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素原

高壓素原

高血壓的原因很多,由腎臟疾病引起的稱為腎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可分為兩類:一為腎實質病變,一為腎血管病變。一般文獻指出,腎血管性高血壓約佔所有高血壓病例的5~10%。

正文


高壓素原

簡介


高血壓的原因很多,由腎臟疾病引起的稱為腎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可分為兩類:一為腎實質病變,一為腎血管病變。
一般文獻指出,腎血管性高血壓約佔所有高血壓病例的5~10%。在我國,尚無確實統計數。有報道,我國約有80萬青壯年患有此病。上海中山醫院分析1950~1975年25年間常見的十種腎臟疾病共3145例,其中發現655例併發高血壓,占上述各種腎病總數的20.8%,包括腎動脈梗阻62例,故腎血管性高血壓占腎性高血壓的9.04%。在同時期內該院住院病人中患高血壓的總數計3365例,因此,腎性高血壓的發病率佔住院高血壓病人的18.5%,而腎血管性高血壓約為高血壓中的1.88%。由於當時該院對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臨床工作才開展十餘年,故目前的實際病例數要比上述統計的數字為高。
影響腎血管性高血壓發病率統計數有多種因素,如專科中心所報告的較一般或綜合性醫療單位為高。病程的長短與血壓高度有關。在早期時屬於功能性,血壓常有波動。當腎素分泌增多時血壓升高,而體內具有調節平衡血壓因素致使血壓下降,故與一般性高血壓很難區別。待血管病變逐漸發展,血壓持續升高呈現持續高血壓症,診斷則易確定。Dean(1984)強調此病的發病率與血壓高度有關。他引用Hollifield所分析137例高血壓的資料,若舒張壓在12.7~15.3kPa(95~115mmHg)者,極少為腎血管性高血壓,高於15.7kPa(118mmHg)者,可達26%。Davis也指出,在惡性高血壓中腎血管性高血壓約佔31%。

相關資料


1906年Janeway使狗的一側腎動脈縮窄后產生高血壓持續105天,但未作進一步研究;直到1934年Goldblatt實驗造成腎缺血性高血壓的動物模型后,才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奠定了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理論基礎。
腎動脈縮窄發生高血壓的機理尚未完全瞭解。一般認為腎血流量的減少導致腎缺是一個促進條件,但有人在狗腎動脈縮窄的前後,用腎血流量直接測定法發現在輕度或喥腎動脈縮窄引起的高血壓時,腎血流量的減少僅為暫時性的。隨著側支循環的建立,腎血流量就可回到正常範圍。有人使動物呼吸少氧的氣體或用靜脈血灌注腎臟也不產生高血壓。因此,腎缺血、缺氧雖是促成腎血管性高血壓的因素,但學有其他的條件存在。
有關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發病原理,文獻中有多種論點。目前較為普遍公認的主要有下列三種:
一、腎臟的升壓體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體系(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即RAA體系腎素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具有不耐熱和不可透析的特性。腎素本身不是加壓素,必須與肝內產生的α2球蛋白(又稱腎素激活素或高壓素或高壓素原,其中包含一種能被腎素作用的底物)相結合才發生效用。當腎素作用於腎素底物(reninsubstrate)的分子結構,使在第10及第11亮氨酸連接處斷裂,釋出十肽成為血管緊張素Ⅰ(angiotensinⅠ,AⅠ)。血管緊張素Ⅰ亦無升壓作用。當它流徑各臟器血管床時,特別在肺循環被轉化酶在其分子結構第8~9位之間斷裂,釋出八肽,成為血管緊張素Ⅱ(AⅡ)。它是一種強有力的血管收縮劑。近來提出從血管緊張素Ⅱ再由氨基轉肽酶去除第一位氨基酸釋出一種七肽,稱為血管緊張素(AⅢ)。此物刺激醛固酮的分泌作用比血管緊張素Ⅱ強數倍。血管緊張素Ⅱ~Ⅲ的作用:①直接使血管收縮;②經交感神經系統而間接收縮血管;③收縮輸出小動脈而輸入小動脈不收縮,從而增加腎小球壓力,減少鈉排出;④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血管緊張素Ⅱ和Ⅲ在血循環中的半衰期僅數分鐘,降解后形成小分子的無活性產物氨基酸二肽三肽。因此,高血壓的維持還要依靠腎上腺素和醛固酮的作用。
腎臟除產生腎素外,也產生高血壓蛋白酶。後者有分解血管緊張素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平衡狀態不引起高血壓。如腎缺血,缺氧時,腎素的分泌增多,從而破壞了正常平衡,產生過多的血管緊張素而引起高血壓。
實驗證明,腎臟對醛固酮的分泌能起作用,血管緊張素Ⅱ和Ⅲ均可刺激醛固的分泌。這說明血管緊張素Ⅱ和Ⅲ所產生的高血壓,一方面是使細動脈收縮,增加周圍阻力;另一方面是通過醛固酮分泌的增加,促進鈉和水的瀦留,使細胞外液的容量增加,故而形成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體系。
Vander(1984)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體系的作用了全面的闡明(圖9)。
二、腎臟調節高血壓物質的體系近期內,許多實驗證明除上述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體系外,尚發現有另一種調節血壓的體系,即激肽釋放酶-激肽-前列腺素體系(kallikreinkinin-prostaglandinsystem,KKP體系)。
1.腎臟的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renalkallikrein-kininsystem)激肽系由肝臟的激肽原受到腎臟產生的激肽釋放酶作用轉變而來。腎臟的激肽釋放酶90%以上分佈於皮質,髓質佔4.5%和乳頭佔4.1%,皮質中腎小球所含激肽的活性酶只佔1.5%,而主要生成部位可能在腎小球旁體。激肽釋放酶的活性越高,催化激肽原水解、生成激肽越多。另外,腎臟能分泌激肽水解酶,可以破壞所產生的激肽。
目前認為腎激肽有下列作用:①促進小動脈舒張,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②腎內小動脈舒張,腎血流量增加,改善腎皮質缺血;③促進鈉、水的排出,水的排出比鈉為多,故尿滲壓下降。水、鈉排出增加導致血漿容量減少,使血液紅細胞壓積及血漿總蛋白濃度增加;④由於血管外周圍阻力下降及循環血量減少,可使血壓下降,故有抗高血壓的作用。
以上作用主要通過激肽促進前列腺素的生成所引起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激肽的直接作用。
2.腎臟的前列激素目前已檢測出的前列腺素有多種,而在腎髓質中可以分離出來的前列腺素三種,即PGE2、PGA2、PGF2α。前列腺素在腎皮質內含量很低,在髓質中以乳頭的含量較高。在腎內PGE2的量較少,主要是PGA2和PGF2α。一般不能在細胞內貯存,一旦合成后即釋放出來,通過腎內循環被運轉到皮質發揮生理效益,另一部分PGE2、PGF2α經腎靜脈進入體循環被肺組織破壞,而PGA2可以在體循環中存在。

參考資料


http://www.jkwhy.cn/ailment/miniaowaike/1009.htm
http://www.jkwhy.cn/ailment/miniaowaike/1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