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灘
北外灘
北外灘位於虹口區南部濱江區域,西至河南北路與閘北相鄰,東到大連路與楊浦區相接,南界蘇州河與黃浦相交,北臨周家嘴路海寧路,是上海中心城區里市場基礎紮實且中央商務功能相當完備的板塊。
作為外灘的延伸,這裡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澱,區位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陽,西南處外白渡橋、吳淞路橋兩橋與老外灘相連,南面隔江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望。
延綿起伏的古典建築群和對岸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與外灘、陸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構成黃金三角,蘊含巨大的開發價值。
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將被建設成為企業總部基地、航運要素集聚中心、國際郵輪客運中心和口岸服務中心,為上海現代物流業、航運業提供高層次的服務。
北外灘作為外灘的延伸,同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澱,而這裡的區位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坐北朝南,面水朝陽,西南處外白渡橋、吳淞路橋兩橋與老外灘相連,南面隔江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望,延綿起伏的古典建築群和對岸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與外灘、陸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構成“黃金三角”,是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重點地區之一,無疑蘊含了巨大的開發價值。
舊居密集、阡陌交錯——上海航運發祥地重建啟動
作為上海航運業的發祥地,航運業已在北外灘走過了一個半世紀,北外灘地區的商務樓主要集聚在大名路、東大名路沿線,匯聚了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國港口協會等10多家航運功能性機構,2000餘家航運服務類企業,其中包括我國航運業的三大巨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總部、中海集團和中遠集團。
北外灘全面建成日景圖
隨著大連路隧道的開通,軌道交通4號線的通車,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和新建路隧道的建成以及未來軌道交通12號線的通車作為上海“四大中心”之一的航運中心,“黃金北外灘”的建設已經躍出紙面。
“商務—航運—文化”三柱支撐 海上門戶 共築濱江黃金三角
定位於“商務—航運—文化”三柱支撐的模式,北外灘將建成一個融知識產業服務、國際航運服務(核心產業:郵輪經濟)、文化旅遊休閑服務、國際化社區的濱江休閑區。
建成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按照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郵輪母港使得北外灘地區也將成為上海的水上大門,大量的國際遊客將由此進入上海。2010年世博會有近100萬人次通過“海上門戶”到達上海。獨具航運功能的北外灘將與老外灘、陸家嘴共築上海“黃金三角”。
北外灘地區位於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2009年3月2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在這個背景下,上海正式進入了國際金融和航運城市的發展通道。
北外灘全面建成夜景圖
據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北外灘、陸家嘴、洋山保稅港、臨港新城、外高橋保稅區等區域。其中,北外灘是上海唯一以航運服務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與其他功能區進行錯位互補。至此,北外灘“世界級”規劃正式浮出水面。根據《上海市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規劃》:北外灘的發展定位是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圍繞發展定位,確定了“一個基地、三個中心”的發展目標,即:把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建設成為企業總部基地、航運要素集聚中心、國際郵輪客運中心和口岸服務中心。北外灘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就是要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環境建設,集聚發展航運交易、海事法律、航運金融保險、航運信息等行業,要為上海現代物流業、航運業提供高層次的服務,要體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軟實力。
