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快遞的結果 展開

快遞

詞語

快遞又稱速遞或快運,是指物流企業(含貨運代理) 通過自身的獨立網路或以聯營合作(即聯網)的方式,將用戶委託的文件或包裹,快捷而安全地從發件人送達收件人的門到門(手遞手)的新型運輸方式。

快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快遞是指任何貨物(包括大宗貨件) 的快遞;而狹義的快遞專指商務文件和小件的緊急遞送服務。從服務的標準看,快遞一般是指在48 小時之內完成的快件送運服務。從快遞的定義中,可以概括出快遞的以下3 個特徵:

從經濟類別看,快遞是物流產業的一個分支行業,快遞研究是從屬於物流學的範疇。從業務運作看,快遞是一種新型的運輸方式,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經營性質看,快遞屬於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

2018年1月,包括EMS、順豐、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百世、德邦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在內的這十家快遞企業均表示,春節期間不打烊。

2020年1月20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2019年,中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0億餘件。2019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為56.2小時,較2018年縮短0.64小時。

2020年9月10日,2020年中國第500億件快件誕生。

產生背景


2015年11月16日,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消息,中國擬規定快遞企業不得收寄運單信息不實快遞。
2015年12月25日,從國家郵政局網站獲悉,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200億件大關,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全國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已超過70%,部分東部省份已經實現“鎮鎮有網點”。
2016年12月20日,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3%,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得益於“快遞下鄉”工程的推進,我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提升至80%。
現代快遞業的發展甚至與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間的貿易壁壘不斷消除,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活動愈加活躍,生產、經營和社會活動趨於高效率和快節奏,時間價值越來越重要,大量的樣品、單證、商務函件、資料的快速傳遞需求,為函件快遞業者提供了大量的貨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科技企業的大量產品,體積小、重量輕,貨值卻很高,佔用流動資金很大,快遞運輸能將這些產品儘快送給客戶,並提供良好的包裝、倉儲、報關物流服務,滿足了企業的需要,實現了最大可能的社會化分工。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處理文件、資料、圖紙、貿易單證等為主的函件快遞和處理樣品、高附加物品、社會活動禮品和家庭高檔商品等為主的貨物快遞,這兩種方式同時得到發展,只是小規模的快遞公司由於其能力有限,經營重點各有不同。國際知名的快遞公司依靠其強大的技術和網路優勢,不斷擴展勢力,在某一區域甚至全球逐漸形成優勢,並開闢了多種新的服務方式和手段。分析快遞業發展的基本特徵,尋求其發展規律對正在發展中的中國快遞業是十分必要的。

