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網際網路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網際網路金融專業是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精神相結合的專業,培養跨學科、複合型、高端網際網路金融人才。是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思維、金融學和企業管理完美結合、金融與技術深度融合。

內容簡介


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的英文為E-finance.網際網路金融是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新生態,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牽頭設立了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對公眾了解網際網路金融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網際網路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網際網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往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從廣義上講,具備網際網路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網際網路金融。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網際網路應用,都應該是網際網路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
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金融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網際網路來實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稱之為網際網路金融。

主幹課程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計算機網路、管理學原理、金融學、會計學、大數據金融、網際網路金融法規與監督、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國際金融學、電子支付與網路銀行、國際經濟學、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等。
專業核心課
《網際網路營銷導論》、《網際網路思維》、《新媒體營銷》、《典型網際網路工具使用》、《Web設計》、《Axure原型設計》、《網際網路金融導論》、《金融工程》
專業實戰課程
《商務網站建設實踐》、《網際網路產品原型設計與實現》、《網際網路營銷策劃案的策劃與撰寫》、《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運營與推廣實踐》

開設院校


河北:河北金融學院、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
山西:山西工商學院、晉中信息學院、山西晉中理工學院
遼寧:瀋陽工業大學、遼寧財貿學院、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瀋陽城市建設學院、大連財經學院、瀋陽科技學院
吉林:吉林動畫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劍橋學院、黑龍江財經學院、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江蘇:三江學院、泰州學院、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宿遷學院
浙江: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衢州學院
安徽:安徽財經大學、銅陵學院、安徽新華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巢湖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合肥師範學院
福建:福建工程學院、福州工商學院
山東:青島黃海學院、濟寧學院、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青島城市學院
河南:鄭州工商學院、鄭州財經學院
湖北: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武漢文理學院
湖南:湖南信息學院
廣東:廣東金融學院、廣州商學院、廣州南方學院、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廣州理工學院、廣東科技學院、廣州新華學院
廣西:玉林師範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重慶: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四川: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工業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雲南:雲南財經大學、滇西科技師範學院、昆明文理學院
甘肅:蘭州財經大學、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
寧夏: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

畢業去向


畢業后可從事產品經理、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策劃師、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運營師、金融產品風控師、投資/理財顧問、產品商務拓展BD工程師、網路媒介工程師等工作。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修養,系統掌握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和網際網路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面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與網際網路企業等金融企業一線業務崗位,具有誠信、合作、敬業的職業素質,掌握金融基礎理論知識與網路金融存貸業務、產品營銷、客戶理財等業務操作處理專業技能,從業網際網路金融信審專員、稽核專員、催收專員、客戶開發、客戶管理及關係維護、客戶理財顧問、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開發等崗位工作的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具有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發展前景


●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網際網路金融人才已經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
● 網際網路金融屬於前沿新興領域,需要懂IT技術、網際網路思維和金融學的交叉型綜合人才,傳統的金融方向和IT技術方向人才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導致大量的人才缺口。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是河北省最早設立的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的專科院校。
● 大數據和雲計算導致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飛速發展。
● 網際網路金融是每個人離不開的未來金融生活趨勢。

委員會成立


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馬明哲擔任主任
3月26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首批發起單位包括主要銀行、支付寶、財付通、清算組織、P2P網貸等70餘家機構。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當選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資料顯示,網際網路金融專業委員單位共有75家,其中包括:綜合性金融集團平安集團、10家P2P網貸機構、18家商業銀行、2家券商、28家支付機構、人行徵信中心和人行清算總中心,社科院金融所等6家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幾家相關機構。
3月24日,央行在官方網站回應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時首次公開提到,要處理好政府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關係,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秘書長蔡洪波在3月26日的成立大會上也強調了專業委員會需把握的工作原則,要平衡好創新與風險的關係,既要支持創新,發揮創新的生產力,又要注重風險防範,為用戶帶來更加安全的保障,保護消費者和用戶權益。
網際網路金融在近一年迅速發展,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監管部門尚未明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秘書長蔡洪波表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需要更多的則需要行業從自律的角度進行約束和調整。
據了解,新的三個委員會成立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旗下的委員會增至7個,它們將在各自領域發揮自律和服務等職能,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支付清算行業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

