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烏鱧魚

東平湖烏鱧魚

烏鱧是鱸形目鱧科烏鱧屬。又名黑魚烏魚、烏棒、蛇頭魚、文魚、才魚,是名貴的野生魚種。

1970年以前,東平湖內烏鱧最多。單船日捕獲量可達二三十公斤。據說,1964年,現在的二級湖排干水時,一個人一天在湖底淤泥上可以拾到一“挑子”即一擔烏鱧(約50公斤左右)。六十年代老湖區內出現干湖現象時,也曾捕獲大量烏鱧,最重的達8公斤。

形態特徵


烏鱧魚
烏鱧魚
烏鱧體呈圓筒形,尾部側扁,體色黑麻,系底層肉食魚類,常生長於水草茂盛、水質混濁的池沼水泊,河套湖汊,幼魚以浮游生物為主,成魚捕食魚蝦蚌、螺及水生昆蟲。烏鱧生長發育快,在野生環境下的蛤魚,平均重 達142克,2齡魚367克,3齡魚970克,4齡魚1750克,烏鱧飼養在七十年代便已開始,目前魚苗的人工繁殖技術也已過關。烏鱧的餌料以小魚、小蝦、蚌肉、蚯蚓、蠅蛆及屠宰的廢棄料為主料,一般死魚的植物性顆料餌料為輔料。烏鱧的抗病力強,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強,成活率可達70%以上,且放養密度可稍大,產量較高,經濟價值比一般家魚高1—2倍。人工飼養前景可觀。
東平湖烏鱧魚
東平湖烏鱧魚
東平湖烏鱧性成熟年齡一般為,體重在1斤以上,懷卵量約為1—2萬料,產卵期4—8月。一次產完,6月為高峰,產卵一般在水底淤泥較多水草茂盛的地方,由於東平湖條件適宜,烏鱧資源十分豐富。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生烏鱧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工養殖烏鱧的勢頭空前高漲,全縣已發展烏鱧養殖6000餘畝,僅此一項可增加群眾收入3240萬元。為更好地促進這一名貴品種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縣漁業技術主管部門已在苗種的培育、餵養、病害防治方面,進行技術培訓、指導,以提高這一名貴魚種的產量。

功效


東平湖烏鱧魚
東平湖烏鱧魚
烏鱧肉肥刺少,無細小毛刺,其蛋白質含量為19.8%,脂肪為1.4%,味道鮮美,目前已成為高檔宴席的必備 佳肴。
在醫藥學上,烏鱧有去瘀生肌,滋養補血的功效。

食性


美食
美食
烏鱧又稱烏魚,可一魚四吃,即做鮮椒烏魚、麻辣烏魚、酸菜烏魚以及魚骨豆腐湯。鮮椒烏魚是以新鮮的剁 椒和秘制配料製成湯底,加入烏魚片、土豆粉等熬制而成,入眼清爽可人,湯汁酸爽開胃,魚片鮮滑爽嫩。麻辣烏魚是地道的川式風味,入眼先是一大片紅紅的辣椒,接著一股辣椒和花椒相融的辣辣的、麻麻的香味兒竄入鼻翼,湯底的味道十分濃郁。魚片有點微微的韌勁兒,其中的萵筍片也十分入味,讓人連呼:“好辣,好辣!吃了還想吃!”酸菜烏魚是地道的酸菜魚味道。尤其不能錯過的是魚骨豆腐湯,將剔下的烏魚骨加入新鮮的豆腐、白菜葉輕熬而成,湯汁乳白,清香四溢。在吃過前面幾種各具風味的烏魚之後,再喝上一碗魚骨豆腐湯,清淡鮮香,暖暖的在口中,渾身舒坦。

養殖技術


烏鱧俗稱黑魚
黑魚為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品,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老幼體虛者的滋補珍品。當前,黑魚養殖效益顯著,已成為水產養殖熱門之一。

池塘條件

池塘應選擇採光良好、通風,進、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鹼性,透明度為30厘米左右,水深1.5~2米,進、排水口須設防逃網,池底部為泥質,面積2~4畝塘。

魚種選擇

黑魚養殖應投放大規格優質魚種,規格在10-15厘米左右,每畝投放2000~2500尾,並可套養200~300尾大規格花白鰱魚種。

投餌技術

東平湖烏鱧魚
東平湖烏鱧魚
1、鮮餌料:黑魚為肉食性魚類,目前仍以小雜魚為主,淡水和海水小雜魚都可以。養殖初期,對於規格較大 的野雜魚經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總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飼料:黑魚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其配方為:絞碎的雜魚蝦糜70%、豆粉20%、酵母粉5%,餘下的為多維素礦物鹽、促生長劑和抗菌素。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日投餌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攝食旺盛時,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日常管理

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細心觀察黑魚攝食和活動情況,注意水質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換水:一旦發現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進黑魚的正常生長。

病害防治

1、魚種入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時,一般每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帶水清塘消毒時,一般水深1米每畝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魚種消毒,如在集市上購買魚種,下塘前必須消毒,可用2.5%~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鐘。
3、定期對食台進行消毒,可使用漂白溶液進行潑灑。
4、黑魚雖然抗病力較強,但在高密度養殖后,也容易發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瘡病等,治療以內服與外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每半月每畝用二氧化氯100克對水全池潑灑,內服恩諾沙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