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園林

歐洲三大園林體系之一

法式園林是指歐洲三大園林體系之一的法國園林體系風格,主要以17世紀法國古典園林為代表,17世紀下半葉,古典主義成為法國文化藝術的主導潮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也形成了古典主義理論。古典主義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講究主從關係。由著名法國造園大師勒·諾特爾(Le·Nôtre)主持設計的凡爾賽宮花園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後人稱為勒·諾特爾式園林,勒·諾特爾式園林的出現,標誌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義園林時代的到來。

手法


園林造園:
宮殿府邸布置, 統領局。宮殿府邸伸筆林蔭, 規劃園,園圍則林園。宮殿府邸軸線延伸, 林蔭指城市; 延伸, 園林園指郊區。
園, 央軸線控制整, 輔軸線, 橫軸線。軸線徑組嚴謹網, 。軸線徑伸林園, 林園納網。軸線徑交叉, 排噴泉、雕、園林品裝飾。, 既夠突布局, 產豐富節奏, 營造景觀效。理水方面, 主要採用石塊砌成形狀規整的水池或溝渠, 並結合水景, 設置大量精美的噴泉。

特徵


(1)法國園林則屬於平面圖案式園林。有平面的鋪展感。其選址比較靈活。法國園林中有許多成功之作就曾將沼澤等不利地形, 改造成美麗的園林景觀。
(2) 法國園林善於利用寬闊的園路形成貫通的透視線,此外還採取了設置水渠的方法以構造出前所未有的恢宏園景。
(3) 法國園林在平面構圖上採用了義大利園林軸線對稱的手法, 主軸線從建築物開始沿一條直線沿伸, 以該軸線為中心對稱布置其他部分。園林形式以表現皇權至上的主題思想。
(4) 構圖上,府邸居於中心地位,起著控制全園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點上,花園的規劃服從於建築。
(5)花園本身的構圖也體現出等級制度。貫穿全園的中軸線重點裝飾,最美的花壇、雕像、噴泉布置在中軸線上,道路分級嚴謹。整個園林為條理清晰、秩序嚴謹、主從分明、簡潔明快、莊重典雅的幾何網格。
法式園林
法式園林
(6)完全體現了人工化的特點。追求空間無限性,廣袤曠遠而外向性。需要很大的平坦場地(作為府邸的露天客廳,也與追求曠遠有關) (7) 樹籬和叢林 樹籬是花壇與叢林的分界線。厚度常為015 —016 米, 形式規則, 且相互平行。從1 米的短樹籬到10 米的高樹籬, 各種高度應有盡有。樹籬一般栽種得很密, 行人不能隨意穿越, 而另設有專門出入口。樹籬常用樹種有黃楊紫杉米心樹等。叢林通常是指一種方形的造形樹木種植區, 分為“滾木球戲場”、“組合叢林”、“星形叢林”、“V 形叢林”四種。“滾木球戲場”是在樹叢中央辟出一塊草坪, 在草坪中央設置噴泉。草坪周圍只有樹木、柵欄、水盤、而沒有其他裝飾物。“組合叢林”和“星形叢林”中都設有許多圓形小空地。“V 形叢林”則是在草坪上將樹木按每組五棵種植成V字形。
法式園林
法式園林
(8) 水景的處理: 噴泉和水渠。法國園林十分重視用水,認為水是造園不可或缺的要素, 巧妙地規劃水景, 特別是善用流水是表現庭園生機活力的有效手段。
法國園林中噴泉的設計方案多種多樣, 有的取材於古代希臘羅馬神話, 有的取材於動植物裝飾母題, 它們大多具有特定的寓意, 並能夠與整個園林布局相協調。水渠的應用主要是為創造開闊的視野和優美的景觀, 同時為庭園的主人提供遊樂的場所。人們可以乘坐精美的遊船在水渠中暢遊, 同時傾聽著動人的水上音樂,欣賞著四周輝煌的花園和宮殿。遊園會上, 人們還會燃放五彩繽紛的焰火, 使斑斕的色彩映在水面上, 營造出神話般的氣氛。
(9)花壇勒·諾特設計的花壇有六種類型: 即“刺繡花壇”、“組合花壇”、“英國式花壇”、“分區花壇”、“柑桔花壇”、“水花壇”。
“刺繡花壇”是將黃楊之類的樹木成行種植, 形成刺繡圖案, 在各種花壇中是最優美的一種。這種花壇中常栽種花卉, 培植草坪。
“組合花壇”是由渦形圖案栽植區、草坪、結花栽植區、花卉栽植區四個對稱部分組合而成的花壇。
“英國式花壇”就是一片草地或經修剪成形的草地, 四周辟有015 —016 米寬的小徑,外側再圍以花卉形成的栽植帶, 形式比較普通。
“分區花壇”與眾不同, 它完全由對稱的造型黃楊樹組成, 沒有任何草坪或刺繡圖案的栽植。
“柑桔花壇”與“英國式花壇”有相似之處, 但不同的是“柑桔花壇”中種滿了桔樹和其他灌木。
“水花壇”則是將穿流於草坪、樹木、花圃之中的泉水集中起來而形成的花壇。
(10)花格牆 花格牆的設計雖然由來已久, 但只是在法國園林中才將中世紀粗糙的木製花格牆改造成為精巧的庭園建築物並引用到庭園中。造園中花格牆成為十分流行的庭園要素, 得到廣泛應用, 並有專職工匠製作。庭園中的涼亭、客廳、園門、走廊及其他所有建築性構造物都用它造成。花格牆不僅價格低廉, 而且製作容易, 具有石材所不可比及的優越性。
