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
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的前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董鳴春任後勤部部長。
第22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該縱隊是由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
1945年9月14日,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第3、第5團和第2軍分區主力團,在山東省嶧縣組成山東軍區第8師,王麓水任師長兼師政治委員,何以祥任副師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轄第22、第23、第24團,共1萬餘人,10月歸津浦前線指揮部指揮,參加界河、兗州、棗莊、韓庄等戰鬥,攻佔鄒縣、滕縣兩城,殲滅國民黨軍第19集團軍9000餘人,師長王麓水在滕縣戰鬥中犧牲,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8師,何以祥任師長,丁秋生任師政治委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6月底南下淮北,8月參加泗縣戰鬥,9月參加兩淮保衛戰,在來安集、漁溝一線,配合第2縱隊阻擊國民黨軍第7軍增援,10月底北返魯南,出擊台兒庄、棗莊,攻佔南北羅、陶溝橋、燕子景等地。
12月在宿北戰役中攻佔制高點峰山、曉店子,全殲國民黨軍預備第3旅6000餘人,對整個戰役起了重大作用,1947年1月,在魯南戰役中攻克尚岩、鳳凰山和馬庄,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26師師部。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8師與濱海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何以祥任司令員,丁秋生任政治委員,覃士冕任副司令員,劉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2個師,第8師番號不變,濱海警備旅改稱第9師,共2.5萬餘人,2月在臨沂附近阻援,保障萊蕪戰役的順利進行,3月23日,魯南軍區第10師歸第3縱隊建制,改稱第7師,4月配合兄弟部隊發起泰安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俘師長楊文泉以下官兵1.1萬餘人。
5月於新蒙公路阻援,保障了孟良崮戰役順利進行,6月至7月向外線出擊,連克大汶口、寧陽等地,9月初參加沙土集戰役,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作戰,攻佔睢溪口、靈璧、泗縣等地,11月破擊津浦路宿縣至固鎮段,12月13日參加平漢路破擊戰,破擊許昌至官亭段鐵路,並攻佔許昌城,25日至26日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攻克金剛寺,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3師后南下圍攻確山,迫使國民黨軍主力從大別山回援。
1948年1月,第7師機關分散至豫皖蘇邊區各分區工作,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其部隊分別編入第8、第9師,3月參加洛陽戰役,擔任對洛陽城東南和北面的主攻,全殲國民黨軍青年軍第206師,第8師第23團第1營首先突破東門,華東野戰軍授予“洛陽營”榮譽稱號,6月參加豫東戰役,與兄弟部隊一起攻佔開封,全殲守軍,后在睢杞地區,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區壽年兵團,9月參加濟南戰役,向商埠攻擊,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做出了貢獻,第8師師長王吉文在戰鬥中犧牲。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參加淮海戰役,先後參加徐州以西張公店地區作戰和圍殲黃維兵團、杜聿明集團的作戰。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第8師主力、第9師依次改稱第65、第66師,同時以第8師第24團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合編組建第64師,共3.2萬餘人。4~5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省蕪湖地區強渡長江后,進軍浙東,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7月攻佔象山。8月,發起舟山群島戰役,先後攻佔大榭、梅花、金塘諸島。此時,張秀龍任副軍長、王六生任政治部主任。11月,王一平任政治委員。至1950年5月,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舟山群島。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董鳴春任後勤部部長,第8師第24團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合編為第64師,馬冠三任師長,李荊山任師政治委員;第8師第22、第23團改編為第65師,陳士法任師長,王六生任師政治委員;第9師改稱第66師,謝斌任師長、劉偉任師政治委員,全軍3.2萬餘人,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蕪湖地區渡江後進軍浙東,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7月攻佔象山,殲國民黨軍第87軍殘部,8月攻佔大榭島和梅山島,殲國民黨軍第75軍2個團,10月初攻佔金塘島,全殲國民黨軍第102師,1950年1月王一平任軍政治委員,張秀龍任副軍長,王六生任政治部主任,5月攻佔定海本島和岱山、長塗等島嶼,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了舟山群島,同年12月中旬,第22軍一部在華東海軍艦艇部隊支援下進攻浙東南韭山、檀頭山島,全殲守敵,解放兩島,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長江口的封鎖,為保衛華東海防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
解放戰爭中,第22軍參加戰役戰鬥100餘次,湧現出“洛陽營”和陳金合、林茂成等許多英模單位和個人。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野戰部隊,由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
1945年9月14日,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第3、第5團和第2軍分區主力團在嶧縣(今屬棗莊)組成山東軍區第8師,轄3個團,共1萬餘人。10月,歸津浦前線指揮部指揮,參加津浦路阻擊戰。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在滕縣(今滕州)戰鬥中犧牲。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8師。6月南下淮北,8月參加泗縣戰役。9月參加兩淮保衛戰。10月底北返魯南,出擊台兒庄、棗莊等地。12月在宿北戰役中,攻佔峰山和曉店子,對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
1948年1月,第7師番號撤銷,機關人員調歸豫皖蘇軍區各軍分區,加強地方武裝建設,部隊分別編入第8、第9師。3月,第3縱隊參加洛陽戰役,擔任城東南和城北的主攻。第8師第23團第1營首先突破洛陽城東門,戰後被華東野戰軍授予“洛陽營”稱號。6月,在豫東戰役中先參加攻佔開封,后在睢杞地區作戰。9月,在濟南戰役中,參加西攻城集團作戰,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做出了貢獻。第8師師長王吉文在戰鬥中犧牲。11月~1949年1月,參加淮海戰役,先後參加徐州以西張公店地區作戰和圍殲黃維兵團、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1949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建制。孫繼先任軍長,丁秋生任政治委員,彭德清任副軍長,來光祖任參謀長,劉春任政治部主任。第8師主力、第9師依次改稱第65、第66師,同時以第8師第24團和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合編組建第64師,共3.2萬餘人。4~5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省蕪湖地區強渡長江后,進軍浙東,解放餘姚、寧波,肅清穿山半島殘餘國民黨軍。7月攻佔象山。8月,發起舟山群島戰役,先後攻佔大謝、梅花、金塘諸島。此時,張秀龍任副軍長、王六生任政治部主任。11月,王一平任政治委員。至1950年5月,和兄弟部隊一起解放舟山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