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與劉邦
項羽與劉邦
《項羽與劉邦》最新在1977年發表於日本雜誌的重鎮《小說新潮》,原題為“漢風楚雨”。小說刊載后,立即引起轟動,讀者無數,連載了兩年四個月後推出單行本,更是好評如潮,很快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巨著,並成為日本史上最暢銷的小說,一直到1987年,這一記錄才被《挪威的森林》打破。歷經三十餘年,這部日本出版史上最有影響的歷史小說鋒芒更甚,已被譽為項羽與劉邦之楚漢爭霸最經典的歷史小說定本。
一個是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個是屢敗屢戰、打不過就跑的漢中王。中國歷史上,可能再沒有比“楚漢爭霸”更富戲劇性,更具有傳奇色彩的雙雄對訣!
這是一部項羽與劉邦的楚漢爭霸史,也是一場項梁、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等風雲人物權智對決的精彩大戲!項羽一世英雄,何以最後兵敗垓下?劉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如何崛起於亂世而成為漢代開國皇帝?貧士韓信因何脫離項羽轉投劉邦?張良如何成為中國不世出的大軍師?陳平的連番毒計、趙高的變態慾望、章邯的無奈戈,項梁的薄命、彭越的寡情、侯生、蒯通、陸賈魔術師般的謀略,人世的善與惡、義與欲、人心的險惡與脆弱,剛犯與陰柔,隨著司馬遼太郎筆下一個個鮮活人物的進場與退場,引領讀者經歷一次又一次心靈的震撼。而故事在結尾處迎來高潮,如弦斷般戛然而止……
司馬遼太郎(1923-1996)日本著名作家,在日本乃至東亞具有崇高的地位。1923年生於大阪,原名福田定一,因敬慕司馬遷及其《史記》而更名“司馬遼太郎”,取“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意。
20世紀50年代中期登上文壇,逐漸成為歷史小說作家群中的泰山北斗。1993年,獲代表日本最高榮譽的文化勳章。1996年病逝,享年73歲。
自幼飽讀詩書,崇尚英雄人物,逐漸形成從高空俯瞰大時代、從歷史長河觀察歷史斷層、從大歷史中審查英雄人物的創作手法,一反日本先前“時代小說”的平鋪刻板和私人視覺,以諧趣的筆法還原歷史,用鮮活的文字將史料中的生硬形象變得活靈活現,將殘酷的政治、權謀與運籌帷幄寫得妙趣橫生,開創全新的寫史方法;尤其注重於歷史長河中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英豪,善於將他們置於“大歷史”的環境中而立體地書寫其“勵精圖治”和“文治武功”。
司馬遼太郎的祖父本是個日本算術家,但他於明治初年遷至大阪改行從商,販賣糕餅。他父親則在大阪當開業藥劑師。在最具商人氣息的地方從商,最重要的即是要具備理性的經營頭腦。這個特性影響司馬遼太郎極為深遠,在他的小說中,經常以冷靜、理性的歷史觀來審查主觀的、非理性的意識型態。因此,有人稱他的歷史小說為“非意識型態”的歷史小說。
一生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主要有代表作《項羽與劉邦》、《坂本龍馬》等,先後斬獲直木獎、菊池寬獎、大阪藝術獎、每日藝術獎、文藝春秋讀者獎、藝術院恩賜獎、讀賣文學獎、朝日獎、日本文學大獎學藝獎、NHK放送文化獎、大佛次郎獎等,“各項大獎彷彿專為他而設”。
第一章始皇帝回宮
第二章江南叛亂
第三章沛城樹下
第四章舉兵
第五章楚人之冠
第六章渡過長江
第七章楚武信君之死
第八章刀劈宋義
第九章巨鹿之戰
第十章秦章邯將軍
第十一章張良登場
第十二章進入關中
第十三章鴻門宴
第十四章去漢中
第十五章彭城潰敗
第十六章劉邦逃亡
第十七章漢王使臣
第十八章陳平之毒
第十九章愛講壞話的紀信
第二十章背水一戰
第二十一章攻齊七十餘城
第二十二章半渡之戰
第二十三章虞姬
第二十四章辯士往來
第二十五章平國侯潛逃
第二十六章漢王百敗
第二十七章烏江之畔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廢黃河堤下)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自刎而死。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
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后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國家:西楚爵位:魯公、西楚霸王、西楚伯王(漢書所載,伯,古通“霸”,伯仲叔季之“伯”,意為王中之首,眾王之王)”身份: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家世: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因被封於項地,所以以地為氏。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廢黃河堤下)祖父:項燕。父名:項超。
亞父:范增 叔父:項梁、項伯(后被賜姓劉氏,封侯)堂弟:項羽愛姬:虞姬 坐騎:踏雪烏騅(青白色帶黑毛的駿馬)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一或天龍破城戟)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袍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只有八個人:倉頡、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高洋、重耳。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后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謚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劉邦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指揮家。公元前256年生於楚國沛郡豐邑縣中陽里家中,父母為劉太公(劉煓,字執嘉)和劉媼(王含始),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后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為老三,故名字為季,人稱劉季或劉三。公元前221年庚辰歲,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帝國,劉邦試吏為秦國泗水郡的泗水亭長。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劉邦在楚故地沛縣響應,成為秦末農民義軍主要領袖之一。公元前206年劉邦首先進入關中要地,秦王子嬰投降,秦帝國滅亡。但是劉邦懼怕項羽的強大,退軍霸上。項羽入關后,自封西楚霸王,劉邦被封為漢王,管理南中、漢中一帶。楚漢之爭結束后,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建立漢朝。於二月初三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山東省定陶縣的一個土丘上即皇帝位,起先建都洛邑,但是很快便定都長安。劉邦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為漢王,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為皇帝),從登基后,劉邦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鞏固統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族的統一、中國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死後,謚號是“高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