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鎮

宣威鎮

宣威鎮是麻江縣東南部的一個農業重鎮,位於北緯26°21′—26°31′,東經107°33′—107°47′,土地面積222平方公里。東與凱里市丹寨縣相接,南與都勻市相鄰,西靠賢昌鄉,北與龍山鄉接壤。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有35788人。現有耕地面積29100畝。世居有苗、漢、布依仫佬、畲、瑤等民族。氣候溫暖濕潤,水果和礦產資源豐富。自然資源有麻卡峽谷、“一線水”、龍旺洞大峽谷、風雨橋和老王廟遺址、奇特洞天、猴子岩、龍里大壩。

基本信息


宣威鎮位於麻江縣東南部,東與凱里市、丹寨縣相接,南與都勻市相鄰,西靠賢昌鄉,北與龍山鄉為鄰,東北與下司鎮接壤。清水江上游的馬尾河段自都勻至下司橫穿鎮境。鎮政府設駐地光明村,距縣城麻江35公里,離州府凱里45公里。全鎮總面積22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9100畝。轄17個村民委員會84個村民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5個居民小組,8325戶,35840人。境內居住著苗、漢、瑤、畲、仫佬、布依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3305人,佔92.9%,是一個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鄉鎮。

地理風情


宣威鎮
宣威鎮
宣威鎮神奇美麗的清水江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令人如痴如醉。城中清水江自然風光、苗族風情、麻卡大谷、翁東金流洞等景點的開發將促進宣威鎮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宣威鎮自1992年撤併建以來的12年,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有6個村通程式控制電話,現建有移動和聯通兩處移動通訊基站,有22個鎮屬單位和縣駐鎮辦事機構。

開發資源


宣威鎮處在亞熱帶季風濕潤地帶,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雨充足,是麻江縣的主要林區之一,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2%,有科研試驗林場1個。出產優質紅蒜、優質米、優質柑桔、金秋梨雪梨、優質烤煙等,特別是世界水果之王“美國藍漿果”的引種成功,宣威鎮的名聲大振。這裡礦產豐富,主要儲藏有重晶石、氟礦、鉛錫礦、磷礦等礦產品,且大部分品位效高。

交通便利


宣威鎮東西長16.5公里,南北長15公里,清水江、羊昌河、龍山河穿鎮而過,均系清水江水系。陸路交通有宣(威)都(勻)公路、蒲(席塘)賢公路、(下)司(台)辰公路、隆(昌)丹(寨)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每天均有發往麻江、凱里、都勻、丹寨、貴陽的班車。

經濟建設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清水江自然風光和苗族風情旅遊景點的開發和新鎮區的建設,宣威鎮正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必將煥發勃勃生機。宣威鎮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優質農特產品及其加工為主導,堅持科教興鎮、開放活鎮、生物富鎮、旅遊強鎮、依法治鎮的基本思路,提升優化優質米、果品、紅蒜、烤煙等基礎產業,重點培育旅遊、農產品及礦產加工特色產業,配合上級加快富江電站修復和麻卡電站、龍汪洞電站的新建,認真實施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把宣威鎮建成黔東南州知名的優質農特產品之鎮,環境優美的生態之鎮,特色濃郁的民族文化之鎮,團結穩定的文明之鎮,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


