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4條詞條名為吳曉的結果 展開
吳曉
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1972年生,祖籍福建。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先後獲建築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任東南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註冊規劃師,瑞典皇家工學院(KTH)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城市社會學與社區發展;弱勢群體空間及其保障體系;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生態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等。
現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對象,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對象;瑞典皇家工學院(KTH)訪問學者;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南京城市科學研究會會員;《城市規劃》、《現代城市研究》等核心期刊特約審稿專家;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資助計劃”的資助對象等。
1、弱勢群體居住空間及其保障體系;
2、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體系;
3、生態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4、開發區和商業空間的規劃建設等。
追蹤國際發展前沿,致力於弱勢群體居住空間及其保障體系(以低收入群體、進城農民、失能者為代表)、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體系、生態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開發區和商業空間的規劃建設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1項;目前已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會議論文6篇;已出版專(譯)著6部;獲國際城市景觀設計獎2項、省優秀勘察(規劃)設計獎2項,獲全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論文競賽獎3次、市級優秀論文獎2次。
主講或分工承擔建築設計、城市設計、詳細規劃、城市規劃初步、城市社會學、畢業設計(本科生課程)、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生課程)等大量專業課程,迄今共指導和培育13屆450餘名本科生、23名碩士生、2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兩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高等城市規劃學科的作業競賽交流並獲獎22項(包括合作指導),其中一等3項、二等4項、三等8項、佳作7項,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指導研究生獲得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承擔部省級以上教學改革課題6項,主編和參編重要教材4部(2部獲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獲選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發表教學類論文13篇,其中4篇在全國高等城市規劃學科教師教學研究論文競賽中獲優秀獎。
歷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面向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集聚和人居環境改善及優化問題,致力於通過“研討型規劃”服務於地方城鄉建設與經濟發展。先後主持和承擔大運河(常州段)遺產保護規劃、杭州市濱江新城概念性規劃、南京總體城市設計、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南京市浦口中心城區概念性城市設計、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等重要項目近40項;同時多次主持和參與國際投標或競賽如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規劃設計、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規劃設計、蘇州太湖科技產業園城市設計、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規劃划等,並因規劃設計項目和重大投標(競賽)獲獎10餘次。
·學歷:1995年獲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1998年和2002年先後獲東南大學建築系城市規劃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年起任教於建築學院。
·職業經歷:先後主持和承擔大運河遺產(常州段)保護規劃、杭州市濱江新城概念性規劃、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等重大項目,並多次主持和參與國際投標或競賽獲第一名,如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規劃設計、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規劃、富陽市原320國道北渠至迎賓北路城標段概念規劃等。
·專著
1、吳曉等。我國大城市流動人口居住空間解析——面向農民工的實證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32.9萬字).
2、吳曉,魏羽力編.城市規劃社會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萬字,“城市規劃原理叢書”出版規劃教材).
3、[英]維基·理查森。新鄉土建築[M].吳曉,於雷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萬字).
4、[英]彼得·紹拉帕耶。現代建築與數字化設計[M].吳曉,虞剛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萬字).
5、張彤,吳曉,陳宇等。綠色北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築(中英雙語)[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62.6萬字,“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教材).
6、吳明偉,吳曉等。我國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動人口聚居形態研究——以江蘇省為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萬字).
7、[英]彼德·布倫德爾·瓊斯。現代建築設計案例[M].魏羽力,吳曉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萬字).
8、陽建強,吳曉,孔令龍等編。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優秀作業選(2002-2007)[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ISBN978-5641-1003-1,58萬字).
9、王建國,劉博敏,陽建強,吳曉等編。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萬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內第一本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要求而編寫的重要教材).
·論文和書中章節
吳曉[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吳曉。規劃開發中的“守法”和“執法”問題[J].城市規劃, 2000(3).
3、吳曉,吳明偉.小商品市場的規劃建設初探[J].新建築,2000(4).
4、吳曉,馬紅傑.“邊緣城市”的形成和形態初探[J].華中建築,2000(4).
5、吳曉。城市中的“農村社區”——流動人口聚居區的現狀與整合研究[J].城市規劃,2001(12).
6、吳曉,張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異透視[J].城市規劃,2002(3).
7、吳曉,吳明偉。物質性手段:作為我國流動人口聚居區一種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規劃彙刊, 2002(2).
8、吳曉。當前我國有形市場的發展方向淺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9、吳曉.“邊緣社區”探察——我國流動人口聚居區的現狀特徵透析[J].城市規劃,2003(7).
