中藥方劑。
【來源】:《濟生方》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9g),空腹鹽湯送服。
【功效】:補腎陽,益津血。
【主治】:腎陽虛損,津血不足。症見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異名】大補丸(《普濟方》卷二一七)。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 肉桂(去粗皮) 巴戟 (去心) 破故紙(炒) 乾薑(炮) 遠志(去心,薑汁浸,炒) 菟絲子(酒浸,別研) 赤石脂(煅)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30克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6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功用】溫陽補腎,益精髓,進飲食。
【主治】腎陽虧損,下焦虛寒,臍腹強急,腰腳疼痛,遺泄白濁,大便滑瀉,小便頻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進下。
【主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溫酒、鹽湯任下。
引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補丸
大治小腸寒疝,膀胱伏梁,奔純,氣等疾,亦治婦人育腸氣。泗州楊介吉老方。
一兩,用防風一兩,銼如黑豆大,鹽四兩,黑豆一合炒附子裂,去諸葯,只用附子去皮臍。
上九味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粉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
婦葯不效,后得此方於張,數服去根,且去鉿不用,卻以此方獻繼先,繼先亦有此疾,服之遂安。葛司理鄄尊人 金州日,同官蘇主官傳得此方,屢效。后失其本,每形於念,余錄以歸之,葛 諱立柔於丞相為從叔雲。
引用:《是齋百一選方》十補丸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 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 精髓,進飲食。
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紙(炒)乾薑(炮)遠志(去 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引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補丸
用石斛四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早開水下四錢。凡使煎劑,彷彿丸方。
秘精丸(見虛證。
引用:《醫學心悟》十補丸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萸肉(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附子(一兩制)肉桂(一兩)鹿茸(二兩無則鹿膠代之)五味(一兩)蜜丸
按∶上方主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見黑色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腎與膀胱元氣大憊也,附子養榮湯主之。繼用右歸丸。
引用:《臨症驗舌法》十補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