古仆的民間文化和民族風情
宣威鎮清水江沿岸皆為苗族人民聚居。從城中村到龍江村雖僅14公里,均為苗族一個族種,但城中、鐵倘兩村為苗族中的“半子蓮”,其他村皆裙子苗(銅古一帶服飾的)。每年的正月間為這一帶的蘆笙節。蘆笙節時,來自四面八方的苗、漢、布依、瑤等民族的人民彙集於蘆笙場。蘆笙節開展的項目有場面熱烈的蘆笙舞、籃球、鬥牛、賽馬、長跑、爬山或下山、對酒歌等。盛會時人數愈萬人。蘆笙會上,苗家姑娘穿著節日的盛裝,在優美動聽的蘆笙舞曲的帶動下,翩翩起舞。“半子蓮”與裙子苗的蘆笙曲調、舞步及服飾各不相同。苗家的花帶、圍腰、繡花鞋、背帶、袖套等都是姑娘們自己精心挑針綉出來的,銀裝銀器更加昂貴,所有這些都拿在蘆笙場上一比高低,很吸引顧客。
苗族人民有著悠久的歷史,居住在宣威鎮清水江沿岸的已達500年以上。節慶上,除了規模盛大的蘆笙節外,還有二月的踩鼓節、四月八、六月六、爬上節等節慶活動。在民間文化方面有板凳舞、對酒歌、苗策、木葉演奏、哨喲等,在民俗上有說親、訂親、嫁女、結婚、滿月酒、立房子、喪葬、立碑等。如到苗家旅遊,請選擇蘆笙節最佳,有幸遇著結婚、嫁女活動等也很值得。
苗族人民大多居住木樓,半坡上有吊腳樓,較平坦的地方起成矮樓,現有矮樓、吊腳樓、磚木混合樓等,古老安全適用的泥巴糧倉(用於防火)現還尚存,尤以龍江村水衝下寨的排列糧倉很有觀賞價值,糧倉呈圓形狀,糧倉下皆用石頭墊起木柱,下有水塘。樓面皆為木板,門高1米左右,寬0.8米左右。倉壁面層為泥巴覆蓋的竹篾,大多是用草蓋倉頂。
宣威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宣威與全國各地一樣,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推廣農業種植養殖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基本形成了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走科學發展農業模式。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宣威鎮的農業產業結構已初具規模,農業經濟呈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近年來,宣威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大米、烤煙、花生、紅蒜、西瓜、柑橘是宣威鎮的農特名產品,“宣威大米”、“宣威花生”、“宣威紅蒜”、“宣威西瓜”、“卡烏柑橘”等初具規模,享有盛名,遠銷周邊縣市和省城貴陽,備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譽稱水果之王的美國藍漿果近年引進試種成功,更使宣威的水果生產錦上添花,更具特色。
宣威鎮近年來抓住建設畜牧大省和畜牧基地縣的機遇,以草地畜牧業為重點,搞好水興等4個畜牧基地村的建設。各類養殖專業戶從無到有,發展到314戶。野雞、野兔、野豬、梅花鹿等特色養殖在宣威鎮落戶,現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和集約化方向蓬勃發展。
宣威鎮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現境內森林面積為184239畝,活立木蓄積228829立方米,全鎮森林覆蓋率64.2%。豐富的林地、草地資源為宣威鎮發展林下養雞、養牛、養羊等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宣威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2005年重修富江電站,年發電量達1360000千瓦小時,可使宣威鎮1/3的區域實現“小水電代燃料”,為地方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通過小水電代燃料項目的實施,受益區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在早上和傍晚,村寨里不再呈現往日的裊裊炊煙,現代化智能家電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裡,插上電源,要不了半個小時的光景,一頓可口的美味佳肴便可呈現在餐桌上供你享用。
境內由於地質結構奇特,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目前,除在城中、苗嶺開採重晶石礦和在琅琊開採磷礦外,其餘礦藏均未開採,有待投資開發。
宣威鎮歷史上交通閉塞。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2008年止,在鎮境內修建了宣(威)都(勻)公路宣威段等8條主要鄉村公路,隆(昌)三(都)公路、下(司)宣(威)公路也早已變成柏油路,以鎮駐地為中心、輻射全鎮17個行政村的公路網路已經形成,現又開始實施通組公路建設,宣威鎮的公路交通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已不再是城市人享有的專利。
境內通信從無到有,固話、移動都已覆蓋全鎮,並在各村設有便利的代辦點、服務站。如今,對於農民來說手機也不再是什麼奢侈品,腰掛手機干農活是鄉村的又一道風景。部分農戶還裝上了寬頻,通過網際網路網路與外界交流,聯繫業務,發展商務往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並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1998年實現“普六”,2003年實現“普九”。2009年6月,“兩基”各項主要指標達到國檢驗收標準。如今,走進宣威鎮的廣大鄉村,最漂亮、最宏偉的建築都是學校。
1984年以來,宣威鎮廣播電視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電視信號傳輸形成由無線傳輸走向有線數據傳輸和小型家庭地面無線接收並存的局面。
宣威鎮的民間民族文化蓬勃發展。光明村舞獅隊、鐵倘村苗族蘆笙隊、城中苗族蘆笙隊頻頻在對外文化交往中嶄露頭角,並屢獲殊榮。每逢節日,各村寨都要組織各種民族文化體育活動,如鬥牛、鬥雞、斗鳥、賽馬、登山、游泳、田徑、拔河等,當中要數苗族的“三斗”(鬥牛、鬥雞、斗鳥)最為引人注目,每每精彩激烈之處,常常引來人聲鼎沸的喝彩聲。
改革開放后,境內的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已實現“一村一室”,2000年修建的宣威中心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已投入使用。圍繞以人口計劃為工作核心,以優質服務為手段,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工作。2009年,合併計生服務站后的新宣威中心衛生院,將為宣威鎮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
宣威鎮翁保村屬全省“10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宣威鎮選擇翁保村生態獨特、風情別緻的烏羊麻組進行先期建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努力將烏羊麻建成省、州、縣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樣板。通過建設,翁保村在思想觀念、基礎設施建設、村容寨貌、群眾精神面貌、知名度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今的烏羊麻,在麻江縣乃至凱里、都勻、貴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到周末,總有很多遊客人到這裡休閑娛樂,是眾多旅遊及垂釣愛好者休憩放鬆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