10、吳曉。再審新鄉土建築——讀維基·理查森的《新鄉土建築》有感[J].新建築,2003(6).
11、吳曉,吳明偉。國內外流動人口聚居區之比較[J].規劃師,2003(12).
12、吳明偉,吳曉,劉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囂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J]. 城市規劃,2004(1).
13、吳曉.“城中村”現狀調查與整合[J].規劃師,2004(5).
14、吳曉,王承慧。本科轉型教學中的住區規劃課程[J].規劃師,2005(3).
15、王承慧,吳曉,權亞玲,巢耀明。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三年級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規劃師,2005(4).
16、吳曉。南京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現狀調查[J].建築學報,2005(4).
17、吳曉譯。一件未問世的作品:漢斯·夏隆的曼海姆國家劇院方案[J].建築師,2005(5).
18、吳曉,吳明偉,徐偉. 基於車行體驗的公路沿線景觀建構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陽連接段的景觀控制性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05(11).
19、吳曉,魏羽力譯。北歐建築師希古德·萊維倫茨述評——以聖彼得教堂設計為例[J].新建築, 2006(6).
20、吳曉譯。歷史視野中的鄉土建築——一種充滿質疑的建築[J].建築師,2006(6).
21、吳曉,吳明偉,徐偉。基於旅遊功能策劃的景區規劃——以射陽島區的總體規劃為例。城市規劃,2007(10).
22、吳曉,虞剛.關於數字技術在當代建築設計中應用的再思考——讀《現代建築與數字化設計》一書有感[J].建築學報,2007(5).
23、吳曉,魏羽力。關於城市設計與現有規劃體系銜接的思考[J].規劃師,2007(6).
24、吳曉,顧震弘編譯.Bo01歐洲住宅展覽會,馬爾默,瑞典[J].世界建築,2007(7).
25、吳曉,顧震弘編譯.維基實驗新區,赫爾辛基,芬蘭。世界建築,2007(7).
26、吳曉,顧震弘編譯。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爾摩,瑞典.世界建築,2007(7).
27、吳曉,施梁。斯德哥爾摩的“地下藝術長廊”淺析——以地鐵站點的藝術陳設設計為例[J].華中建築,2007(7).
28、高源,杜嶸,吳曉。東南大學-代爾夫特大學建築聯合教學成果介紹評析[J].華中建築,2007(9).
29、吳曉,陽建強。瑞典高校建築學科的教學體系探察——以皇家工學院(KTH)的建築與環境學院為例[J].華中建築,2007(12).
30、吳曉,謝泉。瑞典皇家工學院的校園演化與空間環境探析——以KTH的歷史性主校區(Valhallavägen)為例[J].新建築,2007(6).
31、施梁,吳曉。作為公共藝術形態的城市雕塑[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
32、吳曉,吳明偉。美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貧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規劃,2008(2).
33、吳曉。立足於求租群體的住房租賃市場探察——以南京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34、吳曉,孫靜。歐洲“移動谷”的演化與建設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園區考察[J].新建築,2008(3).
35、孫靜,謝泉,吳曉。基於文化環境建構的校園雕塑建設研究——以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老校區為例[J].規劃師,2008(6).
36、吳曉,陽建強.住區規劃中的城市設計應用初探[J].城市規劃,2008(7).
37、高源,吳曉,杜嶸。中荷聯合教學的回顧與評述——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與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建築學院[J].新建築,2008(5).
38、王承慧,吳曉,巢耀明.適應時代需求的住區規劃“轉型教學”模式研究[J].城市·環境·設計,2008(11).
39、吳曉,吳珏,王慧等。現代化浪潮中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變遷實考[J].規劃師,2008(9).
40、吳曉。斯德哥爾摩戰後新城的規劃建設及其啟示。華中建築,2008(9).
41、吳曉。北歐科學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研究——以瑞典和芬蘭的高科技園區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 2008(10).
42、吳曉,汪曉茜.芬蘭生態型居住區探察——以赫爾辛基的Viikki實驗新區為例[J].建築學報,2008(11).
43、吳曉,吳明偉.小商品市場的形成、發展與建設[J].城市規劃,2009(2).
44、吳曉。北歐生態型城鎮的規劃建設及思考[J].城市規劃,2009(7).
45、吳曉,王湘君,高軍軍。生態導向下環境評估方法在北歐城鎮建設中的應用初探[J].建築學報(學術論文專刊),2009(2).
46、吳曉,高軍軍,孫世界。基於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規劃與引導初探[J].規劃師,2009(7).
47、魏羽力,吳曉。從伽考農莊看雨果·赫林的有機建築觀[J].新建築,2009(2).
