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山鎮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轄鎮

老子山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系大別山山脈,洪澤湖之源,上接江、淮,下連沂、泗諸水,為蘇、魯、豫、皖水上交通樞紐。寧連、寧徐一級公路臨鎮而過,“十老”公路貫穿鎮區,水陸交通便捷。老子山是洪澤湖西南岸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古老、風光秀麗的水鄉小鎮,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90%,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總人口13423人(2017年)。

2019年12月,老子山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歷史沿革


老子山鎮歷史悠久,相傳2500年前,道家巢祖李耳曾在此採藥煉丹,曾救民疾,後人不忘其德行,由此而得名,亦名丹山。

地理環境


江蘇省洪澤區老子山鎮地處日出斗金的洪澤湖畔,上接江、淮,下連浙、泗諸水,為蘇、豫、魯、皖水上交通咽喉,寧宿高速公路、寧連一級公路臨鎮而過、陸上交通便捷覽。

自然資源


老子山鎮簡介
老子山鎮簡介
該鎮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灘塗約佔90%,鎮區面積4.8平方公里命。老子山鎮是道教名山,溫泉之鄉,生態家園,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溫泉資源和文化資源,該鎮已探明出豐富的溫泉資源,為國內最好溫泉之一,可開採100年以上,富含偏硅酸等多種礦物鹽成份和鍶、硫、硒、氟等20多種微量元素,有理療、熱帶魚養殖、培育室內花卉等用途,市場前景廣闊。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20829105001121書院社區
320829105002121茶庵社區
320829105200122新淮村
320829105201122張咀村
320829105202122安淮村
320829105203220長山村
320829105204220龜山村
320829105205220洪明村
320829105206220劉咀村
320829105207220新灘村
320829105208220興隆村

人口民族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人口1.5萬,主要為漢族。其中漁民約佔60%,分佈定居在湖區60多個灘頭。

經濟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老子山鎮發揮得天獨厚的水域資源優勢,走水路、發水財、借水“淘金”,形成獨具風格的經濟發展模式,水上捕撈,全鎮現有漁民捕撈戶1200餘戶,逐年由河湖捕撈發展到入海捕撈,年捕撈產量逾8000噸;水生種植、科植蘆葦、杞柳、茭白、家菱、芡實等7萬畝,僅蘆葦一項年達100萬捆,菱角、芡實、河藕種植面積2萬多畝;水上動輸,全鎮已有水上運輸戶300餘戶,作業航線80餘條,年動載噸位達5萬多噸;水產品運銷。300餘戶漁民闖市場,從事短長途運輸,年運輸量8000多噸;水產品加工,建成水產品加工廠,冷凍庫5個,個體加工戶發展到近400戶,年產魚網、銀魚乾、龍蝦仁、烏魚片、凍蟹黃、凍青蝦等3000噸以上,不僅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還通過上海、南京、蘇州、常熟、淮安等外貿口岸打入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市場。
老子山鎮地處淮河與洪澤湖入湖口的交匯處,因道家始祖李耳曾在此採藥煉丹普救民疾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老子命名的鄉鎮。鎮域三面環水,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90%。鎮轄2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8720人,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古老、風光秀麗的水鄉小鎮,素有“溫泉之鄉、道教勝地、生態家園”之美譽。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大突破、財政達億元、旅遊建兩區”的十二五奮鬥目標,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旅遊發展為中心,以提高民生為根本,立足實際,奮力攻堅,經濟與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2011年建成了2A級旅遊風景區;2012年獲得了“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中國魅力風情旅遊名鎮”、“中國最佳溫泉度假旅遊名鎮”和“中國生態強鎮”等榮譽稱號;2013建成了市級旅遊度假區,並榮膺“亞洲金旅獎·大中華區最美人文休閑旅遊名鎮”和“江蘇省景觀旅遊名鎮”稱號。同時,被市委、市政府列入“4820”鎮中20個特色鎮之一。
2004年通過招商引資,由蘇源集團投資8000萬元建成的老子山溫泉山莊,內設會所、理療、洗浴、魚浴、垂釣、休閑等功能區,日接待遊人200人次以上,其服務範圍已融入南京1小時都市圈,吸納老子山當地員工170多人,同20餘家旅行社建立了業務關係,年營業額2000餘萬元,納稅200萬元。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1.8億元,招商引資1.2億元,財政收入27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700元。

