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3條詞條名為文峰塔的結果 展開
- 江西省修水縣文峰塔
- 風水吉祥物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西合浦古塔
- 四川省犍為縣文峰塔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省介休市文峰塔
- 姥山塔
- 河南省洛陽市文峰塔
- 河南省禹州市文峰塔
- 山東省金鄉縣文峰塔
- 山西省祁縣文峰塔
-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文峰塔
- 孤峰塔
- 四川省宣漢縣文物景點
- 萬寧著名勝景之一
- 安徽省巢湖市文峰塔
- 重慶市開州區文峰塔
- 河南省湯陰縣文筆塔
- 鎖江樓塔
- 湖北省應城市文峰塔
- 重慶市南岸區文峰塔
- 三匯白塔
- 湖北省鍾祥市文峰塔
- 山西省晉中市
- 山西省榆社縣文峰塔
- 江蘇省楊州市
- 新豐雁塔
- 大同雁塔
- 龍洲塔
- 重慶市梁平縣文峰塔
- 廣東省英德市文峰塔
- 江蘇省南通市文峰塔
- 甘肅省隴西縣文峰塔
- 陽新十大風景之一
- 安徽省黃山市文峰塔
- 廣東省興寧市文峰塔
- 浙江省象山縣文峰塔
- 廣東省羅定市文峰塔
- 岐山塔
- 下尖塔
- 重慶市梁平區文峰塔
- 廣東省仁化縣文峰塔
- 四川遂寧市文峰塔
- 山西省高平市文峰塔
- 安徽省祁門縣文峰塔
- 安徽省歙縣文峰塔
- 江西省安義縣文峰塔
- 貴州省都勻市文峰塔
- 浙江省溫嶺市文峰塔
- 湖南省靖州縣文峰塔
- 江西省上饒市文峰塔
- 浙江省寧海縣文峰塔
- 江西省九江市文峰塔
- 河北省邱縣文峰塔
- 海南省儋州市文峰塔
- 陝西省漢陰縣文峰塔
- 江西興國文峰塔
- 浙江省常山縣文峰塔
- 四川省劍閣縣文峰塔
- 河北省大名縣文峰塔
文峰塔
四川省犍為縣文峰塔
文峰塔是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龍孔鎮文峰村文峰山,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塔高9層30餘米。
據史載,文峰塔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塔高9層30餘米。,也就是公元1608年,有著400年的歷史,犍為人習慣地把它俗稱為白塔寺。文峰塔巍峨屹立於文峰山的最高處,它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在蟲吟鳥鳴的伴奏中,默默地展示著自己的英姿、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悠遠。
對於文峰塔建造一說,民間自流傳著一個神奇而又動聽的神話故事。據說在文峰山中住著一條脾氣極為暴躁的蛟龍,它經常出沒於岷江與文峰山巒之間,每遇心情不好的時候,它便會在岷江河裡肆虐地橫衝直撞,不停地捲起陣陣巨浪,發起一場場洪澇,嚴重危害著兩岸老百姓們安寧的生活。勤勞、勇敢的犍為人民並不屈服於蛟龍的威脅,人們團結一致,下定決心向這條可惡的蛟龍發起致命的反擊,他們共謀大計,想出了一個消滅蛟龍的辦法,那就是在文峰山頂修起文峰塔,把那條可惡的蛟龍永久地陣壓在文峰山下,讓這條無惡不作的蛟龍永世不得再為人們帶來痛苦的洪澇。但故事畢竟是故事,400年前古人建造文峰塔的緣由現在也不得而知了。
第八批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批准公布,我市犍為文峰塔、九井禹王宮、熊克武故居、福利普賢寺等10處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
“凌空遠塔浮青影,夾岸垂柳蘸碧絲。”(《龍池春漲》)這是清乾隆年間進士李元模歌吟犍為文峰塔的詩句。“斜陽移塔影,落此清冷地。池面如渥丹,塔尖如毛錐。”(《龍角池》)清同治年間舉人秦拱北也曾這樣歌吟文峰塔。
