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
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苗年,苗歷的年之首,英文nongx yangx,苗語稱“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年各地區過的時間並不相同,從農曆九月至正月不等。
一般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有的在農曆十一月的第一個亥日(豬日),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個卯日(兔日)或丑日(牛日)舉行。融水縣苗族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這一苗年過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2008年6月7日,苗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貴州世居少數民族的代表性節日中,苗族的“苗年”是一個集紀年性、祭祀性為一體的節日,關於“苗年”的起源,既沒有苗族的文字記載,也沒有漢文獻的記載,起源於何時也基本無法考證。但是,苗族是一個民間口頭文學十分發達的民族,有大量的關於“苗年”起源的傳說故事和歌謠,從這些傳說故事和歌謠里,可以找到“苗年”起源的依據。在黔東南地區,關於“苗年”起源的傳說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苗族古歌》,一類是苗族的《季節歌》,一類是苗族的傳說故事。
《苗族古歌》是黔東南苗族地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創世紀史詩,是苗族的編年史和大百科全書。在《苗族古歌》的《打殺蜈蚣》組詩里,敘述了苗族始祖姜央和惡勢力的代表蜈蚣經過無數次戰鬥,最後,在母親“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和其他神靈的幫助下,在冷熱交替的十月戰勝了窮凶極惡的蜈蚣,取得了人類與大自然鬥爭的偉大勝利的艱難歷程。為了感謝“妹榜妹留(蝴蝶媽媽)”的幫助,姜央在冷熱交替的十月興起了過“苗年”,每年在固定的時段過一次“苗年”,在“苗年”期間“跳蘆笙”“踩銅鼓"和“鬥牛”來“取悅”“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和其他神只。
苗年(12張)
《季節歌》是黔東南苗族廣為傳唱的關於季節來歷的古歌。苗族的《季節歌》里唱道“冷季”從北方來,“熱季”從南方來,居住地族居住地叫做“Vangxtiab”(意為寬闊的山坳)的地方產生激烈的較量,誰也打不過誰。“冷”和“熱”交鋒時忽冷忽熱,人們根本無法生存。苗族始祖姜央在母親“妹榜妹留(蝴蝶媽媽)”的幫助下,請來一個叫“Niangx"的神仙來幫忙調停,“Niangx" 在“Vangxtiab"劃了一條線(類似南北回歸線),把“冷”和“熱”隔開,“冷”南下到這條線就要回頭,天氣就要轉暖,“熱”北上到這條線時也要回頭,天氣就要轉冷。經過“Niangx”的調停,“冷”和“熱”有序地循環,一年才有“冷季”和“熱季”,五穀才生,稻菽才長,人類才能生存。後來,人們把“Niangx"調停“冷”和“熱”的這一天定為“苗年”,並在這一天開展“踩銅鼓”“跳蘆笙”“鬥牛”“遊方”等活動來“娛神”,“苗年”就是這樣來的。
除了《苗族古歌》和《季節歌》闡述的“苗年”的來歷以外,黔東南的苗族關於“苗年”的來歷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有流傳於雷山、台江、凱里、丹寨等地的《“年”是怎樣興起的》《冷季和熱季的故事》《打殺蜈蚣》等幾則。這幾則故事反映的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與《季節歌》基本相同。
苗族自古就以陰曆十月為歲首,有過苗年的傳統習俗。近代以來,有些地區的苗族開始改為過春節,而不興過苗年了。但在不少苗族地區,既過春節,又過苗年,並且更重苗年。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大多仍在陰曆十月,也有在十一月或正月的,內容和形式各地則大同小異。
苗年期間,每戶人家都要清掃門戶、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食物。糯米在苗年食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有糯米酒,而且還有用糯米做成的糍粑。節日前一晚,一家人要吃年夜飯,還要守歲到午夜,並開門放鞭炮,迎接龍進門。節日當天一大早,晚輩在長輩的主持下,將準備的祭品擺放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苗族在苗年期間給牛鼻子上抹些酒,表示對其辛苦一年的感謝。苗年也是苗族青年談情說愛的日子。姑娘們身著百褶裙,佩戴耳環、手釧等多種銀飾物,在小夥子的蘆笙伴奏下,排成弧形翩翩起舞,這就是苗家踩堂舞。到了晚上,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遊方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通過對歌,彼此中意的男女便由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這是他們的定情之物。“吃鼓藏”年如果與苗年相遇,苗年就顯得更為隆重。“鼓”的意思是“大家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七八年、十來才舉行一次。“鼓藏”前,將餵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主持儀式,殺牛祭祖。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黔東南台江縣苗族,稱過苗年為nongx niangx(義為“吃年”)並又分nongx niangxhlieb與nongx niangx yut,即過大年和過小年。時間大多是在每年陰曆十月,但具體日期各地並不一致。巫腳,十月第一個丑日是過大年的正日,第二和第三個丑日過小年。寶貢,在十月第一第二個子日,先後過大小兩次年。孝弟,以第一個丑日為小年,第二個丑日為大年,第三個丑日又為小年。也有在十一月過苗年的。如革一、大塘、茅坪等鄉,在十一月半以後的卯日過一次苗年,老屯鄉在十一月辰日過苗年。日期雖不一致,但共同的一點,就是過苗年都必須在當年秋收之後農事較閑的時候。所以苗年是收穫的節日、慶豐收的節日。
