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公祠

中國古代遺跡

洪公祠在南京繁華的新街口南面,老街古巷相銜交織,是著名的老城區。這裡有一條長約二百米的老街,名洪公祠,一直是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宅東連明瓦廊三元巷,通中山南路大道,西銜豐富路、秣陵路,為要道通衢,是人們熟悉的老街。

歷史


清初,這裡是總督江南軍務洪承疇的大府宅,其死後,清政府為紀念他的功績,在此闢建了當時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
洪承疇(1593——1665)是明清之際的福建南安人,字彥演,號亨九,明萬曆時進士。崇禎時任兵部尚書,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河南軍務,鎮壓農民起義軍。崇禎十四年(1641年)曾率13萬軍隊與清軍在松山(今遼寧錦州南)會戰,史稱松錦大戰,結果大敗。次年松山陷落,洪被俘,押至瀋陽后降清。1644年洪隨清軍入關,第二年到南京,總督江南軍務,鎮壓江南抗清義軍。南明朝廷傑出的抗清將領黃道周夏完淳等人,被俘押解南京后被其殺害。順治十八年康熙帝即位后,洪承疇退職回南京,繼住洪公祠府宅。

記載


據《廣陽雜誌》記載,洪承疇入都后,派人至閩迎其母入京,到京后,其母見兒即大罵,並以杖重擊之,日:“汝迎我來,將使我為旗下老婢耶?!我打死汝,為天下除害!”洪受母杖責急逃竄,方免死傷,其母隨即買舟南歸。洪母不溺於私愛、不惑於利榮,深重的民族氣節,為後世人稱頌!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不惜以一時之榮利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苟且偷生、為虎作倀,不但眾叛親離,更遺臭萬年。

變遷


太平軍攻佔南京后,洪公祠被毀,洪府大院被改建為忠王府。民國年間,洪公祠處闢為國民政府國防部保密局。解放后,保密局更易為南京市公安局,街道拓寬,成了交通衢沖。
洪公祠
洪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