(11)雕塑 法國園林中的雕塑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對古代希臘羅馬雕塑的摹仿; 二是在一定體裁的基礎上的創新。後者大多個性鮮明, 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法式園林的發展歷程:
一、文藝復興前的法國園林
1. 法國的花園起源於果園菜地。
2. 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4世紀,法國是羅馬的高盧行省,造了大量的羅馬式建築,包括莊園。
3. 中世紀的園林,主要在修道院和王公貴族的府邸里發展。普遍使用綠籬,蔭棚,綠廊。
4. 12世紀以後,經濟上升,造園藝術有所變化;十字軍東征帶回東方發達的文化,包括造園的一些要素如觀賞植物等。
5. 13世紀末出現一項新內容:一種機械裝置。後來在西歐園林里風行;在法國則生髮出各種各樣的水嬉。
6. 14世紀下半葉和15世紀上半葉,英法戰爭,造園藝術整體說來是停頓的。
7. 11~13世紀末,西歐基督教國家以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而相繼發動的一系列軍事遠征(地中海東岸的國家)擴張活動。因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十字記號,故名十字軍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園林
1. 法國的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得到觸發。法國入侵義大利(1494~1495)后,查理八世從意帶了園林工人和匠師,為他的宮廷服務。
2. 文藝復興第一階段,16世紀上半葉,法國造園藝術還沒有顯著的進展,義大利的影響是零碎的,主要是一些內容和手法。
3. 首先,是花園的建築因素逐漸由哥特式變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式。
4. 花園裡偶爾有了雕像作點綴。花圃里的方格全是繡花式植壇,不過圖案較簡單。
5. 還有一個從義大利傳來的新的造園要素:岩洞。
6. 多層台地的格局在法國佔了主導地位,但台地寬闊而高差不大。
7. 開闊的水池和河渠,也開始成了重要內容。
8. 16世紀末和17世紀上半葉,建築師埃蒂安·杜貝拉克(Etienne du Perac,1535~1604)和園藝家莫萊家族(Les Mollets)將法國園林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9. 把花圃當作整幅構圖,按圖案布置繡花植壇;
10. 此後,法國園林徹底擺脫了實用園林的單調與乏味,雖然保留了原先的幾何劃分的格局,但使它成為更富於變化,更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藝術,並且出現了追求壯麗、燦爛的傾向。
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為法國早期的古典主義。在倡導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園理念影響下,造園布局便注重規則有序的幾何構圖,這一理念同時在植物要素的處理上也有表現,他們運用植物以綠牆、綠障、綠籬、綠色建築等形式出現,而且技藝高超,充分反映了他們唯理主義思想。
三、古典主義時期的法國園林
法式園林
法式園林
17世紀下半葉,王權大盛,古典主義文化成了宮廷文化。古典主義在建築中的表現: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講究主從關係。勒·諾特爾式園林的出現,標誌著法國園林藝術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義園林時代的到來。法國古典豐義園林在最初的巴洛克時代奠定了基礎;在路易十四的偉大時代,由勒諾特爾進行嘗試並形成偉大的風格;最後在18世紀初,由勒諾特爾的弟子勒布隆(Le Blond)協助德扎利埃(Dezallier d’Argenville)寫作了《造園的理論與實踐》一書,被看作是“造園藝術的聖經”,標誌著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藝術理論的完全建立。
凡爾賽花園
凡爾賽花園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著重表現的是路易十四統治下的秩序,是莊重典稚的貴族氣勢,是完全人工化的特點。廣袤無疑是體現在園林的規模與空間的尺度上的最大特點,追求空間的無限性,因而具有外向性的特徵。儘管設有許多瓶飾,雕像,泉池等,卻並不密集,絲毫沒有堆砌的感覺。相反,卻具有簡潔明快,莊重典雅的效果。法國式園林又是作為府邸的“露天客廳”來建造的。因此,需要很大的場地,而且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平坦的地形有利於在中軸兩側形成對稱的效果。有時,設計者根據設計意圖需要創造起伏的地形,但高差一般不大。因此,整體上有著平緩而舒展的效果。