一是航運歷史文化悠久。北外灘有航運淵源的歷史建築、文化資源眾多,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北外灘區域內沿黃浦江的碼頭一直是上海航運業特別是外貿進出口貨物和散貨運輸的重要操作場所,而位於北外灘的國際客運站也是當時上海唯一的國際客運碼頭。
北外灘夜色
三是航運要素集中。落戶北外灘的各類航運功能性機構和協會有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海事局、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等14家。
四是具備硬體(商務環境)的支撐。北外灘作為上海市新興商務區之一,良好的商務環境正逐步受到各類企業和市場的青睞。最新數據顯示:到2010年,北外灘約有100萬平方米的高檔商業、商務樓群陸續建成投入使用。
在未來的幾年中,北外灘將按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求,圍繞國際航運中心軟環境建設,充分發揮北外灘的區位優勢和航運產業基礎,依託航運物流行業功能性機構和協會,重點吸引船公司尤其是世界大型班輪公司、物流企業、船代貨代企業、郵輪公司、海事法律商務會展機構等入駐,加快航運要素市場建設,大力發展航運金融與保險、仲裁公證公估、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等航運物流服務產業,著力培育航運市場服務、進出口物流服務和國際客運服務等三大功能。
倫敦,是現在全球最知名的港口,同時也是最早的港口。從19世紀末至今,倫敦一直保持著全球頂級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北外灘遙望陸家嘴
比如,倫敦航運業的發展催生了與航運相關的金融、保險、法律、交易、中介服務、信息指數、行業組織等航運服務業。各種海事協會、保賠協會紛紛在倫敦落戶,促進了倫敦海事法律體系的完善。
再比如,倫敦高度發達的金融服務在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倫敦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資市場的18%,油輪租賃業務的50%,散貨租賃業務的40%和船舶保險業務的23%。
此外,全球67%的船東保賠協會保費基本也都集中於倫敦。倫敦能夠做到這些是因為在過去幾十年吸引了大批外資銀行並吸引了相關海運基金在倫敦上市。此外,倫敦還擁有精通業務的專業人才、靈活穩定的勞動力市場以及寬鬆適當的監管機制。
但是有研討報告指出:雖然國際航運服務業中倫敦仍然排名第一,但未來10—20年內倫敦將喪失其航運服務的優勢地位。而航運高端服務轉向亞洲已成為必然趨勢,而東移的目標無疑以中國為首選。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全球製造業和貿易的轉移使得航運重心在亞洲,而航運服務中心卻在歐洲,有“鞭長莫及”之感;其次,世界知名的國際航運中心倫敦、鹿特丹、紐約等城市的高房價、高工資不斷提高著其提供航運服務的成本;最後,2009年上海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貨運港、世界第二大集裝箱港口,具備了發展航運高端服務的充分條件。
由此可見,倫敦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正在東移亞洲,中國無疑是首選,“兩個中心”的《意見》已經明確上海的定位是國際航運中心,因此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必將在11年後凸顯,北外灘作為航運服務集聚區的功能也將在2020年得到國際認可。屆時,北外灘將吸引更多的航運業企業總部入駐。
一是突出集約高效的原則。在實踐中形成了“政府主導、辦企合一、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機制模式,市級層面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工作領導小組,區級層面以北外灘開發辦為主體,統籌全區力量推進北外灘開發建設,確保“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充分授權,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率。工程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從原來6-9個月壓縮至72個工作日,努力跑出“北外灘速度”。
二是體現對標一流的要求。組建北外灘開發建設專家委員會,由5位國內知名專家、4位國外知名專家組成。設立總師室,聘請頂尖專家擔任總規劃師、總建築師、總功能師。邀請日建、Gensler、Foster等七家全球頂級建築設計事務所參與開發,確保每個項目都符合“世界級會客廳”的定位要求,並嚴控建設品質。
