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古文的結果 展開

古文

詞語

徠古文,出自《說文》。指古代的一種文體,大致泛指文言文。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做古文,特指許61慎《說文解字》里的古文。

詞語解釋


1.上古的文字。
徠2.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3.“古文經學”的簡稱,漢經學的一派。
4.文體名。
5.泛指文言文。【詞語分開解釋】古:gǔ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於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文:wén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刺畫花紋:紋身。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文采(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雜艷麗的色彩)。

詳細解釋


1.上古的文字。
漢許慎《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箸於龍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漢 許慎《敘》:“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緐,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文獻通考·經籍四》:“《漢·儒林傳》言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之。
《唐·藝文志》有《今文尚書》十三卷,注言玄宗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然則漢之所謂古文者科斗書,今文者隸書也。”
2.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史記·太史公自序》:“年十歲,則誦古文。”
司馬貞 索隱:“遷及事伏生,是學誦《古文尚書》。劉氏以為《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是亦名古文也。”
王國維《觀堂集林·所謂古文說》:“故太史公修《史記》時所據古書若《五帝德》,若《帝系姓》……凡先秦六國遺書非當時寫本者皆謂之古文。”
漢許慎《敘》:“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皆古文也。”段玉裁 註:“古書之言古文者有二:一謂‘壁中經籍’,一謂倉頡所制文字。”
3.“古文經學”的簡稱,漢經學的一派。
《漢書·地理志上》:“太壹山,古文以為終南。垂山,古文以為敦物。”
王國維《觀堂集林·所謂古文說》:“《漢書·藝文志》所錄經籍冠以古文二字,若古字者……而《志》於諸《經》外書,皆不著古今字。蓋諸《經》之冠以古字者,所以別其家數,非徒以其文字也。六藝於書籍中為最尊,而古文於六藝中又自為一派,於是古文二字遂由書體之名而變為學派之名。故《地理志》於《古文尚書》家說亦單謂之古文。”參見“古文經學”。
4.文體名。原指先秦兩漢以來用文言寫的散體文,相對六朝駢體而言。后則相對科舉應用文體而言。
唐·韓愈、宋·歐陽修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對駢驪的文體與文風。
唐·韓愈《題哀辭后》:“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余以古文為三等:周為上,七國次之,漢為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只要記得那‘八股’的範圍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氣機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杖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
5.泛指文言文。
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單是文學革新是不夠的,因為腐敗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