發展歷史


20世紀初,世界著名的快遞公司在一個城市內的業務活動,現代快遞業的設想在二戰之後才逐步確立。
20世紀50-60年代北美、歐洲的經濟復甦導致了現代快遞業的逐步形成。
20世紀60-70年代,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引入,高速公路、大型航空飛行器的發展,使快遞業開始快速向全國網路和全球網路規模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起飛,日本幾家瀕臨倒閉的按傳統經營的公司紛紛效仿西方,轉變成經營快遞的公司,並引入符合日本特點的服務項目,從而使日本的快遞服務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0世紀8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捷足先登,使得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快遞業從無到有。20世紀末期,成為大型快遞公司的主要貨源集散地。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時俱進的中國經濟發展更使得快遞業在中國大地風起雲湧,快遞業的年增長率遠高於同年GDP的增長率,2000年前,中國的驛站開始發展。
截至2015年底,全國主要城市安裝智能快件箱已逾6萬組,投遞快件逾2億件。快遞服務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國家郵政局力推快遞業務板塊由“1+1”向“1+3”拓展,逐步實現電子商務、製造業、跨境貿易多點開花。快遞已經成長為支撐電商發展的主渠道,2015年,行業支撐網路零售交易額超3萬億元。快遞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加速升級。
2015年1月4日從國家郵政局獲悉,“十二五”時期,中國快遞業年支撐國內網購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8倍和3.8倍,行業收入佔GDP比重從0.3%提高到0.6%,新增就業崗位100萬個以上。統計顯示,2015年,快遞業務量完成206.5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0億元,同比增長35%。2015年,全國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提升至70%,其中江蘇、上海、天津實現100%全覆蓋。
2016年12月20日,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3%,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得益於“快遞下鄉”工程的推進,我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提升至80%.據統計,2016年前11個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8.9億件,同比增長52.8%;業務收入完成3544.1億元,同比增長44.3%;11月份成為史上“最忙快遞月”,日均快遞業務量超過1.25億件,是2015年同期的1.4倍。在剛剛過去的“雙12”,全天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76億件,比2015年同期增長55.75%.
2017年3月28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繼續穩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佔比超過四成,對世界快遞業務量增長的貢獻率達60%。報告統計,從2010年每十萬人4.8個快遞網點、增加至2016年每十萬人15個快遞網點;從2010年每千平方公里6.7個快遞網點,增加至2016年每千平方公里19.1個快遞網點。
2018年10月29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8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通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347.4億件,同比增長26.8%;快遞業務收入實現4246.3億元,同比增長24%。通報還指出,快遞三季度增速出現回升,月度間流量更趨均衡。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同比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關聯產業的各個部門中,快遞增速繼續保持領先。快件量月度間差異呈現收縮態勢,淡旺季特徵趨於淡化,月度間流量更趨均衡。
自2014年躍居世界首位以來,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此外,2019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為56.2小時,較2018年縮短0.64小時。目前全國已擁有232個大型快件自動化分揀中心,節省人力40%,提高操作效率超過50%,大幅縮短了郵快件的處理時限。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快遞業廣泛應用,快遞服務全程時限實現了逐年改善。
中國2020年快遞業務量於9月10日達到500億件。10月18日,中國快遞業務量已超600億件。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61.4億件,同比增長27.9%,超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農村地區收投快件超200億件,超過2019年全年,農村地區快遞處理量增速比城市高10個百分點以上,全國97%的鄉鎮有了快遞網點。至12月22日,當年累計快遞件數達到800億。

主要特點


快遞行業作為郵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帶動產業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經濟附加值高、技術特徵顯著等特點。它將信息傳遞、物品遞送、資金流通和文化傳播等多種功能融合在一起,關聯生產、流通、消費、投資和金融等多個領域,是現代社會不可替代的基礎產業。

包裝要求


1.包裝基本的要求是箱子內要實,不能有空隙。標準是無晃動聲,並用力摁箱子的接縫口,而不至於膠帶脫落,同時是要考慮到從2米高度自然墜地確保不至於損壞。
2.空運物品的包裝要特別加強,因為公路運輸一般就1-2次裝卸,而空運則可能會有6-7次的裝卸過程。
3.單件重量不超過50公斤;標桿類貨物的單件長度不得超出180厘米;板類貨物長寬相加不得超出150厘米;對於過小的物品最小包裝不能小於運單大小。
4.嚴格禁止子母包發運(指2個獨立的物品通過簡單捆綁、纏繞方式組合到一起成為一件物品)。
5.一般不怕摔和軟質的物品(如衣物、包、毛絨玩具)可採用塑料袋(PAK袋)包裝方式降低運輸成本,但是要注意封口。
6.所有的內件物品先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紙先做一層包裝。
7.對於本來帶有銷售包裝的物品,一般商家都已考慮到運輸的風險,可在外面加包1層發泡薄膜后,再加2-3層牛皮紙並用膠帶反覆纏繞。
8.自己包裝時可根據內件物品的不同情況選擇3~5層箱,為降低成本可通過團購的方式定製一批不同規格的紙箱。
9.對於自己包裝的一般物品,可準備些廢舊報紙撕開揉碎了在箱內做墊充(當然用海綿或泡沫塑料碎片更好)。
10.圓桶狀物品的外包裝不得短於內件,尺寸較長且易折斷的物品,應內襯堅實圓棍或硬質塑料的圓桶作為外包裝物。
註:沒有嚴格的按照包裝要求的標準做,將有可能會導致得不到賠償,需要根據不同快遞公司規章制度行事。