三是採用項目化推進的方式。形成五大類27項重點任務和28項日常工作,涵蓋土地出讓、項目建設、宣傳推介、環境營造等方面。在土地出讓、項目建設上,今明兩年北外灘將推出10餘幅土地,上實中心等10個重點項目實現竣工。在宣傳推介上,將“雲推介”和“走出去”相結合,洽談中外企業近200家,包括高瓴資本、阿里巴巴、京東、位元組跳動、華貿集團、中國太平等知名企業。
北外灘地區位於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東起大連路、秦皇島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黃浦江、蘇州河,北至海寧路、周家嘴路,規劃用地面積3.66平方公里,沿黃浦江及蘇州河岸線長達3.53公里。
公平路以東、周家嘴路以南、大連路以西,黃浦江以北,靠近大連路隧道和軌道交通4號線,區位優勢明顯,是北外灘規劃發展特色文化旅遊休閑的區域。
區域以歷史形成的提籃橋商業地區為主體,把提籃橋的商業向江邊延伸,形成一個地區性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商業文化中心,並且充分展現提籃橋歷史風貌,重點發展以水上旅遊和提籃橋文化街、下海廟旅遊為特色的旅遊業,提升文娛功能。
另外還將依託濱江綠地,周邊還將建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商業設施,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全方位、多選擇的文化旅遊休閑服務。
上海北外灘東部濱江
由於規劃一直處於調整期,該區域建設啟動比西部、中部稍晚,公平路東側的原銀泰花園住宅用地依然不開工,除了掛牌的創意產業集聚區通利園和在售的住宅項目旭園外,只有位於楊樹浦路、平涼路的上海瑞豐國際大廈在建,項目總建面6.6萬平方米,共28層,其中1-6層為商業群房、
這裡古典建築眾多,河濱大樓、郵電大廈,崑山路、花園路的英式老建築,以及乍浦路餐飲一條街都頗具特色。未來將強調人與水的關係,創造河口濱水景觀,充分利用區位與文化優勢,建設集文化、商業、娛樂、旅遊於一體,充分體現上海特色的都市休閑綜合體。
吳淞路以東、海寧路周家嘴路以南、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區域範圍涉及知識服務產業區和航運服務產業區,是北外灘的核心區域和重點功能分佈地。由於作為商務航運大項目集聚的區域,因此該範疇內是北外灘建設步伐最快的。
以虹口港為界,西側定位現代商務區,重點發展那些知識密集程度高的現代服務業;東側則重點建設航運服務區;而東長治路南側主要發展商業、辦公、信息中心、酒店等,在東大名路南沿黃浦江主要布置商業、辦公及標準較高的公寓住宅。北外灘如今開建的大型項目主要集中在該區域內。
該區段黃浦江岸線長達1300米,集中了原上海港務局的高陽碼頭和揚子江碼頭,是北外灘航運商務最集中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大名路、東大名路沿線,隨著耀江國際廣場和>的陸續建成,該地區的商務氛圍與寫字樓品質大大提升。
北外灘世茂酒店
是北外灘綜合開發的啟動項目,外立面已基本落成,該項目南達黃浦路、北抵大名路、西至武昌路、東到南潯路,項目集酒店、會議、娛樂、餐飲、休閑購物於一體,由兩幢姐妹樓組成,總建面超過10萬平方米。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
已經列入06年上海市重大工程第4號建設項目,按照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郵輪母港規劃,總建面達40餘萬平方米。整個項目將建有6萬平方米的國際客運中心綜合樓、5萬餘平方米上海港國際港務集團辦公樓以及28.9萬平方米的配套賓館、商務等設施,850米岸線的國際客運碼頭和9萬平方米的開放公共濱江綠化和景觀岸線。
鵬欣集團的北外灘項目
位於東大名路以南,高陽路以東,公平路以西,黃浦江以北,緊鄰黃浦江及濱江公園綠地,用地面積17840平方米,總建面積105700平方米,包括高檔酒店、酒店式公寓及公寓式辦公樓各一幢,規劃建有高檔社區商業配套,並配備開放式會所。
國際客運中心北側地塊
該地塊備受關注,終於被金光紙業和香港建設聯合以35億高價拍得,該項目東起新建路,西至旅順路,南臨東大名路,北至東長治路,規劃佔地面積62211平方米。該地塊坐北朝南,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的一塊凈地,擁有生態景觀,南側有50000平方米集中綠地,可直接抵達黃浦江邊,其功能定位為:圍繞北外灘綜合開發,以商務辦公為核心,輔以高星級賓館、餐飲娛樂、商業設施,總建築面積將達到2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幢綜合商務大樓白玉蘭大廈(暫名),為國際航運中心提供配套服務,它將是北外灘標誌性建築之一。另外還規劃設三至五層地下空間,主要包括:地下公共活動商場,公交、出租換乘點,商業設施、停車庫等。
上海大廈坐落於北蘇州路20號,原名百老匯大廈,1934年為英商所建,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