產生背景


網際網路化

金融的交易完全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成為一個巨大的公開的交易所,會給監管造成很多挑戰。交易的發生小微密集,交錯複雜。但是金融的發展是為了好的社會,不是為了方便監管。好的金融是讓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務,讓金融服務更加透明,最大限度減小信息不對稱和中間成本。
隨著Wi-Fi、 3G等技術發展,網際網路和移動通信網路的融合趨勢非常明顯,有線電話網路和廣播電視網路也融合進來。移動支付將與銀行卡、網上銀行等電子支付方式進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隨時、隨地和以任何方式進行支付。隨著身份認證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安全防範軟體的發展,移動支付不僅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也能解決企業間的大額支付,替代現在的現金、支票等銀行結算支付手段。

行業融和

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推動下,近年來網際網路業、金融業和電子商務業之間的界線日漸模糊,行業融合日漸深入,已經形成新的“網際網路金融”藍海,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新興網際網路,在支付、結算和融資領域內的種種“舉措”,給銀行的傳統經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面對網際網路金融演進中的一個又一個挑戰,傳統商業銀行必須制定出一系列謀變措施鞏固自身地位,以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拔得頭籌。

技術為依託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成為依託,尤其是數據產生、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和搜索引擎技術,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有力支撐。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雲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成為可能。數據安全技術使隱私保護和交易支付順利進行。而搜索引擎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信息。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減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擴大了金融服務的邊界。其中技術實現所需的數據,幾乎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代名詞。“以技術為驅動的數據金融業務”成為了京東商城的發展目標之一。阿里巴巴也將“數據、平台、金融”作為未來的三大業務發展方向。建行甚至也自建了電商平台。很多機構在爭搶第三方支付牌照。數據成為了戰略資產。
客觀上,數據給金融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是降低成本和風險的主要手段。但網際網路金融不僅僅是數據金融,否則又回到技術層面了。網際網路金融引發的在交易主體、交易結構上的變化以及潛在的金融民主化,才是具有革命意義的一個論述。而其也是未嘗不可期待的。

