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邊塞詩人

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的詩人

邊塞詩人,作品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目錄

正文


唐朝塞詩適、王昌齡、岑參、王渙. 適:《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嚮往和平的美好願望,並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王昌齡,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城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王之渙:登鸛雀樓
依盡,黃河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於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不同時期的邊塞詩人所處文化環境有相當的差異,其特質也往往不同,他們的詩作風格往往體現了社會歷史變遷和社會心理變化,初盛唐邊塞詩往往激情流露,昂揚奮發,中晚唐邊塞詩往往反映出憂患意識和文化反思,尤其是唐代邊塞詩中的閨銀屏詩形象地再現了閨婦的孤獨生活和痛苦情感,以及她們對邊塞戰爭的態度,具有較高的價值。時代精神對邊塞詩人的影響。時代精神包括三個方面:進取精神、尚武精神和遊俠精神。時代精神對邊塞詩人強烈的功業意識和出塞從戒的壯舉,產生了重要影響。唐代邊塞詩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它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詩人行旅和風物景色等均與地域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