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
1985年成立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中文簡稱中石協,英文縮寫CPEIA)成立於1985年,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歸口管理,國家民政部註冊登記,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由從事陸地和海洋石油天然勘探開發、鑽井、採油採氣專用設備及相關配套設備、石油管材、油氣管輸送設備、油田特種工程車輛、石油鑽采專用工具等石油設備,塔器、壓力容器、管道等煉油化工專用設備,相關機、泵、閥等通用設備製造的生產、經營企業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化工等大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相關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等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石油石化裝備製造行業組織。
協會成立以來,前四屆理事會領導由原國家經委、機械部、石油部、地礦部等部委的主要領導擔任。從第五屆理事會開始,協會理事長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公司領導輪流擔任。經民主選舉,現任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士周守為先生擔任,常務副理事長(協會法定代表人)由林鋼先生擔任;高級副理事長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主管物資裝備製造的主要領導擔任,副理事長由行業大型龍頭製造企業、重要科研院所以及分支機構的主要領導擔任。
調查研究行業發展戰略,為政府制定行業產業政策、技術政策、法律法規等提出建議;受託承擔本行業的經濟技術信息的統計收集、研究分析,撰寫和發布行業經濟運行報告;組織制定行規行約,建立行業自律準則,協調會員關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協助組織制、修訂本行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組織和推動國內外的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組織參與推進國家名牌戰略,推薦國家大獎企業;組織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攻關研製、鑒定、推廣以及各類專業培訓;指導、協助會員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經國家相關機構授權,為企業進行特種設備(壓力管道元件)製造許可鑒定評審,為會員單位開展行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組織舉辦本行業的全國和國際性展覽,編輯出版行業報刊、書籍資料及行業網站的運行等。
協會總部設在北京。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秘書處是理事會的日常辦公機構。秘書處現設辦公室、行業發展部(信用評價部)、信息諮詢部、國際合作部、展覽部、專家諮詢委辦公室等部門。協會另設經民政部和國資委批准、由協會統一管理和監督的6個分支機構:
1、ASME規範產品專業委員會(CACI)。是以應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的規範標準進行設計、製造和開展科研、檢驗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社團分支機構。負責組織翻譯、出版、發行ASME鍋爐及壓力容器相關規範;定期出版《ASME在中國》內部刊物,介紹、交流和推廣ASME規範在我國的應用;開展ASME技術、認證等諮詢工作。秘書處設在北京(與協會合署辦公),現有協作網員單位200多家。現任理事長由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林鋼兼任,常務副理事長和秘書長由協會副理事長尤一平擔任,理事長助理由姚銓擔任。
2、膨脹節分會。由全國生產膨脹節的製造企業及有關科研院校、用戶等會員單位組成。該分會代表協會經國家質量監督總局授權,具有特種設備(壓力管道元件‘補償器’)製造許可證的鑒定評審工作的資格,並向國家質檢總局推薦,頒發認證證書;同時出版編輯行業有關資料、書籍,舉辦技術培訓等。秘書處設在北京(與協會合署辦公),現有會員50多家。現任理事長由南京晨光東螺波紋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鶴擔任,協會董振嫻女士擔任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3、石油鑽采機械專業委員會。由全國生產陸上(沙漠)專用石油成套勘探開發設備、特種工程車輛、輸油氣管道設備等製造企業,科研院所和油田主管機動裝備部門等會員單位組成。秘書處設在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現有委員單位100多家。現任主任委員由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副總經理解慶擔任,楊本靈先生任秘書長。
4、石油化工設備專業委員會。由全國生產成套煉油、石油化工設備及相關塔器、機、泵、閥、儲罐、容器、管件等製造企業、科研院所等會員單位組成。秘書處設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現有委員單位近300家。現任主任委員由合肥通用研究院副院長許強擔任,方天容先生任秘書長。
5、石油井口設備和鑽采專用工具專業委員會。由全國生產油田鑽井、採油氣井口設備(閥門)、防噴器(管匯和控制系統)和鑽井、採油井下作業專用工具等製造企業和有關用戶、科研院校等會員單位組成。秘書處設在中國石油集團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江漢機械所,現有委員單位100多家。現任主任委員由中石油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兼江漢機械研究所所長李雪輝擔任,文志雄先生任秘書長。