網路交易

自從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進入我們的生活,通過網際網路做交易開始變得更加普及。2012年,全球個人電腦銷售量預計為3.67億台,只有0.9%的增長,而平板電腦(iPad及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將增長54%,達1.07億台,智能手機將增長39%,達6.86億部。現代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甚至要超過20世紀80年代的IBM超級計算機,並且隨著3G時代的來臨,它們能更快地處理信息和傳輸數據,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捷。
自身優勢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迅猛發展,其依託於社交網路、雲計算、支付體系、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等網際網路工具,產生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模式、網路保險模式、金融理財產品網路銷售等模式。從涉及業務上看,網際網路金融業正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信用卡還款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彌補了傳統金融業的不足。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出現以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相比傳統銀行有什麼優勢? 1、交易成本低。商業銀行目前也在大力發展網上銀行,辦理一筆同樣的業務,網上銀行只有實體網點成本的十分之一,網上銀行對實體網店的替代使得運營成本大幅降低。金融業的本質是服務業,在市場經濟中,服務業發展的規律就是不斷向交易成本降低的方向發展。 2、網際網路金融具有“大數據”分析功能,可使各項金融業務更具有針對性。比如,藉助“大數據”分析,網際網路金融可以科學分析客戶的信貸需求,把握市場趨勢,從而提升企業的營銷針對性,讓企業拓寬銷路。隨著大數據不斷積累,網際網路金融在風險控制、針對性營銷等方面的優勢會進一步凸顯。 3、第三方支付平台搭建了傳統金融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橋樑,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銀行業對經營模式的時代思考,促進了金融產品創新。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不斷改變著傳統銀行業務的發展模式,推動了傳統銀行業的升級優化。網際網路金融是傳統金融業與網際網路結合的新興領域,其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諸多優勢,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儘管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的金融業形成了一定的挑戰,但是整個社會對網際網路金融基本持肯定態度,認為可以促進銀行業的發展,增強銀行業競爭力,進而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市場價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包括融資金額、期限和風險收益匹配)可通過兩類中介進行:一類是商業銀行,對應著間接融資模式;另一類是股票和債券市場,對應著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模式。這兩類融資模式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主要包括金融機構的利潤、稅收和薪酬。2011年全國銀行和券商的利潤約1.1萬億元,稅收約5000億元,員工薪酬1萬億元。模式分析
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20年後,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可稱之為“網際網路直接融資市場”或“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因為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路和雲計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非常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貸款、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網上進行,這個市場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網路降低信息處理成本,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可達到與現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企業直投與其他投資方式相比,安心貸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對申請融資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實地考察,篩選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在網站上向投資者公開;並提供在線投資的交易平台,實時為投資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貸合同;監督企業的項目經營,管理風險保障金,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安心貸創造的融資方式是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一方面利用網際網路公開的優勢、開放性的優勢,同時結合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信貸審核等等方面的專業度。安心貸作為一個投融資的平台,處在中間的結合的地位,兩邊是投資者和有融資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擔保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具有多年的專業的風控能力,並且都是億級以上的資金,對用戶的投資進行專業性的擔保。同時還和像信用評級機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用戶的投資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讀,以及對資產處置後續提供保障。網際網路金融四大類 從20世紀末開始,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勢頭迅猛,給人們的生產及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在金融領域,網際網路技術和金融業務的結合產生出了我們稱之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產品和業務模式。從網際網路金融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大類:傳統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化、基於網際網路平台開展金融業務、全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以及金融支持的網際網路化。傳統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化 比如直營銀行、在線折扣券商和直營保險。直營銀行的主要特點是沒有物理營業網點,依靠網際網路、電話和ATM機等手段提供服務。在線折扣券商是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證券交易傭金自由化與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相結合的背景下產生的。它以極低的傭金吸引客戶,並在此基礎上向客戶提供財富管理和銀行服務。直營保險主要是基於網際網路銷售車險和財險產品的業務模式,在歐美各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目前,在我國,這類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發展主要還體現為網上銀行、證券網上交易,以及保險產品的網路和電話銷售,尚未出現獨立的直營銀行和純粹的網際網路券商,眾安保險作為第一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開始了積極探索。