快遞機構


在中國,速遞業者可以不同的規模運作,小至服務特定市鎮,大至區域、跨國甚至是全球服務。現時主要的全球性速遞公司包括dhl國際快遞、UPS快遞聯邦快遞和TNT快遞。
中國的主要快遞機構有:
跨越速運、順豐速運、郵政快遞、高鐵速遞、宅急送、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百世快遞、韻達快遞、國通快遞、天天快遞、快捷速遞、速爾快遞、全峰快遞、全一快遞、大億快遞、如風達、能達快遞、德邦物流、優速快遞、京東快遞等多種快遞運營。

政策措施


實名制

中國擬實施寄快遞實名制已在浙江紹興試點:2011年杭州快遞爆炸事件發生之後,中國就在醞釀實行寄快件實名制,公安部已經在浙江紹興進行了試點。而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也在上海試行過一段時間。一旦正式開始試行,客戶寄快件時需要出示身份證,快遞公司業務員要開包檢查、核實寄遞物品,還要將這些信息登記輸入電腦,而收件人也必須出示身份證接收快遞。業內人士表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快遞安全係數。
快遞實名制不但有利於保證收件人、快遞人員以及快遞公司三者的安全,還有利於規範快遞市場。不過,快遞公司因此而增加的成本,則有可能由消費者自己來買單。
2015年10月22日,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工信部、安監總局等15部門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從2015年10月22日起至2016年3月底,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危爆物品、寄遞物流清理整頓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15部門要求寄遞物流行業全面落實寄運物品先驗視后封箱、寄遞物流活動實名登記、郵件快件X光機安檢3項制度,提升行業規範管理水平。

快遞安全

2015年9月30日在柳城縣發生的17起包裹爆炸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人失聯,另有51人不同程度受傷。
快遞爆炸事件多次發生給充分說明快遞行業收寄環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需要快遞企業在收寄源頭加大開箱驗視以及加大快遞收寄安全防範措施。

簽收新規

2012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服務》國家標準明確叫停了“先簽字后驗貨”的規定,一直是消費者所詬病的“先簽字后驗貨”行為有望終結。
於2012年5月1日起實施的《快遞服務》國家標準規定,快遞公司收派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對於代收貨款快件,網路購物、電視購物和郵購等快件,收件人可先驗收內件再簽收。驗收時,可對內件外觀和內件數量進行清點,但不能對內件進行試用或進行產品功能測試。這一規定意味著,快遞公司將無權要求消費者“先簽字后驗貨”。

延誤索賠

2012年5月1日起,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同城3天、異地7天快遞還沒有到就算徹底延誤,可向快遞企業索賠。
2012年5月28日起,網上購物遭遇送貨難,節假日上門送貨不準點,超3天未送達每件快遞最高賠10元。由中國快遞協會牽頭,全國9大快遞企業與國內最大電商網購平台,天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電商社會化物流新標準。
2012年5月28日,簽署戰略協議的包括國內EMS、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百世匯通、海航天天,基本上全面涵蓋了國內物流的一線陣營,其快遞業務量占整個國內網購快遞市場份額超過90%。協議包括即日起開通的超過5000多條城市間線路的“次日達”與近4000條的“1~3日限時達”服務。如未送達,將補償消費者5~10元快遞費。
延誤賠償應為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由於延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應按照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
消費者如遇快件延誤、丟失及損毀,可先向快遞企業投訴。如企業推諉、對處理結果不滿意,消費者可向管理部門申訴。

野蠻分揀

國家郵政局正式公布新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野蠻分揀”被新增納入規管,最高可罰3萬元。市民投訴快遞企業后,郵政管理部門將及時處理,並在30日內作出答覆。

智能快件箱

2019年7月19日,國家郵政局對外發布《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共35條,明確智能快件箱是指提供快件收寄、投遞服務的智能末端服務設施,不包括自助存取非寄遞物品的設施、設備。根據該管理辦法,用快件箱投遞應徵得收件人同意;生鮮產品不得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智能快件箱未標明信息將受處罰;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