48、高軍軍,吳曉。大城市中心區樓宇經濟的實證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9(9).
49、徐卞融,吳曉。城市廣場與城市交通的關聯研究[J].華中建築,2009(2).
50、陳薇,王承慧,吳曉。道路遺產與歷史城市保護——以南京為例[J].建築與文化,2009(5).
51、吳曉,王承慧,王艷紅。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市一級)的總體思路探析[J].城市規劃,2010(9).
52、徐卞融,吳曉。基於“居住-就業”視角的南京市流動人口職住空間分離量化[J].城市規劃學刊,2010(5).
53、徐卞融,吳曉。基於“居住-就業”視角的南京市流動人口空間分異研究[J].規劃師,2010(7).
54、魏羽力,吳曉。斯普利特:從宮殿到城市[J].建築師,2010(2).
55、吳曉。我國進城農民居住空間的微觀探析及其對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來工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0(6).
56、吳曉,王承慧.公共住宅——作為我國進城農民一種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築,2010(3).
57、徐華林,吳曉。大城市商業中心空間形態演變的實證解析[J].新建築,2010(2).
58、吳曉,王松傑,方宇。基於GIS數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間密度導控[J].建築與文化,2010(10).
59、吳曉,徐卞融,孫世界.城市景觀視野下雕塑建設的系統性導控初探[J].建築與文化,2010(2).
60、王松傑,吳曉。城市中的雕塑[J].建築與文化,2010(7).
61、方宇,吳曉。南京歷史性校園空間格局的演變——以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老校區為例[J].建築與文化,2011(11).
62、吳曉。我的城市居所在哪裡?——農民工居住空間的供給芻議[J].城市規劃,2011(1).
實踐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起訖時間 |
中國2010 年上海世博會規劃設計 | 上海市政府 | 2004.05~2004.07 |
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區城市設計 | 南京市政府 | 2002.4~2002.6 |
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規劃設計 | 上虞市政府 | 2003.6~2003.7 |
重慶大學城總體城市設計 | 重慶市政府 | 2005.06~2005.08 |
南京市浦口中心區概念規劃 | 南京市規劃局 | 2005.10~2005.12 |
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 | 無錫市規劃局 | 2006.04~2007.12 |
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 南京市規劃局 | 2007.6~2008.12 |
江陰市市域空間管制研究 | 江陰市規劃局 | 2008.05~2009.12 |
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 |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 | 2008.06~2008.09 |
山東廣饒縣城市風貌規劃 | 廣饒縣建設局 | 2008.04~2009.05 |
中國·杭州·“濱江新城”概念規劃 | 杭州市濱江區建設局 | 2008.08~2008.11 |
大運河(常州段)遺產保護規劃 | 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版權)局 | 2008.11~2009.07 |
南京浦口中心城區概念性城市設計 | 南京市規劃局 | 2009.07~2010.04 |
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規劃設計 | 淮安市規劃局 | 2009.10~2009.12 |
浙江富陽市原320國道北渠至迎賓北路城標段概念規劃 | 富陽市規劃局 | 2009.11~2009.12 |
·2005年,承擔的《城市規劃專業教學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東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序5);
·2007年,承擔的《複合型城市規劃專業優秀人才培養》項目再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東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序3);
·2010年,承擔的本科課程《城市規劃與設計(詳細規劃設計)》獲選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系列(排序5);
·2007-2010年間,先後有4篇教學研究論文在全國高等城市規劃學科教師教學研究論文競賽中獲優秀獎(排序1-2,由住建部高等城市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辦,不分等級);
·指導規劃專業學生參加全國高等城市規劃學科的本科生作業競賽交流獲獎21項(包括合作指導),其中一等3項、二等4項、3等8項、佳作6項,名列全國高校前茅,為學校取得歷史性突破;
·注重理論結合實踐,服務地方城鄉建設與經濟發展,先後承擔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杭州市濱江新城概念性規劃、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等重大項目,並因規劃設計項目和重大投標(競賽)獲獎10餘次。主要如下:
——多次主持和參與國際投標或競賽並獲第一名,如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規劃設計、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規劃、富陽市原320國道北渠至迎賓北路城標段段概念規劃等; ——參與完成的上海世博會規劃設計方案,以第四名成功入圍國際競賽,並獲迪拜國際城市景觀設計兩項大獎:總體規劃獎和建築綜合利用獎(國際《建築評論》雜誌主辦; ——完成的《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廣饒縣城市風貌規劃》分獲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和山東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表揚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