百老匯大廈名字取自百老匯路(今大名路),由公和洋行佛蘭賽設計,投資500萬兩白銀,高76.7米,共22層,是當時與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齊名的外灘三大高樓之一。在浦東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建成之前,這裡曾是上海的最佳觀景大樓。
當時,地處公共租界的百老匯大廈是專供外國人使用的酒店,其西菜頗為有名。服務生都受過嚴格訓練,咖啡先上清咖,後上白糖、牛奶,程序規範。不過最出風頭的還是酒店的垂直交通,汽車可以盤旋開到屋頂。屋頂可停車100輛,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抗戰期間,百老匯大廈被日軍盤踞。抗戰勝利后,大廈被國民黨接收,改為勵志社招待所。
上海開埠之初,蘇州河兩岸連一座橋樑都沒有,人貨都得靠擺渡船運送。可以停船的渡口有三個,今乍浦路橋附近的頭擺渡、今江西路口的二擺渡以及靠近蘇州河東面的外擺渡。後來,蘇州河南北兩岸先後被劃為英美租界,原先的幾個擺渡口開始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他們認為蘇州河上必須要有橋了。
1856年,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開此先河,出面組織了一家“蘇州河橋樑建築公司”,花了12000元,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並以自己的大名將之命名為“韋爾斯橋”。不過,上海人不樂意接受這個拗口的洋名,而是直接稱之為“外擺渡橋”。
外擺渡橋的橋面闊約23英尺,長約450英尺。每當有大船駛過時,橋中間一塊活板就被高高吊起,待船通過後再放下恢復為橋面。這一當時的“高科技都市景觀”曾看得上海人心驚肉跳又忍不住鼓掌雀躍。
這造橋的12000元被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韋爾斯為首的12個股東手中,韋爾斯並不滿意於此,想靠外擺渡橋再發一筆大財。於是他聲稱上海道台准許他對大橋擁有25年專利權,在這25年內,凡過橋者都得付二文銅錢,車轎的話加倍。後來,上海人慢慢發現洋人常常可免交這種“過橋稅”,於是抗議要求取消這一稅款,不然就寧可恢復擺渡船。不久,外擺渡橋頭因上海市民抗稅而一度出現了冷落局面。
韋爾斯眼看收入逐減,便想另起灶頭。1871年,他著手修造鐵橋,沒料到最後因為工程粗製濫造,造成部分橋柱、橋身陷落進蘇州河內出了事故方才作罷。結果,市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了。
1873年8月,工部局迫於壓力出面在外擺渡橋以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可免費通行的木橋。該木橋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現黃浦公園)相呼應,於9月中旬正式通行。上海人就喜氣洋洋地把這座新木橋稱之為“外白渡橋”,這個“白”字的意思就是不必付報酬。
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坐落於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大樓是著名的浦江老建築之一,和上海大廈、俄羅斯駐滬總領事館一起呈“品”字狀布局在外白渡橋的北端。
1846年,英國商人禮查(RICHADS)在黃浦江邊開了一家禮查飯店(RICHARDSHOTEL),這是上海乃至全國第一家西商飯店。
中國的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中國的第一部電話在這裡接通,來自西方的半有聲露天電影和中國最早的交誼舞會都是在這裡首次亮相的。禮查飯店是上海領中國現代文明之先的見證者。
1906年,上海要開通有軌電車,禮查飯店名列“動遷”名單。禮查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賠償金后,在原址的東北方向幾十米處重建新樓。一年後,具有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式建築拔地而起,禮查飯店成了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西商飯店。飯店的頂層餐廳可容納500人盛宴,如今不少新人依舊喜歡在這裡舉行婚宴。
北外灘濱江綠地(國客中心段)位於黃浦江的中心地帶,東起高陽路,西至溧陽路,北從東大名路,往南至黃浦江駁岸線,呈東西向貫通,總面積為64088平方米,西接外灘,南與陸家嘴、東方明珠電視塔隔江相望,全上海最美的兩岸景觀盡收眼底。
整個外灘濱江綠地以黃浦江為主,結合沿江建築,傳承歷史,中西合璧,輔以豐富的樹木、植被群落,已營造出一個“親水、通透、美觀”的沿江景觀,達到了為市民百姓創造良好綠化休閑場所的目的。
2012年7月16日上午,北外灘濱江綠地(國客中心段)開放儀式在東大名路558號舉行。
開放模式為公園化管理,開放時間為6:00至22:00。