在植物種植方面;法國式園林中廣泛採用豐富的闊葉喬木;能明顯體現出季節變化。喬木往往集中種植在林園中;形成茂密的叢林,這是法國平原上森林的縮影,只是邊緣經過修剪,又被直線形道路所範圍,而形成整齊的外觀。這種叢林的尺度與巨大的宮殿,花壇相協調,形成統一的效果。叢林內部又辟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小型活動空間,這是勒諾特爾在統一中求變化,又使變化融於統一之中的一種創造。
四、 18世紀的“英中式”園林
18世紀中葉,法國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掀起了啟蒙運動,反對教會權威和封建制度,把理性推崇為思想和行動的基礎、準則,在哲學上同意英國的經驗論學說,否認先天理性的至高無上的作用,相信感性經驗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們傾向於自然神論或無神論。絕大多數認為自然狀態優於文明,認為自然狀態是健康的、合於道德的狀態,而“文明是對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主張“回到自然去”。(盧梭語)在英國風景式園林(圖3英國風景式園林——謝菲爾德花園)和中國園林的雙重影響下,法國出現了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繪畫式風景園,又稱“英中式”園林(圖4法國英中式園林——凡爾賽小特里阿農園中的“愛之亭”)。它以奇特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採用寫實性的表現手法,形成具有畫意的風景園林骨架,並糅合進富有異國情調的建築小品或村莊農舍等,顯示出一種矯揉造作、追新求異的設計傾向。
五、19世紀的城市公園運動
18世紀末,隨著工商業的高度發達,歐洲許多大都市的規模過度膨大,中世紀城市特有的協調與秩序遭到極大破壞,出現了交通秩序混亂、環境急劇惡化、尺度不再宜人、漸漸遠離自然的“資本主義城市綜合症”。受法式園林影響的規則式城市布局,如加伯特(Cabet)和歐文(Owen)等人設想的棋盤式城市格局,以及英國風景式園林影響而出現的“將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成為當時城市設計的基本準則。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也為城市帶來了大量的自然氣息。新型公共園林的出現,也使得園林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產生徹底的變革。
19世紀,以實用為核心的法國園林設計方法,要求根據園林的面積、地形以及與建築的關係,來決定採用何種構圖形式,造成折中式園林的盛行;園林設計以“自然”為主題,力求再現自然景觀的特徵,注重園林內涵的挖掘,反對各種形式的簡單抄襲;強調以植物學為基礎的植物造景,將浪漫主義色彩與科學主義趨勢相結合;同時,注重園林設計方法的科學性、系統性以及施工技術的規範化。
然而,在合乎“大眾”趣味,四時有景、步移景異的思想指導下,19世紀的園林大多給人的感覺是什麼都有一點點,大量的各不相干的景物被堆砌在一起。
六、20世紀前期的現代園林思潮
從19世紀後期開始,法國作為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各種現代藝術思潮不斷湧現,不斷消亡。在各種“新藝術”潮流的推動之下,園林設計師開始從現代藝術中尋求設計靈感,使得“新型園林”層出不窮。如杜憲勒(Duchene)父子倡導的新古典主義潮流,混合式或組合式風格,“園林建築”流派,印象派畫家的花園,阿爾伯·凱恩(Albert Kahn )的國際“新藝術”花園,新殖民主義園林。1925年巴黎的裝飾藝術博覽會,又掀起一輪探索“現代園林”的熱潮,如“立體派”花園,裝飾藝術園林,新巴洛克前衛藝術園林,花園城市運動等等,不勝枚舉。然而,這一時期的“現代園林”大多局限於小型的私家園林,而且注重形式勝於內涵。比如古艾瑞克安(Gabriel Guevrekian) 1925年為巴黎裝飾藝術博覽會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1926年為德諾耶別墅(Villa Marie-laure et Charles de Noailles)設計的“立體派”園林等。
法式園林對中國園林的啟示:
就園林景觀而言,既有深厚的園林文化淵源,又有獨到的現代景觀理念,並且將傳統園林與現代景觀完美結合的國家,全球惟有法國堪稱典範。雖然就傳統園林風格和表現手法而言,中法兩國分處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相反的兩極,但就其深層次的園林文化和設計理念而言,兩國之間又存在諸多相通相融的趨向。因此,法國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歷程和設計理念,尤其對景觀深刻的認知和細膩的情感投入,對中國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