快遞進村

2020年,中國國家郵政局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底,中國農村快遞服務深度顯著增強,縣、鄉、村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建立,城鄉之間流通渠道基本暢通,農村綜合物流服務供給力度明顯加大,快遞服務“三農”成果更加豐碩,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為實現此工作目標,《行動方案》提出要堅持統籌規劃、政策引領,市場配置、創新驅動,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鼓勵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種方式推進。

市場管理


國家郵政局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範》。
《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範》適用於快遞服務組織提供的國內快件、國際快件和港澳台快件的跟蹤查詢信息服務。《快件跟蹤查詢信息服務規範》的內容分別為必選和可選兩類。
2014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力促快遞業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這正是要發揮鰻魚效應,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台競爭,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服務水平。
2009年,新《郵政法》頒布實施,早已在中國市場開展快遞業務的外資物流公司開始向中國政府申請國內快遞許可。
外資快遞一直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前景。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表示,“隨著外資快遞巨頭進入國內快遞市場,將加劇市場競爭,提升市場效率。”她分析認為,一方面,外資企業進入將加劇國內市場競爭,不僅中小快遞企業,即使大型快遞企業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外資快遞巨頭經營模式成熟,在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這些都將促使國內快遞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2019年11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預測:預計11—18日期間,快遞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為了彌補高峰期間末端投遞能力的不足,各家快遞企業普遍加強了末端人員、場地、車輛儲備,已臨時補充近40萬人。做到“四個不能隨意”,即不能隨意罰款,不能隨意下調派費,不能隨意亂下指標,不能隨意扣延結算費用。

報道


年關將至,不少快遞公司的快遞員都開始陸續返鄉。這股返鄉潮、辭職潮從2014年12月開始形成規模,以至於個別快遞公司由於人手不夠而出現送貨延誤的問題。快遞從業人員表示,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成為快遞員月入一萬的神話早已破滅,不少“90后”快遞員在嚴苛的業績考核和顧客的白眼中迅速退出這個行業。
據了解,在北京地區,每年都會有幾家快遞分公司由於招不到員工、送件嚴重拖延而遭受巨額罰金,不得不關門。未來,如果快遞業難以擺脫招工難的困擾,恐怕面臨變“慢遞”的風險。
國家郵政局2015年1月15日公布2014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2014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50%的省份達到12個,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杭州的快遞業務收入均超過100億元,廣州、上海、北京的快遞業務量均突破10億件大關。
中國快遞發展指數
中國快遞發展指數
在2015中國快遞論壇上,國家郵政局首次對外發布了中國快 遞發展指數。2014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達到282.4,比上年增長70.8,近4年的年均增速達到29.6%。總體來看,我國快遞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快遞行業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穩步提高,普及範圍進一步擴展,社會影響力全面提升。
我國快遞進入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強勁,業務量和業務收入規模屢創新高,2014年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快遞大國。2014年發展規模指數為510.0,比2013年提高168.3。2010年至2014年,發展規模指數年均增速50.3%,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6倍以上。
2015年11月16日,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消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今日起就《快遞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快遞運單信息進行核對,發現快遞運單填寫不完整或者信息填寫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2018年1月8日,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通報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完成快遞業務量401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完成4950億元,同比增長24.5%,消費者申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8.2%。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①截至2020年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②近三個月來,快遞業務量實現從500億到600億再到700億件的“三連跳”;③今年前10個月的快遞業務量,超去年全年總量;④據預測,2020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有望超800億件!
2020年12月21日上午,一箱來自湖北黃岡羅田的土特產,由順豐速運承運,於12月22日送到位於湖南長沙的收件人手中。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台實時監測,這件包裹幸運地成為2020年中國第800億件快件。
國家郵政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24日,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200億件,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日均業務量超過2.4億件,日均服務用戶接近5億人次,行業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初以來,郵政快遞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