文化


特色美食

洪澤湖荷包飯
老子山鎮漁民起初製作的荷包飯簡單,因貧窮和時常遭受土匪侵襲,漁民只是將蒸煮熟的米飯用荷葉包紮便於攜帶逃難。解放后,生活安定,從事湖區水上捕撈和水產品養殖作業,漁民們采來新鮮的荷葉包紮著經水浸泡過的米放入鍋中蒸煮,制熟后似如粽子,主要是隨身帶作為早出晚歸的午飯。隨著漁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荷包飯也相繼注入新的內容,有的米內夾有鹹魚鹹肉,瓜子仁或紅棗,蒸煮出來的荷包飯更加可口,成為地方飲食文化中的品牌。
據介紹,用鮮荷葉包紮蒸煮出來的荷包飯,不僅清香濃烈,而且擺放數日不餿,現已成為遊人十分青睞的美味佳肴。洪澤湖畔“荷包飯”,作為飲食文化品牌現處於開發中,湖區數萬畝的荷蓮成為製作荷包飯取之不盡的天然“佐料”,進軍打造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的老子山人民,以豁達熱情好客的情懷和傳承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勢必使洪澤湖畔“荷包飯”香飄八方。

社會


基礎建設

2004年通過招商引資,由蘇源集團投資8000萬元建成的老子山溫泉山莊,內設會所、理療、洗浴、魚浴、垂釣、休閑等功能區,日接待遊人200人次以上,其服務範圍已融入南京1小時都市圈,吸納老子山當地員工170多人,同20餘家旅行社建立了業務關係,年營業額2000餘萬元,納稅200萬元。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1.8億元,招商引資1.2億元,財政收入27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700元。

旅遊


老子山鎮文化底蘊深厚,挖掘打造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古淮河文化,先後投資200餘萬元移建安淮寺和恢復青牛跡、仙人洞、龜山御碼頭、水母井、石龜等,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漁民風箏藝術節、安淮寺廟會活動,吸引八方遊人。先後舉辦三屆漁民水上運動會,項目有水上籃球、水上拔河、夫妻划船、船頭擲叉、水底摸魚、鳧重遊泳、爬桅吹哨、漁姑織網等20餘個,文體搭台,經貿唱戲,年節會活動創直接經濟效益100餘萬元。老子山鎮是江蘇百家名鎮之一,也是省科技、群眾文化、體育工作先進鎮之一,2006年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稱號。

地熱溫泉

老子山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目前已打4眼泉水,水溫達61度,每眼溫泉井日出水量達2000立方米,根據有關方面的專家論證,水儲量為中型,可持續開採100年以上。熱水中富含多種礦物鹽成分,其中偏硅酸含量為64.22毫克/升,可溶性總固體達2047毫克/升,鋰0.245毫克/升,鍶4.0毫克/升;另外氟、硫磺等20多種微量元素含量也均達到醫療、礦水國家標準,據專家評定老子山溫泉屬全國最好的溫泉,不僅起到理療、美容,而且最適宜於建設溫泉浴場、熱帶魚養殖和礦泉水開發。老子山是投資者大搞溫泉產業開發和發展旅遊經濟的絕佳熱土。

