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

歷史學術語

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帘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后臨朝。

垂簾聽政,漢語成語,拼音是chuí lián tīng zhèng,意思是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出自《舊唐書·高宗紀下》。

詳細解釋


釋義

垂簾:太后或皇后臨朝聽政,殿上用帘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后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處

《舊唐書·高宗紀下》:“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后。自誅上官儀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

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女后當朝處理國事

示例

后一~,我等皆受制於人矣,不若先事而起。 《元史·阿沙不花傳》

歷史追述

垂簾聽政[歷史學術語]
垂簾聽政[歷史學術語]
“垂簾聽政”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 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國君去世后,如果繼位國君年紀幼小,可以由國君的母親輔政。但是根據宮廷的規定,官員不得直接觀看和接觸太后,所以輔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國君理政廳堂側面的房間里,在房間和廳堂之間掛一帘子,聽官員們與國君談論政務。於是,這種由母親幫助國君輔政的制度,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垂簾聽政”。太后臨朝的制度,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后臨朝。漢殤帝出生不過百日就繼漢和帝為帝,皇后鄧氏以皇太后臨朝。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后也曾經臨朝稱制。唐朝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甚至廢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臨朝稱制。但垂簾聽政的制度卻要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開始。此前的太后臨朝不需垂簾。影響較大的太后臨朝有漢代呂太后,鄧太后,唐代武則天等。近代還有清慈禧太后臨朝。

同反義詞


近義詞:越俎代庖、牝雞司晨
反義詞:包而不辦

垂簾聽政的太后


宣太后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其母宣太后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並由此揭開了後宮參政的先河。宣太后在這40多年中,始終是秦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形成了秦國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面。昭王無法容忍母后長期臨朝專權。最後,他聽從范雎建議,收回全部大權,逐“四貴”於關外,改任范雎為相,這才徹底地結束了宣太后長期左右秦國朝政的局面。

趙太后

第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后。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后執政。趙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后,她在回答齊國的使者是曾經說下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個能力極強的老太太,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就是說她的故事。

君太后

齊國的君王后在兒子齊王田建執政初期垂簾聽政,定下了“事秦謹”的國策,不與列國發生衝突。臨死前,將政事交還給齊王田建,而齊王田建至投降秦國都完全聽從自己的舅舅后勝的。

呂后

呂雉,從小就美麗聰慧,以果斷和狠毒著稱。漢初,劉邦寵信戚姬,有廢掉呂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呂後為了保住其皇后寶座,將皇后寶璽掌握手中,想了種種計策。呂後設計將韓信騙到宮中,命人用布將其兜起來,用竹籤刺殺了韓信,從此呂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動搖。呂后前後掌權十六年,據悉,她掌權時,位於今天的廣州地區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為了制約南越的發展,呂后頒布命令禁止賣鐵器和馬牛給南越,藉以對南越國實行經濟封鎖。呂后當時用來發布命令的,就是這塊皇后之璽。

鄧太后

鄧綏,東漢和帝皇后,史稱鄧太后。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后自己沒有兒子,但她知道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一個年齡大些,但體弱多病,不能繼位;一個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她就立為皇帝,即漢殤帝,尊鄧皇後為皇太后,鄧太后臨朝垂簾聽政。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殤帝夭折,鄧綏定立清河王劉安為漢安帝,是年不足13歲,鄧太後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簾聽政達16年之久。

褚太后

作為一國皇太后,一生中伴歷五位皇帝,三次出來垂簾聽政,每次還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親、嬸母、堂嫂;三次冊立帝位,國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詔令”的形式頒布施行;三次臨朝聽政,又三次退隱歸政,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司馬聃年幼繼位,褚蒜子晉陞為皇太后,臨朝執政。公元357年,褚太后歸政其子。公元361年,司馬聃暴病而死,立司馬丕為帝,再次垂簾。不到一年,司馬丕“登仙”而去,立司馬丕的弟弟司馬奕為帝,司馬奕在位僅8個月便一命歸西,遺詔兒子司馬曜繼任,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靈太后

北魏後期,肅宗孝明帝元詡即位時,只有6歲,只能由其生母靈太后臨朝聽政,執掌皇權。靈太后執政時期,北魏政府加緊剝削民眾,由此造成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六鎮起義葛榮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契胡族酋長爾朱榮乘機起兵攻入洛陽,殺靈太后及其所立幼帝,並坑殺王公百官2000餘人,史稱“河陰之變”。不久,北魏王朝滅亡。

劉太后

章獻明肅皇后,名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真宗天禧年間,真宗皇帝生病,劉娥參預朝政。乾興元年(1022)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丁謂被貶后,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蕭太后

蕭太后,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乾亨四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后,攝政。統和元年六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

慈禧太后

慈禧皇太后
慈禧皇太后
清代末年,垂簾聽政制度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形成為一套嚴密、系統、完善的政治體制。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最為著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女主執政,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也導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囚,老慈禧第三次臨朝稱制,前後共掌握清代朝政達47年之久。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垂簾聽政制度也就壽終正寢了。

歷史上垂簾聽政過的皇后


賈南風

西晉惠帝時期,由於皇帝智力不正常,皇后賈南風興風作浪,利用楚王司馬瑋成功除掉自己的兩個政敵:太后楊芷父親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隨後開始垂簾聽政,直至中了趙王司馬倫借刀殺人之計殺死太子司馬遹,最終被篡位成功的趙王司馬倫處死。

武則天

唐朝時,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曾搞過垂簾聽政。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在誅殺上官儀之後。開始垂簾聽政,從幕後走向前台。與歷史上大多數垂簾聽政不同的是。在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時候,前頭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並稱二聖。與隋朝“二聖”之一的獨孤伽羅不同的是,獨孤皇后每次送隋文帝到殿前就止步不前,隋文帝通過宦官向獨孤皇后彙報大臣上奏,再由獨孤皇后將批複寫在紙上交給隋文帝,隋文帝如果覺得好就採納,覺得不好就自行決斷。然而武則天卻是通過臨朝控制高宗,幾乎決定了所有政治決策的內容。從此,政局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再忽視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們開始習慣於對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最後,心情複雜地注視著這個女人逐步走向權力的巔峰。

李鳳娘

南宋光宗時期,皇后李鳳娘用各種手段逼瘋了丈夫宋光宗,隨即垂簾聽政。垂簾聽政期間,擅權亂政,以權謀私,將自己家的人下至門客全都封了官。隨著過宮風波和紹熙內禪,李鳳娘被迫走下朝堂,朝政回歸新皇帝宋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