基於網際網路平台開展金融業務 這裡的網際網路平台包括但不限於電子商務平台和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這類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主要表現為在網路平台上銷售金融產品,以及基於平台上的客戶信息和大數據、面向網上商戶開展的小貸和面向個人開展的消費金融業務。前者的典型代表包括早期的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和近期發展迅猛的餘額寶,也包括眾多金融機構在淘寶上開設的網店,以及專門銷售基金等金融產品的第三方網站。後者的典型代表包括阿里小貸和京東白條,以及美國的Kabbage和Zestfinance。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上述兩類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只是現有金融業務的補充,說顛覆還為時尚早。餘額寶雖然帶來了一陣存款搬家的騷動,但那只是管制背景下利率扭曲的一個映射。隨著金融脫媒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款搬家才剛剛開始並會一直進行下去,這才是銀行應該關注並小心的。全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 主要是指P2P網路貸款和眾籌融資。在美國,P2P網路貸款的先鋒是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成立的Prosper和LendingClub。這兩個網路貸款平台開啟了基於網際網路的、個人對個人的貸款時代。眾籌融資是指基於網際網路面向公眾為產品——特別是創意產品——進行融資的平台。眾籌融資的方式包括債權、股權、捐贈和預購。其中,債權融資可以通過P2P平台進行,股權融資由於受限於美國證券法對於公開募集和人數的規定也很少進行。因此,除了有少量的捐贈融資之外,目前眾籌融資的主要方式還是產品的預購。國內的P2P和眾籌平台出現得都不算晚。P2P的代表平台有2007年創辦的拍拍貸和之後的人人貸,眾籌的代表平台有2011年創辦的點名時間和之後的眾籌網。其中,P2P平台數量眾多,據保守估計已經超過500家,頗有當年團購發展的勢頭。但是,由於國內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以及監管的未及時到位,P2P平台出現了詐騙、破產等風控缺位和運營不善所帶來的諸多風險。因此,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監管的及時到位已經成為我國P2P網路貸款發展的當務之急。不同於P2P,眾籌在我國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眾籌平台的發展和監管還在摸索之中。但是,不管是P2P還是眾籌,在我國要達到成熟運行的階段還都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支持的網際網路化 前三類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在本質上都屬於金融業務,也都需要監管。而這類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不屬於金融業務,它們起到了為金融業務提供“支持”的功能,包括但不限於:金融業務和產品的搜索,比如美國的Bankrate和我國的融360;家庭理財服務,比如美國的Mint、Personalcapital和我國的挖財網;理財教育服務,比如美國的Learnvest、Dailyworth和我國的家財網;金融社交平台,比如美國的eToro、Seekingalpha等等。網際網路對世界的改變是巨大的,它不僅改變了傳媒、商業等諸多領域,同時,也正在深刻的改變著金融業,在變革來臨之際,頑固不化和狂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面向不可預知的未來,我們應該滿懷敬畏。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期,觀察、學習和思考變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趨勢 央行在前不久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網際網路金融業與房地產業作為兩項重點行業進行了分析。這是央行首次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分析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相關問題,足以證明央行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重視。據介紹,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有三類: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眾籌融資。以第三方支付來說,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依託於網際網路的第三方支付組織中,真正從事網際網路支付且已取得牌照的企業已有97家,還有150多家企業從事多用途預付卡業務。2012年,網際網路支付企業的支付總量大體為6萬億元,大概佔到整個支付總量的0.5%。發出支付指令的筆數占整個大支付指令的40%。網際網路支付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單筆量很小,使用或者說發生海量的長尾特徵(longtail)非常明顯。發展優勢一者,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增加了普通民眾投資理財的便捷渠道;二者,如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特徵明顯的線上理財產品,可以使得民眾享有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的低風險收益;三者,經由網際網路金融的強勢倒逼,更可以使得我國商業銀行不得不優化其傳統運營模式。現狀
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
自從支付寶推出餘額寶后,各種類似產品層出不窮,包括東方財富網推出的活期寶以及騰訊聯手華夏基金推出的活期通;知名門戶網站新浪繼推出微銀行服務后,目前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代銷金融產品甚至研發創新金融產品。不僅如此,大量其他網站平台也開始提供以基金為主的金融產品代銷渠道,只是這些網站的用戶基礎遠不及支付寶、百度等強大,並不為金融機構所重視以及外界關注。而除了與基金公司合作推理財產品的模式外,還有部分網站給基金公司提供簡單的銷售渠道,在基金銷售的頁面提供鏈接跳轉基金直銷網站。“餘額寶是以10倍於活期存款的收益率吸引支付寶賬戶購物之餘的閑置資金,其他網際網路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推動客戶轉化為投資理財客戶,比如搭建具備更多金融功能的平台,吸引客戶轉入資金進行投資理財。”上述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稱。目前各大網際網路企業推出的金融產品主要是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而將更多金融產品尤其是高風險產品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還需要破解網路銷售存在的技術難題。包括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銷售不可繞開的環節是投資者風險評估。此外,網路銷售能否將相應風險程度的產品銷售給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達到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適合的投資者的要求也存在風險。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運行方式 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有三個核心部分: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1],分述如下。一、支付方式方面 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個人和機構都可在中央銀行的支付中心(超級網銀)開賬戶(存款和證券登記),即不再完全是二級商業銀行賬戶體系;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路進行;支付清算電子化,替代現鈔流通。