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感應統紀
歷史感應統紀
《歷史感應統紀》是由弘化社出版的書籍。
許止凈居士自敘說:“《歷史感應統紀》所選事迹,上自有虞,下迄明代。敘事千有餘條。傳記后加以評點。上引聖賢言論以明其理,旁采說部紀載以證其事。更為提倡佛教。進以第一義諦。凡二十餘萬言。其中善者升。惡者降。或於其身。或於其子孫。燦若列星。昭然在目。”印光大師介紹說:“此取《二十四史》因果報應之事迹,令人以古為鑒。此書一部,有兩部之用,前有目錄,又一分類表。如孝,凡全書中孝子,均按書卷數、頁數列之,不孝弟、不恭等共二十四類,如欲取材,即可向某類中查,按卷頁即可立見。”
弘化社影印的《增修歷史感應統紀》
1924年9月到10月間,直系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為爭奪上海而爆發戰爭。前清翰林魏梅蓀居士(1862~1933),在上海避難,念民生之苦,是因為將吏為爭權奪利而發動戰爭。因此從明顏茂猷撰寫《迪吉錄》中摘錄36條關於將吏不好殺和好殺的因果報應事迹,寫信告訴印光大師希望儘快流通,以勸將吏熄滅戰爭。印光大師給他寄了一本《二十四史感應錄》,勸他遍閱二十四史,多請人手,選擇顯著的因果報應事迹編輯一本書,作為天下後世一切各界之殷鑒,書成之後,準備刊印幾萬冊。魏梅蓀居士聽后十分高興,曾經多次跟印光大師商量編輯辦法,但因為年老精神不給,又無力請人代勞,結果悵然中止。這是後來聶雲台居士請許止凈居士編輯《歷史感應統紀》的一個發起因緣。到民國十六年(1927年)陰曆九月的時候,機緣成熟,上海聶雲台居士,請許止凈居士(1876~1938年)編輯,並奉太夫人命,供其薪水。許止凈居士也是前清翰林,文筆非常好,佛學也有根底,民國十一年拜見印光大師后,即受大師委託編輯完成《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這次接受聶雲台居士的委託,歷時一年又十個月,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陰曆八月的完成了《歷史感應統紀》的編輯。當時,印光大師本來計劃閉關的,但聶雲台居士在廬山養病,不能料理排印流通等事。印光大師因感這本書完成了自己的宿願,所以推遲原計劃,便留在上海和德森法師一起料理該書的校對和排印流通等事,直到臘月圓滿,排印了三號字和四號字兩種版本,各印兩萬部。並親為該書作序及撰寫迴向偈。《歷史感應統紀》出版后,許止凈居士又進行修訂,增補一萬多字,改名為《增修歷史感應統紀》,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刻印出版。蘇州弘化社在2009年,又影印了《增修歷史感應統紀》(四冊一套)全本。以使數千年的正史因果事迹發揮凈化人心,和諧社會之作用。
印光大師對《歷史感應統紀》一書作了高度評價,他開示說:
“歷史者,古今治亂賢愚之陳跡也。感應者,古今得失吉凶之徵驗也。歷史多矣,孰能一一遍讀。故特撮取感應事迹之顯著者,統而紀之,以貢同倫,用作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鑒。庶可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天下太平,人民安樂矣。”
“《歷史統紀》一書,無論信佛謗佛者,皆肯看,以其是史鑒中事。即以因果為虛妄,彼固欲充空殼子,好於人前作大通家,若能看,則未免隨之而化。較比一切善書,為得實益,為最切要。惜人不介意,若介意,則即愚即智,即狂即聖矣。”
“此書除非不看,看則皆可獲益。”
“此書可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據。”
“此書於世道人心大有關係,乃許止凈於《二十四史》中採其感應事迹,加以評論,洵為勸善最有力之書。以其事皆屬正史中事,彼邪見人不敢謂為虛構故也。”
“此乃《二十四史》感應事迹,兼以許止凈之評論,足可挽回世道人心。以故光不惜精力,為之設法傳布也。”
“此書乃採《二十四史》之感應事迹,又復加以評語。俾合佛所說之三世因果。倘一闡提輩不肯寓目,則無如之何。若一寓目,當必有改邪歸正之一日。以故光不惜辛勤,為之料理也。”
從以上印光大師的開示可以看到,《增修歷史感應統紀》一書是教育因果事理,挽回世道人心,勸善最有力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