台江苗族過苗年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祭祖,地點在家內火塘旁邊,祭祀完畢,全家才開始喝酒吃肉。孝弟苗族在過年那天早飯前,還要請巫師來“安家先”,殺一頭小豬、一隻鴨子供祭。過苗年期間,最熱鬧的群眾性活動,是鬥牛和踩鼓。每個村寨都有小型鬥牛場,幾個相鄰的村寨設有共用的傳統鬥牛場。鬥牛的時間預先約定,一般是在下午1時左右開始進行。所有用來角斗的牛,都是大水牯牛。參加的群眾往往達數千人以上。鬥牛完畢,苗族男女便將帶來的米酒挑到鬥牛場中央,大家共飲。此時,蘆笙齊鳴,群舞開始,無論男女老少均可加入舞蹈行列,一面跳,一面喝酒,喝了酒又再跳。飲酒跳舞,直至黃昏始興盡結束。踩鼓即跳鼓,是一種集體舞蹈,一般以木皮鼓為節,有的地區還以蘆笙伴奏。台江縣各鄉踩鼓的時間不完全一致,巫腳是在傍晚踩,台江城郊在早飯後就踩。參加者主要是青年男女,但年紀大一 些的也並不受排斥,三四十歲的婦女,背著娃兒同樣可以加入舞蹈行列。圍觀的群眾,則比踩鼓的人多得多。年輕人在過苗年期間,還要連續進行幾天“遊方”活動。各寨青年男女穿著一新,聚集“遊方”坡,唱歌、玩耍,往往通宵達旦。
黔東南雷山縣掌坡一帶苗族,過苗年的活動是在陰曆十月龍(辰)日舉行。從龍日的早晨起正式過年,但先一天就得打糍粑和宰豬殺雞。宰的豬多由寨上幾戶人家湊錢購買,少則1頭,多的3頭。還需事先釀製米酒和甜酒,有的幾家合釀,也有一家獨釀的。過年的早晨,先以酒、肉、米飯祭祀祖先,然後全家聚餐。從過年的第一天開始,舉行三四天的娛樂活動,主要有鬥牛、跳蘆笙跑馬等。鬥牛、跑馬都是白天舉行,只有一天;跳蘆笙主要是在晚上,連續進行三四夜。第一次過年滿25天之後,接著第二次過年,其意義是歡送舊歲、迎接新年。第二次過年,仍舉行跳蘆笙、鬥牛等娛樂活動,但不及第一次隆重、熱鬧。
貴州還有其他一些苗族地區,近代以來也仍然注重過苗年。如鎮寧苗族,一般在陰曆十一月第一個卯日或亥日過苗年。屆時,各家各戶都祭祀祖先,集體舉行踩鼓(木皮鼓或銅鼓)、鬥牛、跳蘆笙、賽馬、斗鳥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熱鬧異常。過苗年期間,走親訪友也是傳統習俗。
●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節日的期盼心情已經逐步淡化。走出苗寨的年輕一代過苗年時也不回家,這樣苗年的節日氣氛大為減弱,導致整個苗年的傳統節俗趨於衰微,亟待保護振興。
●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丹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苗年”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 重要活動
2014年12月22日,湖南省2014年苗年活動在鳳凰縣山江鎮召開。
2016年7月24日,在雷山西江千戶苗寨召開的首屆“中國民族文化旅遊黔東南峰會”,其主題是“生態與文化——走向世界的寶貝”。
2018年11月18日,苗族姑娘穿著盛裝參加巡遊,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舉行2018苗年巡遊活動。
苗年
“苗年”也是苗族人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裡勞作的結束與歡樂的開始。每到苗年,人們喜愛的蘆笙和銅鼓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了。從這天開始,苗族人便開始了走村串寨,你迎我往,一寨又一寨的蘆笙盛會一直歡樂到春天二月里的“翻鼓節”。
“苗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串寨酒”、跳蘆笙等,部分地區還舉行鬥牛、斗鳥、賽歌等活動。
丹寨縣大簸箕苗寨,苗年,在為孩子打扮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斗馬、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斗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清水江、都柳江流域
苗年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自古以來,這一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農曆”不同的曆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
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曆的十月、十一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裡,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年”對於苗家,是慶祝豐收的日子,是一年裡勞作的結束與歡樂的開始。到了苗年,蘆笙和鼓就可以搬出來盡情歡跳。從這天開始,苗族群眾便開始了一寨又一寨的蘆笙盛會和一個又一個的喜慶節日,走村串寨,你迎我往,一直歡樂到春天二月里的“翻鼓節”。
“苗年”的主要活動,包括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串寨酒”、跳蘆笙等,部分地區還舉行鬥牛、斗鳥、賽歌等活動。
丹寨及周邊縣市
苗年