二、信息處理方面 社交網路生成和傳播信息,特別是對個人和機構沒有義務披露的信息;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組織、排序和檢索,能緩解信息超載問題,有針對性地滿足信息需求;雲計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處理能力。總的效果是,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通過社交網路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機構)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正是這種信息處理模式,使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替代了現在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的主要功能。三、資源配置方面 資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網上發布並匹配,供需雙方可以直接聯繫和交易。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個體之間直接金融交易這一人類最早金融模式會突破傳統的安全邊界和商業可行性邊界,煥發出新的活力。在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交易成本極低的條件下,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諸如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就容易解決。在這種資源配置方式下,雙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時進行,信息充分透明,定價完全競爭(比如拍賣式),因此最有效率,社會福利最大化。各種金融產品均可如此交易。這也是一個最公平的市場,供需方均有透明、公平的機會。總之,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經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網際網路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 1、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投融資 網際網路金融融資模式弱化了傳統金融業的分工和專業化,減少了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源浪費,也降低了投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減輕了企業的融資負擔,實現了中小企業的快速融資。2、多渠道聚合資本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資金 從實踐來看,以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盈利能力強,具有很好的資金渠道整合能力,可以整合商業銀行、證券機構、風險投資商,以及其它民間資本等多渠道資本,擁有相對豐富的資金來源。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掌控著大量的短期資金,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3、平台融資降低中小企業投融資門檻 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資金提供者可以通過貸款者的消費、收入等歷史信息或通過第三方獲取借款者的信用信息,大大降低借款者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進而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六大業態(一)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支付是指通過計算機、手機等設備,依託網際網路發起支付指令、轉移資金的服務,其實質是新興支付機構作為中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提供的資金划轉服務。典型的網際網路支付機構是支付寶。網際網路支付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客戶通過支付機構鏈接到銀行網銀,或者在電腦、手機外接的刷卡器上刷卡,划轉銀行賬戶資金。資金仍存儲在客戶自身的銀行賬戶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不直接參與資金划轉。二是客戶在支付機構開立支付賬戶,將銀行賬戶內的資金划轉至支付賬戶,再向支付機構發出支付指令。支付賬戶是支付機構為客戶開立的內部賬務簿記,客戶資金實際上存儲在支付機構的銀行賬戶中。三是“快捷支付”模式,支付機構為客戶開立支付賬戶,客戶、支付機構與開戶銀行三方簽訂協議,將銀行賬戶與支付賬戶進行綁定,客戶登錄支付賬戶后可直接管理銀行賬戶內的資金。該模式中資金存儲在客戶的銀行賬戶中,但是資金操作指令通過支付機構發出。目前,網際網路支付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8月,在獲得許可的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提供網際網路支付服務的有97家。2013年,支付機構共處理網際網路支付業務153.38億筆,金額總計達到9.22萬億元。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的應用範圍也從網上購物、繳費等傳統領域,逐步滲透到基金理財、航空旅遊、教育、保險、社區服務、醫療衛生等。(二)P2P網路借貸P2P網路借貸指的是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P2P網路借貸平台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資信評估、投資諮詢、法律手續辦理等中介服務,有些平台還提供資金移轉和結算、債務催收等服務。典型的P2P網貸平台機構是宜信和人人貸。傳統的P2P網貸模式中,借貸雙方直接簽訂借貸合同,平台只提供中介服務,不承諾放貸人的資金保障,不實質參與借貸關係。當前,又衍生出“類擔保”模式,當借款人逾期未還款時,P2P網貸平台或其合作機構墊付全部或部分本金和利息。墊付資金的來源包括P2P平台的收入、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或是從借款金額扣留一部分資金形成的“風險儲備金”。此外,還有“類證券”、“類資產管理”等其他模式。我國的P2P網貸從2006年起步,截至2013年末,全國範圍內活躍的P2P網貸平台已超過350家,累計交易額超過600億元。從規模和經營狀況看,平台公司的門檻較低,註冊資本多為數百萬元,從業人員總數多為幾十人,單筆借款金額多為幾萬元,年化利率一般不超過24%。(三)非P2P的網路小額貸款非P2P的網路小額貸款(以下簡稱“網路小貸”)是指網際網路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向旗下電子商務平台客戶提供的小額信用貸款。典型代表如阿里金融旗下的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貸憑藉電商平台和網路支付平台積累的交易和現金流數據,評估借款人資信狀況,在線審核,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額貸款。例如,阿里巴巴所屬的網路小貸向淘寶賣家提供小額貸款,旨在解決淘寶賣家的短期資金周轉問題。截至2013年末,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 500億元,累計客戶數超過65萬家,貸款餘額超過125億元。(四)眾籌融資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是指通過網路平台為項目發起人籌集從事某項創業或活動的小額資金,並由項目發起人向投資人提供一定回報的融資模式。典型代表如“天使匯”和“點名時間”。眾籌融資平台扮演了投資人和項目發起人之間的中介角色,使創業者從認可其創業或活動計劃的資金供給者中直接籌集資金。按照回報方式不同,眾籌融資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以投資對象的股權或未來利潤作為回報,如“天使匯”;二是以投資對象的產品或服務作為回報,如“點名時間”。眾籌融資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目前約有21家眾籌融資平台。其中“天使匯”自創立以來累計有8 000個創業項目入駐,通過審核掛牌的企業超過1 000家,創業者會員超過20 000人,認證投資人達840人,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五)金融機構創新型網際網路平台金融機構創新型網際網路平台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傳統金融機構為客戶搭建的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綜合平台,客戶可以在平台上進行銷售、轉賬、融資等活動。