隨著北外灘航運與金融雙重承載區建設的推進,這一區域的集聚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入駐企業數量及財稅貢獻度雙雙看漲。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本區全年共引進航運企業356家,同比上升4.2%。航運企業共實現三級稅收158240萬元,同比上升0.5%;全年共引進金融企業185家,同比增長311%。金融企業實現三級稅收59567萬元,同比增長15.07%。
航運業:龍頭企業集聚稅收貢獻度大
作為我國大陸地區航運企業、航運功能性機構和航運要素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北外灘現集聚了3546家航運服務企業,其中既有中海集團、中遠集團、上海港務集團、上海航交所等航運業內的龍頭單位及10餘家航運總部型企業,也有如上港物流、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等實力雄厚的重點納稅企業。
據介紹,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簡稱:上港物流)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港口物流領域的核心企業,國家5A級物流企業,註冊資本25億元,總資產規模53億元。自2006年在虹口區成立以來,公司各項業務發展平穩,公司不僅已擁有8家分公司和27家子公司,也已建有華東、華北、華南、西南等區域化物流服務公司,並以此為基點,逐步構築國內物流網路,旨在為客戶提供安全、專業、高效的一站式便捷物流體驗。2012年,公司實現三級稅收8303萬元,同比增長35%。而作為一家老牌子的國際航運快遞公司,中外運敦豪也通過不斷開發新服務、豐富自身產品等策略,在推動公司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對虹口區域經濟的貢獻度也在逐年提升。據統計,2012年,中外運敦豪實現三級稅收7333萬元,同比增長3.4%。
同時,作為全國首個開放航運經紀人試點的區域,至今已有兩批共16加國內外知名航運經紀公司落戶北外灘;2011年11月,歌詩達郵輪船務(上海)有限公司在北外灘宣布成立。據悉,作為歌詩達郵輪集團在中國的首家外商獨資郵輪船務公司,歌詩達郵輪船務(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後為歌詩達郵輪集團自有或經營的船舶提供攬客、出具客票、結算運費和簽訂服務合同等輔助性服務。它的成功落戶,不僅是歌詩達在中國郵輪市場又一創舉,也為北外灘地區的郵輪經濟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
金融業:入駐企業激增集聚效應顯現
2012年初,管理國內規模最大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的賽領資本喬遷新居,正式在北外灘地區安家。加上先後陸續入駐的國投瑞銀、中信興業、德邦基金和華宸未來基金等多個重點項目,截至2012年,本區共有金融企業308家,在北外灘地區的集聚效應正在顯現。
從2010年底的78家到2012年底的308家,是什麼吸引了金融企業快速在北外灘集聚呢?“虹口在人才引進、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的服務是打動金融企業集聚的‘法寶’”,2011年落戶虹口的國投瑞銀基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純亮這樣對記者說。
據悉,為了進一步推進金融產業集聚,將在研究總結各地區金融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通過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和扶持政策,加大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機構的集聚力度;創新服務方式,加快金融政策的兌現落實;做好重點金融企業人員服務、金融人才獎勵和住房補貼等相關政策的制定;通過籌辦北外灘金融家沙龍,探索完善金融企業溝通服務機制,藉助金融企業資源,構建信息交流平台和服務平台,吸引更多優質金融企業集聚虹口。此外虹口區還將通過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做好小微企業融資和擔保服務工作以及加強金融監管力度等工作,進一步增強北外灘地區的金融服務功能。
2020年7月,虹口區還面向全球選聘北外灘集團高管和聘任制公務員,已收到各類簡歷3000餘份,每個崗位都有幾百人應聘。
打造世界頂級的濱水區域,預計2021年5月底完工。
2020年9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十五場“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虹口區委書記吳信寶透露,目前北外灘地區圍繞建築總量840萬平方米的總體規劃,已形成二層連廊、中央綠地、地下空間、產業功能、精細化管理等專項規劃,將開展480米高的新地標等20餘棟超高層建築全球方案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