6、石油節能抽油設備專業委員會。由全國生產節能型抽油機為主及相關配套的節能電機、減速器、抽油桿、抽油泵等製造企業和相關用戶、科研院校等會員單位所組成。秘書處設在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現有委員單位60多家。現任主任委員由中石油渤海石油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東擔任,王鵬先生任常務副秘書長,徐暉先生任副秘書長。
7、採油採氣裝備專業委員會。由全國採油採氣井口設備(含注水井)、井下作業設備(修井、通井、試油、測井、酸化壓裂設備等)、特種工程車輛、井下專用工具等製造企業和科研院校等會員單位所組成。秘書處擬設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採油採氣裝備研究所。現有會員100多家。主任委員擬由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採油採氣裝備研究所所長裴曉含擔任,秘書長擬由李益良先生擔任。
8、海洋油氣工程裝備專業委員會。由全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設備、鑽井平台、油氣儲運設備等製造企業及相關科研院校等會員單位所組成。秘書處擬設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現有會員60多家。主任委員擬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總經理金曉劍擔任,秘書長擬由陳海先生擔任。
各分支機構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按照其《工作條例》合法開展活動,包括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就國內外市場發展,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新產品開發等進行專題研討和協商,制修訂本行業標準和行規行約,開展技術諮詢和服務等。歡迎本協會會員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參加相關分支機構的活動。
1985.08.25 | 國家經委批准成立中國石油設備協會(經體〔1985〕547號文件)。 |
1985.10.21-23 | 在北京召開中國石油設備協會成立大會和第一屆第一次理事會,選舉范慕韓為理事長,李天相、費志融、趙明生、夏國治、潘曾錫、唐振華、李立青為副理事長,包洪樞為秘書長(1987年10月由孫振環繼任)。 |
1988.04.28 | 協會掛靠部門由國家經委變更為機械電子工業部。 |
1989.04.10-14 | 在北京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和二屆一次理事會,選舉趙明生為理事長,葛衍增(常務)、唐振華、袁德鑫、胡以晨、白世蔭、趙志明、王健安、羅志良為副理事長,葛衍增為秘書長(兼)。 |
1990.08.31 | 協會更名為中國石油設備工業協會,並獲國家民政部批准(登記證號為:社證字第0571號)。 |
1993.06.2-4 | 在北京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和三屆一次理事會,選舉趙明生為理事長,葛衍增(常務)、唐振華、袁德鑫(病故後由王廷俊繼任)、胡以晨、陳澤軒、趙志明、楊長城、羅志良、方華燦、馮壁為副理事長,葛衍增為秘書長(兼)。 |
1995.06.6 | 民政部批准協會更名為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登記證號為:社證字第3315號)。 |
1997.05.13-15 | 在北京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和四屆一次理事會,選舉趙明生為理事長,葛衍增為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
1999.08.19 |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通過民政部的審查,獲准重新登記,登記證號為第3315號。 |
2002.03.18-21 | 在北京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和五屆一次理事會,選舉鄭虎為理事長,趙志明為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協會法定代表人),王玉台(中石化物裝部)、史習鹽(中石油物裝公司)、李寧(中海油工程建設部)、張朋(中通公司)、張冠軍(寶石機械)、賈子俊(蘭石廠)、謝永金(江漢四機)為副理事長。 |
2006.06.28-29 | 在北京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和六屆一次理事會,選舉王基銘院士為理事長,趙志明為常務副理事長(協會法定代表人),張冠軍(中石油物裝公司)、王玉台(中石化物裝部)、楊樹波(中海油工程建設部)、馬長春(中通公司)、雷慶平(寶石機械,後由張永澤繼任)、賈子俊(蘭石集團)、王峻喬(江漢四機)、楊漢立(南陽二機)、左月夕(中國兵器裝備)、徐玉忠、劉艷江(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後由孫鶴繼任)、張鋼(蘭石所,後由謝慶繼任)、許強(合肥通用院)、李雪輝(中石油江漢機械所)、潘建全(中石油華油一機)、鄭元(中國兵器工業)、張晗亮(中技開,後由畢躍明繼任)為副理事長;聘任楊雙全為常務副秘書長(代行秘書長職責),2009年3月聘任為秘書長。2008年5月增補范小森(中國化工集團)為副理事長。 |
2010.09.8-9 | 在北京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和七屆一次理事會,選舉周守為院士為理事長,林鋼為常務副理事長(協會法定代表人);中石油裝備製造分公司李慶毅總經理(後由張晗亮繼任)、中石化股份公司物資裝備部蔣振盈主任、中海油總公司袁光宇總經理助理3人當選為高級副理事長;金曉劍(中海油工程建設部)、李新國(中國兵器工業)、馬長春(中通公司)、陳虹(中化裝備)、張永澤(寶石機械)、畢躍明(中技開)、張金明(蘭石集團)、王峻喬(江漢四機)、楊漢立(南陽二機)、尤一平、孫鶴(南京晨光)、解慶(藍科高新)、許強(合肥通用院)、李雪輝(中石油鑽井院江漢所)、潘建全(渤海石油裝備,後由郭東繼任)、高向前(中石油勘探院採油採氣所,後由裴曉含繼任)、王治勇(大連金重)和邵永實(大慶油田裝備,後由紀傳友繼任)當選為副理事長;聘任楊雙全為秘書長。 |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為會員、行業和政府服務;踐行科學發展觀,反映會員願望,維護會員權益,推動會員合作,做好行業規範,促進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