古剎新生安淮寺

安淮寺位於斯鎮北山之巔,原址龜山,始建於宋,史稱龜山寺,為江淮名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洪水,該寺被湮入水底,道光十九年(1839年)江南河道總督麟慶移建安淮寺,安置前龜山寺出水佛法器。此寺由於中清後年久失修,加之兵燹匪劫,解放后已夷為平地。1994年,老子山鎮人民政府為了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發展地方旅遊經濟,在北山之巔籌建了新的安淮寺,佔地20餘畝。同年建成。5月18日(四月八浴佛節)舉辦了隆重的開光儀式。
新安淮寺在各大叢林和僧眾居士竭誠捐助努力下,建設規模逐年擴大,佛法器日臻俱全,雲僧往來頻繁,檀越日益增多。目前的安淮寺,前有山門殿(供奉彌勒佛和韋陀神),中有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聖和地藏王菩薩),南有玉佛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和千手觀世音菩薩),北有大王聖殿(供奉四金龍四大王塑像),山下有仙人洞(供奉老子修鍊坐像),儼然成為聚佛、道、仙、神於一門格局。這在全國,尚屬獨樹。遊人至此,不僅可隨心、隨願、隨緣拜佛敬神,祈福求財,還可捷足先登鳳凰亭飽覽洪澤湖。那淮水流潺,機船穿梭,湖鷗盤旋,漁帆點點,青紗百里,麟波萬頃的洪澤湖大自然風光盡收眼帘,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老子山歷史上,中山曾建過老君殿(亦稱點禮堂),供奉老子聖像和天、地、水三元之神。當時有道徒200餘人。入道者必須寬衣素食、忌絕煙酒,遵循養身之道,對改善地方民風起到良好作用。此外,在北山南麓還建有三元宮,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二月二都舉辦花鼓燈會和龍燈會,轟動全鎮。是邑人昔日將宗教活動和群眾文化娛樂溶為一體的最早場所。

神奇美妙話龜山

龜山在鎮南約8.5公里處。她不僅是淮河、洪澤湖地區佛教文化最早發祥之地,也是我國許多傳奇故事的發生地。唐代小說家李公佐所撰《岳瀆經》中的水怪巫支祁的故事,就是取源於龜山民間傳說。中國古典地方名戲《打漁殺家》亦是取材於此。她同時還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奠基人宋末元初大畫家龔開出生地。龔開所撰《宋江三十六人贊》比施耐庵《水滸傳》成書至少要早60年。
龜山是古戰場。自西向東分別有臧質城、漢王城、霸王城遺址。宋金戰爭時期,這裡是宋金對峙前哨,岳飛韓世忠都曾多次驍馬淮畔,在龜山共商抗金大計,其北側灰溝是梁紅玉屯兵擊鼓之地,宋將李全也曾在此屯兵十萬,金兀朮也曾兵犯至此,欲焚龜山寺。這一幕幕歷史的悲壯,都給龜山塗上了神奇色彩。
龜山在唐宋時期非常繁華,為淮水入運樞紐,漕運發達,商賈雲集,曾有人口10萬,山上有淮瀆廟,東側有龜山寺,香客遊人川流不息,宋代文化名人王安石蘇軾、蘇轍、歐陽修秦觀米芾賀鑄張耒、楊萬里等都曾遊歷過龜山,並留有讚美詩篇,龜山瀕淮懸崖勒石“龜山”二字也系米芾所題。
龜山自北宋朝廷南遷后,漕運停止,運河淤塞而急驟衰落。龜山寺被洪水湮沒,淮瀆廟亦廟毀僧散。明清時期,龜山雖有復甦,但也永遠失去往日輝煌。
龜山名勝古迹遍布,僅據志載即有20多處,其中支祁井(亦稱水母井、地宮)、《移建安淮寺碑記》碑、《聖旨碑》、《重修淮瀆廟碑記》碑、御碼頭等古迹尚存。她的人文典故和歷史文化沉澱,在全國27處重名龜山中當居其首。現龜山遺存正在申報江蘇省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因此,今日龜山雖非昔比,仍有開發魅力,仍為不少遊人訪古尋幽去處。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老子山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