平台不賺取商品、服務的銷售差價,而是通過提供支付結算、企業和個人融資、擔保、信用卡分期等金融服務來獲取利潤。目前這類平台有建設銀行“善融商務”、交通銀行“交博彙”、招商銀行“非常e購”以及華夏銀行“電商快線”等。二是不設立實體分支機構,完全通過網際網路開展業務的專業網路金融機構。如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僅從事網際網路相關業務,通過自建網站和第三方電商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六)基於網際網路的基金銷售按照網路銷售平台的不同,基於網際網路的基金銷售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基於自有網路平台的基金銷售,實質是傳統基金銷售渠道的網際網路化,即基金公司等基金銷售機構通過網際網路平台為投資人提供基金銷售服務。二是基於非自有網路平台的基金銷售,實質是基金銷售機構藉助其他網際網路機構平台開展的基金銷售行為,包括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設“網店”銷售基金、基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銷售等多種模式。其中,基金公司基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銷售本質是基金公司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直銷行為,使客戶可以方便地通過網路支付平台購買和贖回基金。以支付寶“餘額寶”和騰訊“理財通”為例,截至2014年1月15日,“餘額寶”規模突破2 500億元,用戶數超過4 900萬;“理財通”1月22日登錄微信平台,不到10天規模已突破100億元。典型案例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最為典型的案例即為阿里巴巴的小額信貸業務,即阿里金融。和傳統的信貸模式不同,阿里金融通過網際網路數據化運營模式,為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網等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可持續性的、普惠制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其所開發的新型微貸技術的核心是數據和網際網路。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台上客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及行為數據,引入網路數據模型和在線視頻資信調查模式,通過交叉檢驗技術輔以第三方驗證確認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將客戶在電子商務網路平台上的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向這些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批量發放“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小額貸款。同時,阿里金融微貸技術也極為重視網路。其中,小微企業大量數據的運算即依賴網際網路的雲計算技術,不僅保證其安全、效率,也降低阿里金融的運營成本;另外,對於網路的利用,也簡化了小微企業融資的環節,更能向小微企業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務,並使得同時向大批量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成為現實。這也符合國內小微企業數量龐大,且融資需求旺盛的特點。目前,阿里金融已經開發出訂單貸款、信用貸款等微貸產品。從其微貸產品的運作方式看,帶有強烈的網際網路特徵。類似淘寶信用貸款,客戶從申請貸款到貸款審批、獲貸、支用以及還貸,整個環節完全在線上完成,零人工參與。網際網路金融降低券商資管機構運營成本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券商資管機構加入網際網路金融的大軍。大部分券商資管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搭建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像天弘基金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餘額寶,在短時間內就突破了千億元的規模。齊魯證券在淘寶上開設店鋪陣列理財產品,長江證券業在天貓上開設旗艦店為客戶提供各種投資方面的建議。據財知道記者了解,國元證券近期也將和騰訊簽署合作協議。相比哪些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券商資管機構外,國泰君安的做法算是獨樹一幟。國泰君安自建了一個“君弘金融商城”這樣的一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此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功能相對來說更加的全面一點,用戶註冊一個賬戶便能進行期貨、股票、基金和資管等各種投融資業務。為何網際網路金融受到券商資管機構如此的歡迎。財知道專家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平台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廣泛傳播性,在為券商資管機構做宣傳的同時,還能為券商資管機構招徠更多的意向客戶。而且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的設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券商資管機構的運營成本。所以,網際網路金融才會受到券商資管機構的熱烈追崇。都市白領如何投資理財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情人節又快到了,7月初7是個很美的日子,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他們的愛情佳話廣為傳頌,也寄託著中國華夏兒女對於愛情美好的願景。這樣一個浪漫的日子是否需要跟自己的女友求婚才對呢?可是求婚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需要有經濟基礎作為依託。所以眾多都市白領們需要在平常就要學會投資理財,以備不時之需。開源節流都市白領都是每月固定的薪水,除去一部分日常開銷,節餘的的錢需要學會節約,花錢切勿大手大腳,該花的地方就花不該花的地方就不花。每月剩餘的錢可考慮下投資,因為經濟在發展,錢存在銀行會容易貶值。建議選擇一家安全性高,收益高的P2P網貸平台(例如“煜達投資城”)來實現財富增值。制定理財規劃每月的月初,初級計劃好當月的一個流水支出。比如,日常生活需要用於哪部分,包括平常親朋好友相聚費用控制在一個怎麼樣的範疇內?計劃了就可以有計劃性的去花銷了。在每周盤算下花銷佔比,如果超出的話,下周開支就要有所收斂了。根據制定好的規劃一部分用於投資,但是需要尋找到適合自身的理財方案和理財產品。在選擇投資之前,需事先考察。樹立理財觀念投資理財是並不是富人的專例,普通的都市白領同樣也可以投資理財。對於都市白領而言,每月除去日常花銷所剩無幾,於是乎就放棄掉理財這個念頭。但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越是每月沒多少閑錢的都市白領越要樹立起理財的觀念。假如恰巧尋找到一個正確的投資渠道,你離鹹魚翻身的機會就會又進一步。首本金融界書籍內容簡介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時下熱點話題,吸引了網際網路領域、金融領域以及相關領域人士的熱烈關注,由國培機構與軟交所聯合發布的《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國內首部深度剖析網際網路金融的書籍,系統、全面的闡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風險特徵及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本書分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為網際網路金融概述,主要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定義、特點、概況等進行闡述;第二篇為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等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思考,包括相關風險分析、金融監管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本書可作為相關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及對網際網路金融感興趣人士的參考書,還可用於相關領域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之用及作為大專院校網際網路金融課程教材,是一本學習網際網路金融必備的科普性書籍。