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墓

河南南陽市城西的歷史遺跡

百里奚墓,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陽市城西百里奚村,《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鄭璉書五羖大夫碣銘,后佚。

簡介


百里奚墓就在現河南省南陽市區西部百里奚村,具體位置在百里奚南路和麒麟路相交處的西北方,現麒麟居民小區內。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南陽知府朱璘鐫立“百里奚故里”碑一塊,此碑原在麒麟小區位置,現移於南陽市百里奚村,麒麟小區斜對面。

史志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鄭璉書五羖大夫碣銘。
北宋《九域志》記載:南陽有百里奚宅和百里奚墓。
在歷代南陽地方志中,都記載麒麟崗有百里奚冢,百里奚冢前有兩個石麒麟,周圍有七塊石頭,還有石碑。那七塊大石頭叫七星石,百里奚冢又叫“七星冢”。

人物生平


百里奚
百里奚
百里奚,(約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21年),為百里傒簡作,亦稱百裡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
百里奚自幼家貧,在齊遊學時曾乞食於人,為騫叔收留,因得不到齊的任用,回虞國,為大夫。周惠王22年(公元前655年)君不聽奚言,為晉所滅,奚被俘。秦穆公以求婚於晉,晉獻公將奚作為陪嫁臣送秦。奚不堪其辱,逃回楚地(南陽),被楚人所執以牧牛為生。秦穆公知奚賢,遂以緝拿逃奴為由,用奴隸身價――五張羊皮將百里奚贖回,拜為大夫,因號“五羖大夫”。奚相秦七年,勤理政務,平易近人,生活儉樸,使秦大治,遂建霸業。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左傳》、《史記》均有記載。
百里奚位居秦國宰相,是兩千年前統一大中國的奠基人之一。秦穆公稱之為至高無上的尊者。韓非子稱之為聖人。孔子老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一些思想觀點,都來源於百里奚。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大臣都在學百里奚施政治國的思想、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