由於苗瑤同源,廣西北部瑤族地區也過苗年。在那裡,苗年又稱“達努節”、“祖娘節”、“二九節”、“祝著節”,是分佈在都安、巴馬、大化、馬山、平果、隆安等地布努瑤族的傳統節日。苗年的來源民間有多種傳說:一說是為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說是為紀念瑤王藍陸射落多餘的太陽,拯救瑤民的功績,三說是紀念為引進谷種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
南丹縣
南丹縣中堡苗族在六月三十日。苗年前夕,各家凈掃庭院、房舍、縫製新衣,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各戶普遍殺雞、鴨、買肉、釀酒、做糯米糍粑。除夕那天,家人要團聚,晚上要守歲,雞啼時即放鞭炮或鳴粉槍報年。苗年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吃同年”。“吃同年”是苗年期間人與人或寨與寨之間的交往習俗,新中國成立后,各寨普遍性的互“吃同年”之俗特別其中耗資巨大的活動已逐漸改革,一些友好的走訪及一些健康的文娛活動則保存。節間,大一點的苗族村寨便組織蘆笙隊,進行串寨賽蘆笙活動。有時還要進行鬥牛、斗馬、鬥雞、斗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等。
苗年是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麻江、雷山、丹寨、黃平等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苗山等地。每年農曆九、十月或十一月的卯(兔)、丑(牛)日舉行。節期三天。節前農家除準備甜酒、粑粑、粉面等豐富的副食品外,還要殺雞宰豬、祭祖、開“財門”、敬“年神”,節日早起鳴放鞭炮,山區多用鳥槍在開廈門時連放三響,認為可驅邪。節日活動有跳蘆笙舞,跳場、跳年、跳月、鬥牛、賽馬、踩花山等。
苗年
苗年是苗族同胞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苗族人認為,一年只有熱、冷兩個季節,二者交替的農曆十月,既是熱季的結束、冷季的開始,也是舊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在苗族人口佔83.6%的貴州省雷山縣,有最為隆重、盛大的苗年慶祝儀式。
1. Miao village in the mountains依山而建的苗寨
2. Miao girls dance to the reed-pipe “跳蘆笙”的苗族姑娘
3. Bull fighting, a traditional event of the Miao New Year 激烈刺激的鬥牛比賽是苗年的傳統活動
4. Gorgeous costumes worn only for festivals華麗的苗族盛裝只有在節日上才能看到
5. Miao girls dance in magnificent costumes盛裝的苗族姑娘跳起優美的蘆笙舞
6. Cheerful children during their favorite festival苗年是孩子們最高興的節日
7. The ceremony of worshiping the ancestors is mainly attended by seniors祭祀祖先的活動主要由苗寨的長者參加
8. Miao girls entertain guests from afar with homemade rice wine苗寨里的姑娘用自釀的米酒迎接遠方來的客人
9. Worshiping the copper drum with ancestral totem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eremony worshiping their ancestors祭奠具有苗族始祖圖騰象徵的銅鼓是祭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10. Miao girls bedecked in silver ornamentation戴滿銀飾的苗族姑娘。
2014年12月22日,湖南省2014年苗年活動在
鳳凰縣山江鎮召開。湖南省苗學會、湘西州民委、邵陽市民委、吉首大學、城步縣苗學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苗學會、麻陽苗族自治縣苗學會等40餘人參加活動。
從2012年開始,湖南省苗學會將每年冬至日確定為苗年。苗年是苗族同胞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苗族人民認為,節前農家除準備甜酒、粑粑、粉面等豐富食品外,還要殺雞宰豬、祭祖、開“財門”、敬“年神”,開展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文藝活動。
苗年
苗年這天,許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會回到家中,白天穿上盛裝集聚,載歌載舞,晚上再回到家中打糍粑、吃團圓飯,熱鬧非凡。
糍粑是自己打的、桌上的魚是從自家稻田裡撈的、切上剛熏好的臘肉……仁玉鳳家招待城市遊客的都是地道的農家美味,再加上主人家熱情的獻歌敬酒,每個遊客飯後臉上都帶著微微的醉意。仁玉鳳所在的大固魯村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苗寨,距離縣城僅10分鐘車程。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村裡100多戶村民已有10餘戶搞起了農家樂。“近幾年每到苗年來的遊客特別多,所以我家一年集中就接待一次客人,就按照自家過大年的方式招待,大家一起過年熱熱鬧鬧。”
藉助過年,村民們把遊客們迎進家裡,“看看我們從頭到腳都是非物質文化元素的民族服飾、在苗族民居里體驗苗族文化盛宴,苗族民眾在濃厚的苗年氛圍里體驗旅遊帶來的實惠,從而更加熱愛和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