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黑糯米
惠水黑糯米
惠水黑糯米,貴州省惠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貴州惠水縣優質黑糯米栽培歷史悠久,是“中國黑糯米之鄉”。據《定番州志》記載,從宋代起即為歷代地方官府向皇帝進貢的“貢米”,是御餐中的珍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木》中所載之“烏稻”、“血米”即為此稻。惠水黑糯米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花色苷、維生素B1、B2、E和鋅、鐵、鎂等微量元素,被譽為“高原黑珍珠”。
2015年04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惠水黑糯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惠水黑糯米
惠水所產黑糯米,經化驗分析,蛋白質比一般白米高6.8%,粗脂肪高20%,賴氨酸、蘇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比一般白米高15.86%,其中賴氨酸高3—3.5倍。具有重要醫療價值的精氨酸含量高達1.15%,為一般白米的2.12倍,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B2、E和鋅、鐵、鎂等微量元素,素有“補血米”、“長壽米”、“葯米”、“神仙米”等美稱。
惠水黑糯米營養豐富,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長期食用能補血益氣、補腦健腎、收宮健身。中醫記載:黑糯米具有補血益氣、補腦健腎,使肌膚細嫩,體制增強功效的功效。有內服滋補、外用接骨生肌之效,故又有“葯米”之稱。中醫研究所驗證,對於多汗症、貧血、神經衰弱有一定療效。
惠水黑稻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位於貴陽市正南面,東接平塘,西連長順,南鄰羅甸,北與貴陽、龍里相壤,介於東經106°22′—107°06′,北緯25°41′—26°18′之間,總面積2470平方千米。
惠水屬喀斯特盆地地貌,漣江縱貫全境,漣江沖積平原面積90平方千米,土地肥沃,阡陌縱橫。縣境位於苗嶺山地南端,北連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峽谷,是苗嶺山地向廣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惠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氣候宜人。
惠水縣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其中優質黑糯米盛產於該縣海拔1500米高寒地區擺金、擺榜、雅水等鄉鎮,適生土壤類型為水稻土,黃壤,砂質土等。
惠水黑糯米已有四、五千年歷史,是貴州六大貢米中歷史最悠久的貢米。據《定番州志》記載,宋朝時期,南寧州(今惠水)土司龍彥韜帶領一千餘人,歷時兩月專程向朝廷進貢黑糯米,深得皇帝讚賞,自此黑糯米成為南寧州各番向朝廷進貢的地方特產。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木》中所載之“烏稻”、“血米”即為此稻。
清代,惠水黑糯米在漢族和其他民族中開始大規模種植,據光緒年間《貴州通志》記載:定番仲家,廣值黑稻,味香糯彈,漢族廣植。
1973年,為提高黑糯稻產量,惠水縣農業局對黑糯稻品種進行雜交選育,歷經十年,培育出黑糯138、黑糯141、黑糯142、黑糯187等四個品種,畝產達700餘斤。
1984年,惠水縣政府在本縣擺金、斗底等鄉鎮建立黑糯米生產基地。
惠水黑糯米榮譽
1986年,惠水黑糯米被國家科委列入首批星火開發計劃。
2015年04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惠水黑糯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惠水黑糯米產地範圍為貴州省惠水縣現轄行政區域。
一、品種
黑糯72等適宜種植的粳糯稻品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高度800至1400米,土壤類型為黃壤或黃棕壤,有機質含量≥1.0%,土壤pH值5.5至7.0。
惠水黑糯米
1.播種時間:4月上旬至4月中旬,適宜秧齡30至45天。
2.播種量:37.5至45千克/公頃。
3.移栽:移栽時間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每公頃植苗20至22萬穴,每穴4至6棵秧苗,行株距20×12厘米。
4.施肥:每公頃施有機肥≥1.8萬千克。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穫,晴天自然曬乾,稻穀含水量≤14.5%,即可入庫貯存。
五、加工
稻穀清選→除塵去石→礱谷→谷糙分離→碾米→包裝→成品入庫。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皮紫黑、內質潔白、煮后黝黑晶瑩、色澤鮮艷、食味濃郁芳香、綿軟有彈性,糯性好。
2.理化指標:直鏈澱粉≤2.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惠水黑糯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惠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惠水黑糯米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