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乃煌
蔡乃煌
蔡乃煌,(1861—1916),袁世凱親信。廣東番禺人,字伯浩,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
蔡乃煌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才名遠播,學問、詩文俱佳,但也確實不夠檢點,經常為人考試作槍手,每考必中,與江孔殷、鍾榮光、劉學詢並稱廣東文壇“四大金剛”。光宣二朝,盛行一種文學遊戲叫做“詩鐘”,就是隨便拈出兩個不相關的字,把它們嵌入到兩句詩裡面,比賽誰用的時間最少,看誰寫得更高妙。經過像張之洞這樣的士大夫領袖大力提倡,蔚成風氣。蔡乃煌是最擅長“詩鐘”遊戲者之一,頗為張之洞所賞識。
光緒二十七年冬,山西巡撫錫良以“山西辦理交涉,需才孔亟”,要求調湖南候補道蔡乃煌到山西差遣,上諭已經批准。湖南巡撫俞廉三急了,竟然頂奏:“蔡乃煌系廣東舉人,以道員指發湖南。光緒二十二年到省,年富才優,心精力果,條理縝密,遇事權衡緩急,斟酌輕重,悉合機宜,交涉諸務,尤所究心。到湘以來,承辦一切事件,俱臻妥協。……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湘省辦理交涉,適值乏才,且議結教案正當吃緊之時,准將湖南道員蔡乃煌仍留本省,免其調晉,俾臣得資臂助,出自逾格鴻施。謹會同湖廣督臣張之洞附片具陳,伏仁聖鑒訓示。謹奏。”硃批:著照所請。
蔡乃煌在湖南辦理對外交涉甚為得力,經常來回長沙、漢口之間,與英、法領事協商湖南教案處理善後事宜,結案很快,讓湖南巡撫俞廉三覺得離不開他。在湖南期間,蔡乃煌還主持編纂一大套《約章分類輯要》共38卷,成為辦理交涉的指南。張之洞到北京任職以後,又把他調到北京任郵傳部左參議(相當於部長助理),由此,蔡乃煌得以結識他日後的後台老闆袁世凱。
利用合成照片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蔡乃煌可能是我國第一人。蔡乃煌因為這一“創意”,被網路世界尊為“PS界鼻祖”。從這件事,人們才逐漸認識到蔡氏人品卑污的一面。
1907年的“丁未政潮”,以奕劻袁世凱大勝、瞿鴻禨岑春煊大敗結束,蔡乃煌在扳倒岑春煊一役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瞿鴻禨因向《京報》泄露太后即將罷免奕劻的絕密消息,被他的學生惲毓鼎參奏落職,作為政治聯盟一方的岑春煊已岌岌可危。此時,奕劻、袁世凱授意惲毓鼎再上一本,攻擊岑春煊勾結康梁,“密謀推翻朝局”。據《惲毓鼎澄齋日記》,起草這份奏摺當晚,蔡乃煌在他家“久談”,所談何事?原來蔡乃煌出了個鬼主意,找人把康有為和岑春煊互不相干的照片用暗房技術合成一張,看起來似乎在密謀的樣子,上呈給慈禧太后。太后不懂這套如今小孩子也會玩的“高科技”,勃然大怒,不久把岑春煊開缺回籍。
逐走瞿鴻禨、岑春煊之後,袁世凱不免得意。一日,張之洞和袁世凱聚集一批文士玩詩鐘遊戲。張之洞想出難度極高的“蛟”“斷”兩字,心想這回應該能難倒眾才子,哪知道蔡乃煌竟應聲而答:“射虎斬蛟三害去,房謀杜斷兩賢同。”上句暗指瞿、岑被逐,下句吹捧張、袁如唐太宗時代的名相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大悅。
1908年,蔡乃煌出任上海道台,這是當時最大的肥缺。上海道,正式名稱為“蘇松太道”,管轄蘇州、松江兩府和太倉直隸州,五口通商以後,上海道除了原來的職能外,對外通商交涉成了最主要的任務。他到任后即盤下《中外日報》,收買滬上輿論。1910年4月秉兩江總督張人駿意,撥借官款給李平書創辦閘北水電廠。
1910年,世界性的橡膠投機風潮波及上海,上海錢莊被擠兌,岌岌可危。作為上海道台,有責任穩定金融。每年上海道庫都有一批款子存在錢莊,預備支付賠款、外債本息。此時如果將這批存款抽回,將導致大批錢莊倒閉。蔡乃煌向中樞報告,要求暫時不向錢莊提款,由中央借撥一筆現銀。誰知蔡氏樹敵太多,聲名不佳,靠山已倒,牆倒眾人推。掌管度支部的親貴載澤不僅不接受建議,反而下令追查,當作蔡乃煌挪用公款處理。加之袁世凱已經“被生病”到河南彰德釣魚,朝中缺乏奧援,御史群起而攻,蔡乃煌知道無法辯白,只好隱姓埋名,潛逃到外地。
入民國后,袁世凱一直沒有給蔡乃煌安排要職。1915年,為了給籌備帝制籌款,袁世凱任蔡乃煌為皖贛蘇三省禁煙督辦,與英商勾結,禁止土煙,售賣洋煙,每箱要求煙商報效4500元,預計可獲利2700多萬元。1916年初,西南討袁事起,梁啟超、蔡鍔等組護國軍,雲南、廣西宣布獨立,盤踞廣東的雲南軍閥龍濟光受到壓力,表面宣布獨立,暗中仍聽命於袁世凱。袁世凱派蔡乃煌任廣東鴉片專事局局長到廣東,一邊籌款一邊監視龍濟光的動靜。龍濟光受到各派反袁勢力包圍,被迫與梁啟超代表徐勤、湯覺頓等進行談判。4月12日,討袁方代表與龍濟光代表在廣州海珠水上警署談判,陷入僵局,龍濟光警衛軍統領顏啟漢及衛士突然拔槍射擊,湯覺頓、陸軍少將譚學夔、警察廳廳長王廣齡、廣東護國軍中路司令呂仲銘等多人當場身亡。是為臭名昭著的“海珠事變”。事後龍把海珠慘案推在蔡乃煌、顏啟漢(已逃匿)身上,4月24日蔡被譚學夔之兄、廣東海軍司令譚學衡押至長堤槍決。殺人布告只有十三個字,堪稱創意無限。其詞曰:
“蔡乃煌無罪可科,國人皆曰可殺。”
1916年蔡乃煌被殺,陳三立為他寫了墓誌銘,除了對蔡氏“未能學道謙讓”有些微詞,其總體評價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