目錄序 I 前 言 III第一篇 網際網路金融概述第一章 • 網際網路金融概況 31.1 網際網路金融概述 31.1.1 網際網路金融定義 31.1.2 網際網路金融的特點 51.1.3 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1.1.4 網際網路貨幣代表——比特幣 101.2 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51.2.1 國外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51.2.2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7第二章 • 金融業的發展與變革 242.1 金融業的基本概述 242.1.1 金融的含義 242.1.2 金融業的定義 242.2 傳統金融業的發展 252.2.1 商業銀行的產生 252.2.2 商業銀行的職能 252.3 現代金融業的興起 262.3.1 金融機構變革 262.3.2 現代金融業的定位 312.3.3 現代金融業戰略地位極大提升 322.4 金融創新與金融業變革 332.4.1 金融創新的含義 332.4.2 金融創新的動因 332.4.3 金融創新的發展階段 352.4.4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影響 372.5 我國金融體系現狀與未來 402.5.1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402.5.2 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結構 452.5.3 我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 492.5.4 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50第三章 • 網際網路發展引發的金融變革 523.1 網際網路發展狀況 523.1.1 網際網路定義 523.1.2 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現狀 523.2 網際網路引發的社會變革 543.2.1 網際網路引發的生活變革 553.2.2 網際網路引發的商業變革 583.3 網際網路引發的金融業變革 60第二篇 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4.1第三方支付概況 654.1.1 第三方支付定義 654.1.2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 654.1.3 第三方支付的價值 674.1.4 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 684.1.5 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 704.2 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724.2.1 獨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4.2.2 有交易平台的擔保支付模式 794.2.3 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 854.3 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864.3.1 促進金融行業服務變革 874.3.2 蠶食銀行中間業務 884.3.3 開創新的融資方式 894.4 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 924.4.1 操作風險 924.4.2 法律風險 934.5 第三方支付風險防範建議 954.5.1 開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評級工作 954.5.2 推進立法,加強監管 964.5.3 將第三方支付平台納入反洗錢監控範圍 96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強信息系統安全 964.5.5 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管理 974.6 發展趨勢 984.6.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984.6.2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984.6.3 支付方式不斷創新 994.6.4 業務模式多元化 99第五章 • P2P網貸 100 5.1 P2P網貸概況 1005.1.1 P2P網貸定義 1005.1.2 P2P網貸交易流程 1005.1.3 P2P網貸國外發展概況 101 5.1.4 P2P網貸國內發展概況 1045.2 P2P網貸模式分析 1105.2.1 純平台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1105.2.2 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 1135.2.3 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 1195.3 P2P網貸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1255.3.1 規範民間借貸、抑制高利貸 1255.3.2 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1265.3.3 加速“影子銀行”市場化 1275.3.4 推動徵信系統建設 1285.3.5 創新金融業風控手段 1295.3.6 促進金融監理念改革和監管方式創新 1295.4 P2P網貸風險分析 1305.4.1 操作風險 1305.4.2 流動性風險 1315.4.3 法律風險 1335.4.4 信用風險 1345.5 P2P網貸風險防範建議 1355.5.1 設立准入門檻,加強政府監管 1365.5.2 第三方資金託管,清結算分離 1365.5.3 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實現信用信息共享 1375.5.4 明確法律性質,確定監管主體 1375.6 P2P網貸發展趨勢 138第六章 • 大數據金融 1416.1 大數據金融概況 1416.1.1 大數據金融定義 1416.1.2 大數據定義 1416.1.3 大數據與金融的結合 1466.1.4 大數據金融的優勢 1486.2 大數據金融運營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6.2.2 供應鏈金融模式 1566.3 大數據金融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162 6.3.1 數據成為衡量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1636.3.2 衝擊金融業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 1646.3.3 創新產品和模式,輔助金融決策 1666.3.4 大數據金融同傳統金融業態結合 1676.4 大數據金融風險分析 1676.4.1 技術風險 1676.4.2 操作性風險 1686.4.3 法律風險 1716.5 大數據金融風險防範建議 1726.5.1 加快立法進程,加強行業自律 1726.5.2 實現數據隱私保護和數據隱私應用之間的平衡 1736.5.3 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分工專業化 1736.5.4 強化數據挖掘 1746.6 大數據金融發展趨勢 1746.6.1 電商金融化,實現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6.6.2 金融機構積極搭建數據平台,強化用戶體驗 1766.6.3 大數據金融實現大數據產業鏈分工 177第七章 • 眾籌 1797.1 眾籌簡介 1797.1.1 眾籌定義 1797.1.2 眾籌分類 1797.1.3 眾籌活動參與者 1807.1.4 眾籌活動運作流程 1807.1.5 眾籌模式的優勢 1837.2 眾籌平台運營模式分析 1857.2.1 獎勵制眾籌 1867.2.2募捐制眾籌 189 7.2.3 股權制眾籌 1937.2.4 借貸制眾籌 2047.3 眾籌平台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067.4 眾籌平颱風險分析 2097.4.1 法律風險 2097.4.2 信用風險 2127.5 眾籌模式風險防範建議 2147.5.1 法律制度的與時俱進 2157.5.2 建立健全我國的信用體制 2167.5.3 實際操作中的風險規避方法 2177.6 眾籌平台發展趨勢 2197.6.1 眾籌模式發展趨勢預測 2197.6.2 中國眾籌的未來 222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機構 2248.1 信息化金融機構概況 2248.1.1 信息化金融機構定義 2248.1.2 金融機構信息化歷程 2248.1.