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唐代詩人杜甫所著的詩作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題畫詩。此詩從畫馬說到畫家的受寵幸,從畫馬說到真馬,從真馬說到時事,從玄宗的巡幸說到升遐,詩思不斷拓展,寄託了詩人對玄宗的深情眷念。詩人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滄桑,浮生若夢之感。因而在詩中明以寫馬,暗以寫人。寫馬重在筋骨氣概,寫人寄託情感抱負。贊九馬圖之妙,生今昔之感,字裡行間流露作者對先帝忠誠之意。全詩感慨深沉,波瀾迭起,轉筆陡健,脈絡細密,章法縱橫跌宕,氣勢雄渾激蕩,情韻極盡沉鬱頓挫,實為古今長篇題畫詩中的傑作。

作品賞析


詩段。“初”“輝”,極描繪曹霸畫技藝超隆盛;“昔”“筋骨”具描繪“九圖”妙;嘆玄宗逝今非昔。詩觀畫卷,寓托興亡化慨。飽滄桑憂患,沉痛激烈,寓觀畫圖描繪。詩描《九圖》憶玄宗歷史,寄寓,暗指化興亡,強烈慨,筆跌宕化,合極。
段,句,詩借江王陪襯,盛讚曹畫乎技早。八句詩,曹霸畫“照夜”,詳細敘述曹霸唐玄宗恩寵藝振,描九圖鋪敘,伏末段詩。“曾貌帝照夜”,曹霸昔唐玄宗畫照夜,酷似龍,故龍池龍,隨雷,謂“龍池飛霹靂”。“府”二句,剛遣婕妤傳詔府賞賜,派催索,唐玄宗曹霸畫讚賞、驚喜。“盤賜”,句,描曹霸玄宗賞識、恩賜,振,貴戚權亦競求畫。段,句仄韻,葯、陌、錫韻押,句微韻,詩韻轉換詩遞、層切合。
二段,“昔宗拳毛騧”句,轉,具繪《九圖》。詩層、角描曹霸畫九匹,錯綜,鮮。二。曹畫《九圖》匹突,唐宗拳毛騧唐宗賜郭儀獅驄,讚歎。二騎,,詩贊:敵,居靈塗抹漠漠沙畫絹。畫卷,二廣邈沙飛馳,詩逼角,稱譽圖二畫藝超。餘七匹般。詩七形貌、賓士、伏櫪,畫七“殊絕”態。“迥若”句,描摹七形貌,七毛紅、、紅,霞雪飛。“霜蹄”句,賓士楸,踐踏霜雪。“官”句,廄排列,官悉廝養。據則圖概。詩二,七,《九圖》評價:“憐九爭駿,顧視清深穩。”九匹匹駿,昂首顧視,采飛揚,穩健,惹喜。詩運陪襯,晉支遁抬舉韋諷,讚譽韋諷韻凡品酷繪畫藝術深素養,遙扣題。段六句麻韻,句仄屑韻,句仄韻,阮、震押,韻轉換,詩思層。
第三段共八句,押平聲東韻(只有一處為冬韻,通押),一韻到底。前四句寫唐玄宗巡幸驪山的盛況。玄宗巡幸至驪山,帝輦翠華葳蕤,旌旗拂天,數萬匹廄馬隨從,每種毛色的馬列為一隊,馬隊相間,遠望如錦繡一般。“皆與此圖筋骨同”,是指真馬與圖上之馬都是良馬。著此一句,扣全詩詠“九馬圖”的題旨。后四句寫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蕭竦景況,表現其“衰”。“自從獻寶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駕。“無復射蛟江水中”,玄宗已卒,無人再來江邊射蛟。”“君不見”二句,描寫玄宗陵前的蕭條。玄宗陵前松柏里,駿馬都已離去,只剩下鳥兒在松風中鳴叫。唐玄宗喜愛馬圖,寵幸曹霸,巡幸新豐宮,數萬駿馬隨從,一旦歸命,群馬盡去,松柏含悲,這一結,韻致悠長,盛衰之嘆,俯仰感慨,盡在其中。
題畫詩常見以畫作真的手法,而杜甫這首題畫馬的詩,更是淋漓盡致,變幻莫測。“人間又見真乘黃”“龍池十日飛霹靂”“縞素漠漠開風沙”等句,以畫馬作真馬,誇飾曹霸畫藝神妙。詩人從畫馬說到畫家的受寵幸,從畫馬說到真馬,從真馬說到時事,從玄宗的巡幸說到升遐,詩思不斷拓展,寄託了詩人對玄宗的深情眷念。敘述真馬、時事的時候,又不時插帶一筆,照應馬畫,以畫、以馬作為線索,綰帶全篇。

創作背景


此詩是在代宗廣德二年作於成都。時詩人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滄桑,浮生若夢之感。因而在詩中明以寫馬,暗以寫人。寫馬重在筋骨氣概,寫人寄託情感抱負。贊九馬圖之妙,生今昔之感,字裡行間流露作者對先帝忠誠之意。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