文峰古塔,是詩意的,也是傳奇的。關於它的來歷,就有多種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塔被一位仙人從遙遠的仙山背而至此。又說,文峰塔是從大興鄉雲峰寺獅子山或下渡鄉觀斗山,由一位和尚一夜之間背將而來。在文峰村,至今還流傳著“和尚背白塔”的傳說。但我卻從它歷經風雨、滄桑斑駁的一磚一石中,感受到了它的久遠與真實。民國二十六年版《犍為縣誌》載:“丙午三十四年建文峰塔於文筆山。”“文筆山”即文峰山;“丙午三十四年”,即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
文峰塔位於犍為縣龍孔鎮文峰村4組,屹立於海拔485.7米的文峰山之巔,塔身高9層30餘米。遠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猶似一支飽蘸文墨的如椽巨筆,書寫於藍天青山之間。塔內有螺旋形石梯拾階盤旋而上,直通塔頂,中間塔層每層皆有窗,透過塔窗可瞭望遠山近水。每個窗眼後面都有神龕,塑有神態各異的神像、菩薩。塔頂為八角形,每角掛一銅鈴,風刮之,物擊之,鈴聲悠揚於十里之外。塔尖有一寶頂,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塔身造型優美,潔白無瑕,若是傍晚時分,被夕陽點染得會更加迷人。遺憾的是,早被時人拆去了塔頂和塔身4層,塔頂八方的銅鈴也不知流落何方。讓人欣慰的是,2004年犍為縣已將所拆塔頂及四層塔身修復。雖然八方銅鈴無法找回,修舊未能完全如舊,但總是將“一筆”重又“凌空”,“揮毫欲向空中書”了。如今的文峰塔,已是樂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頗有文緣,總罩著一層文氣。也是很久很久以前,文峰山還叫文筆山,文筆山還是個小山丘。有個叫文峰的書生,每天早晚都要來這裡讀書練字。文峰刻苦,讀書破萬卷,一手字也練得爐火純青。又到一年大考時,文峰告別鄉親,擔著書箱,上京趕考。臨行前,對父老鄉親發誓,若不得高中,誓不為人。一場考試過後,文峰文章本可天下第一,誰知試卷被主考官大人遺失,文峰無緣能得天子面試。
十年苦讀文筆山,一朝落第心已寒。文峰落榜,於心憤憤不平,慨嘆老天不公。他想到趕考前面對鄉親們說過的話,萬分愧疚。但文峰還是回到了故鄉犍為。他再次來到自己曾經苦讀詩書的文筆山,久久孤獨靜坐于山丘之上,把緊握的手中之筆,一動不動指向蒼天。不知過了多久,文峰那凌空之筆,便這樣化作了永固的白塔。文峰久久凝望高天,不吃不喝,久而久之,化作了一座山的巍峨。後來,人們便把文峰書生化身的這座山,稱作文峰山,文峰那支筆化做的塔,稱作文峰塔。
文峰書生的故事也許有些悲情、蒼涼,卻可從中讀出先人刻苦求學,為求取功名的艱辛與讀書人命運的多舛。從另一側面,也可悟出犍為人好學為文,力求上進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犍為八景”之一的“龍池春漲”,犍為文廟的“畔池”,在文人墨客的詩吟中和民間傳說中,都與文峰塔有著不解之緣。《犍為縣誌》載:當日落月出,則文筆山塔倒映其中,昔諺有玉筆點丹池之說。說的是,在龍池水滿漲時,立於龍池書院大門前左側,向東遠望,文峰塔尖映於池水中,有如“玉筆點丹池”,也稱“夕峰遠映”。也有說“玉筆點丹池”是文峰塔倒影映入犍為文廟畔池的奇觀。不管是龍池說,還是畔池說,這玉筆點丹池都不失為犍為一個充滿詩情畫意,頗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妙景奇觀。
登臨文峰塔,可一覽眾山,盡觀八方。東可遠觀犍為與自貢、宜賓接壤的大興獅子山,西可遙望大小涼山,南可見宜賓翠屏山吊黃樓,北能觀峨眉仙山金頂。佇立文峰塔,俯瞰滔滔岷江,“日觀千人拱手”(昔日縴夫拉縴),“夜看萬盞明燈”(縣城燈火)。從文峰塔向著岷江對岸望去,一江(岷江)、一河(馬邊河)、三壩(黃旗罷、機場壩、洛江壩),景色無限。
遠眺文峰塔
緊鄰文峰塔約百米處,原有一寺,俗稱白塔寺。《犍為縣誌》載,白塔寺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據1952年曾任文峰村農會主任,現年79歲的屈用光回憶說:白塔寺佔地一畝多,為四合水磚石和瓦木結構,寺內塑有菩薩造像100餘尊,香火旺盛,1954年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