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特點 2258.2 信息化金融機構運營模式分析 2278.2.1 傳統業務的電子化模式 2278.2.2 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2298.2.3 金融電商模式 2338.3 信息化金融機構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388.3.1 信息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升到戰略層面 2388.3.2 金融服務競爭戰場轉移 2408.3.3 中小金融機構“逆襲”的機會 2428.3.4混業經營趨勢明顯 2438.4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分析 2448.4.1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特點 2448.4.2 系統性風險 245 8.4.3 法律風險 2458.4.4 操作風險 2468.5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建議 2488.6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2498.6.1 服務機構虛擬化 2498.6.2 服務對象平民化 2508.6.3 金融機構平台化 2528.6.4 金融服務個性化 253第九章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 2559.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概況 2559.1.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定義 2559.1.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類別 2559.1.3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特點 2569.1.4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歷史沿革 2589.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運營模式分析 2609.2.1 概述 2609.2.2 P2P網貸類門戶 2619.2.3 信貸類門戶 2659.2.4 保險類門戶 2689.2.5 理財類門戶 2719.2.6 綜合類門戶 2739.3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779.3.1 降低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 2779.3.2 改變用戶選擇金融產品的方式 2789.3.3 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2789.4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風險分析及風控措施 2799.4.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面臨的風險 2799.4.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的風控措施 2829.5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283 第三篇 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思考第十章 •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及風險控制 28910.1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 28910.1.1 系統性風險 29010.1.2 流動性風險 29310.1.3 信用風險 29610.1.4 技術性風險 29610.1.5 操作性風險 29910.1.6 市場風險 30210.1.7 國別風險 30310.1.8 法律風險 30510.1.9 聲譽風險 30610.2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控制常用方法 30610.2.1 系統性風險控制方法 30810.2.2 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類別及分析 31310.2.3 其他風險管理常用技術方法 317第十一章 • 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探索 32211.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32211.1.1 金融監管理論基礎及發展演進 32211.1.2 金融監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內容 32711.1.3 金融監管體制及監管主要方法 33211.2 世界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探索 33511.2.1 美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611.2.2 歐洲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811.2.3 英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911.2.4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4011.3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監管探索 34311.3.1 系統性風險監管 343 11.3.2 流動性風險監管 34411.3.3 信用風險監管 34711.3.4 技術性風險監管 34911.3.5 操作性風險監管 35111.3.6 聲譽風險監管 35111.3.7 國別風險監管 352第十二章 •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35412.1 法律環境現狀 35412.1.1 六大模式發展進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12.1.2 現有法律位階較低,效力覆蓋範圍有限 355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滯后,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35612.2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建議 35612.2.1 儘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 35712.2.2 探索實施行業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 35712.2.3 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 35812.3 行業公共體系環境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12.3.1 徵信體系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12.3.2 網際網路金融人才培養情況及相關建議 36312.4 產業政策環境與建議 36512.4.1 產業政策環境 36512.4.2 產業政策建議 365后 記 367附錄一 《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371附錄二 已獲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清單 377附錄三 部分P2P網路借貸企業清單 386附錄四 部分眾籌平台清單 390附錄五 部分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類企業清單 392附錄六 部分政府領導及企事業人士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觀點摘錄 393參考文獻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