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

漢族民歌

《小白菜》是一首流傳在我國河北等北方的一首民歌小調,它以非常優美的音樂素材和洗鍊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天真的農村貧苦幼女的形象。深刻地表現了一個失去親娘而受人虐待、孤苦無依的女孩悲傷痛苦的心情,也是對舊社會不合理的家庭關係的控訴。

創作背景


在華北平原一個貧苦農民家中,有位天真的小姑娘。她二、三歲的時候,親娘就去世了。起先跟著父親過後,雖然很窮,總算還沒有受什麼虐待。後來父親娶了後娘,又生了弟弟,生活境遇就更苦了。她得不到絲毫暖和,在孤獨和悲傷中越發想念自己的親娘。這一切有誰知道呢?向誰去訴說呢?陪伴著她的,只有自己的歌聲和眼淚。眼淚流幹了,歌聲卻流傳開來,引起更多小朋友的同情之淚。這些小朋友家裡也很窮,也有自己的痛苦,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這首《小白菜》里,含著淚水,把它當作自己的歌來唱。他們按照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來加工、改造《小白菜》,使它不斷完美,更帶有普遍性。就這樣,這首歌在華北大地上代代相傳,越傳越遠。這位小女孩和後來傳唱的許多小朋友,就是這首《小白菜》的作曲者。
小白菜
小白菜

歌曲歌詞


小白菜呀,地里黃呀;兩三歲呀,沒了娘呀。親娘呀,親娘呀!
跟著爹爹,還好過呀;只怕爹爹,娶後娘呀。親娘呀,親娘呀!
娶了後娘,三年半呀;生個弟弟,比我強呀。親娘呀,親娘呀!
弟弟吃面,我喝湯呀;端起碗來,淚汪汪呀。親娘呀,親娘呀!
親娘想我,誰知道呀;我思親娘,在夢中呀。親娘呀,親娘呀!
桃花開花,杏花落呀;想起親娘,一陣風呀。親娘呀,親娘呀!

歌曲鑒賞


《小白菜》是一首謠唱歌曲,屬於河北民歌的小調體裁。
歌曲第一小節是的全曲的胚胎,它由連續下行的音調組成,節奏先短后長,更接近哭泣的聲調,第二小節在詞曲的結合上,由前面的一字一音發展成為一字二音,突出了委婉、凄愴的語氣;第二小節是根據第一小節的音型自由模進而成。第三、四小節也都是第一小節的連續下行自由模進發展而成的。旋律的逐漸下行,一句比一句低沉,一句比一句情緒暗淡。使沉痛的感情逐步加深,悲慘的氣氛越來越濃,特別是最後兩小節句尾襯句,在音樂上起到了擴充的作用,象是這個孩子對親娘熱切的然而卻又是無望的呼喚。本來第一次呼喚已經很低沉了,后一小節又將這旋律重複了一遍,並在第一拍的6(la)之後加進了上方四度音2(re),使這呼喚顯得更加悲苦、凄涼。同時使宛轉思念、孤苦無依的情緒得到了進一步的渲染。加強了歌曲凄涼、辛酸的情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此歌為六節歌詞的分節歌曲。曲式結構為一段體,中國五聲性徵調式。全曲只有十二個小節,通過簡樸而生動的歌詞、級進下行帶有哭泣性質的音調,以及逐層下旋的旋律發展手法,深刻地表現了一個失去親娘而受人虐待、孤苦無依的女孩悲傷痛苦的心情。

社會影響


馬可、張魯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的主題歌《北風吹》即以此歌為素材發展寫成的。
作曲家馬可和瞿希賢各自將此歌改編成無伴奏童聲合唱,也廣為傳唱。

流傳範圍


《小白菜》由於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天真可愛的貧苦人家的孩子失去親娘之後受人虐待,孤苦無依的痛片心情,這一社會生活現象,引起人們的廣泛同情。因而在河北和我國北方廣為流傳,是幾乎家喻戶曉的傳統優秀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