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頌

大型情景音畫

大型情景音畫《延安頌》常態演出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化廳、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承擔演出,精彩再現了中國革命史上最恢弘壯麗的一個時期,堪稱“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精品佳作。

《延安頌》原劇由文化部特別巡視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多次擔任《我們的旗幟》、《長征頌》等國家大型文藝晚會和藝術活動總策劃的著名文藝活動家曾慶淮總策劃,由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副團長、大運會總導演、多屆春晚總策劃、著名導演甲丁擔任原創導演,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作曲家趙季平擔任音樂總監。全劇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十三年的豐功偉績,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融合統一,達到“內容承載”與“形態呈現”的完美契合,為全國觀眾描繪出一幅革命歷史場景恢弘再現的精神畫卷,吟誦出一篇響應時代精神偉大號召的紅色史詩。

簡介


為將《延安頌》常態落地延安,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實地考察國內
《延安頌》現場劇照
《延安頌》現場劇照
多場成功演出的基礎上,精心規劃、科學論證、抓緊實施,通過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路媒體全面興起演出宣傳熱潮,並斥資千萬採購高品質音響、燈光、視頻等演出設備,全力保障演出的視聽效果。同時,延安文投力邀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承擔劇目旅遊版改編工作。由陝西舞蹈家協會主席、著名導演王宏擔綱改編導演,由毛主席親筆題寫團名,新恢復成立的西北文藝工作團承擔演出。演出改編后完整保留了原劇的精華部分,分為“序”、“民族召喚”、“邊區曙光”、“將士出征”、“尾聲”五部分,時長約68分鐘,堪稱國內頂級的紅色經典演出。旅遊版《延安頌》以原生態高腔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拉開序幕,用混聲合唱《延安頌》將時間拉回到70多年前,生動表達了當時延安人民對翻身解放的企盼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禮讚與頌揚。“民族召喚”以中央紅軍和陝甘紅軍會師、民眾盼望東方曙光為主要表現內容,深刻反映了國破家亡、苦難深重的民眾盼望自己的隊伍帶領他們走向光明。“邊區曙光”用《軍民大生產》、《紡線線》、《南泥灣》等耳熟能詳的歌曲,為觀眾描繪出一幅在艱苦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延安人民團結一心,展開生產自救的邊區畫卷。《保衛黃河》、《黃河船夫曲》更是將“將士出征”,奔赴全國解放戰場的豪情壯志和英勇氣概表現的淋漓盡致。演出以《延安頌》作為尾聲,進一步彰顯了延安精神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抒發了對革命聖地的敬仰之情。
《延安頌》每年5月開始在延安大禮堂常態化上演,對“延安精神”進行情景化、藝術化、常態化的完美展現。

現況


飄揚而下的茫茫白雪,如劍般落下的雨點,敲打著紅色陣地的每一寸空間。近日,全新改版的大型情景音畫紅色史詩《延安頌》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改版后的舞美系統。據了解,新版《延安頌》將於“五一”亮相延安大禮堂,在為觀眾帶來嶄新視覺效果的同時,拉開2013年演出季的序幕。
據了解,此次改版由央視春晚舞美視頻服務商——數虎圖像負責完成。在三個月的精心編製過程中,通過採用全新大型高清投影儀、雨絲幕、大型激光儀等高科技設備,在燈光、投影、視頻等舞美環節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從而使《延安頌》以更加逼真的音響、更加絢麗多彩的舞台效果,為現場觀眾帶來更為震撼的視覺盛宴,實現由2012演出季到2013演出季的完美轉換。
屆時,大型高清投影設備將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恢弘畫卷從觀眾席牆壁緩緩向舞台延展,拉開整場演出的序幕;雨絲幕、雪花機、乾冰機等設備的應用,將那段艱苦歲月的歷史場景還原得更加逼真,將延安地緣特質中最具代表性和標誌性的人文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型激光設備更是將《保衛黃河》、《軍民大生產》等經典歌曲的“紅色情懷”演繹得奔涌賁張。
據介紹,為便於廣大遊客了解演出、訂票信息,《延安頌》官方網站已於4月初全新上線。該網站涵蓋票務、資訊、視頻、劇目、活動等15大版塊,信息豐富、內容翔實,為廣大遊客深入了解《延安頌》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務。目前,演出APP軟體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當中。2013演出季將於5月1日在延安大禮堂正式拉開帷幕。

影響


2012年,由陝文投(即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延安公司打造的大型紅色演出《延安頌》,在有著72年光榮歷史的延安大禮堂(原陝甘寧邊區會址)劇場拉開帷幕。首個演出季共演出187場,接待各級領導、各界觀眾5萬餘人次。
中組部、中宣部、財政部、鐵道部、水利部的有關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部隊首長,以及劉文西敬一丹、靳之林、楊曉陽等文化藝術界名人觀看演出后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延安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股熾烈的"紅色風暴"。

延安旅遊


延安旅遊
延安旅遊
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延安”之名約始於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設立的延安郡,距今已歷1393年,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延安在歷史上一向是陝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幾千年歷史的演變、經久不衰,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共發現各類文物遺址580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4處,省級文物26處,縣市級文物183處。最為著名的有黃帝陵、喬山山麓的軒轅廟、子長鐘山寺石窟、延安清涼山延安寶塔山秦直道等。延安又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鬥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遊的新亮點。主要有民間社火、燈會、鬧秧歌、轉九曲、信天游等。規模較大的社團活動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還有陝北農民畫布堆畫、毛綉、刺繡、窯洞窗花、民間剪紙藝術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陝北地區民間風情資源的優勢的代表有洛川民俗館、安塞文化藝術館等。
紅色旅遊要吸引遊客,除大力挖掘紅色區域的地方特色,與山水風光游、自然生態游、民族風情游等相結合,還要渲染紅色文化氛圍,藉助電子音像、現場戲劇歌舞等動態形式,顯現革命戰爭的場景,增加遊客的互動參與。使旅遊主體有一個更加感性的立體的認識,使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現代化、科學化、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