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汕徠尾玄武山旅遊區,位於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北郊,依山瀕海,總面積15萬平方米,創建於1980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集元山寺宗教文化旅遊、田尾山海底公園海濱旅遊於一體,以元山寺為中心,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是潮汕地區海內外信徒的信仰中心。明、清時期,玄武山所處的地理位置與碣石古衛城的歷史息息相關,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旅遊信息


地址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位於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玄武路,面瀕南海,濱於碣石灣
門票
團體票20元,散客票25元,登塔5元。
交通
陸豐市區汽車總站乘坐旅遊專線或乘坐東海至碣石公交線路至“玄武山旅遊區”下即可。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重新開放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管理機構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由陸豐市碣石玄武山管理委員會管轄,玄武山管委會最高領導為玄武山管理委員會書記、主任,分管景區旅遊服務公司、寺院管理部在內的19個部門。

歷史文化


革命歷史
民國十六年(1927年),海陸豐農民革命領袖彭湃同志曾於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的玄武廟(即現元山寺)前召開農民大會,傳播革命思想。廣州起義后,中國工農革命軍紅二師東征,玄武廟曾被該師作為司令部。解放戰爭時期,玄武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碣石城時的指揮所(據中共陸豐黨史資料)。 
玄武廟會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元山寺廟會,當地叫重光大廟會。據史料記載;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舉行首屆重光大廟會,之後,每逢十年一度,舉行一次重光廟會慶典活動。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共舉行過六次重光大廟會。按常例碣石鎮要演五至七台戲,其中玄武山戲台演海陸豐地方戲(如正字、白字、西秦戲),鎮里演潮州戲,綵排、彩街是當地民間特色,民間藝人各顯神通,製作各種工藝品、書畫等陳設街頭和街道兩旁,以供觀賞,民俗遊行也是當地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有潮州大鑼鼓、舉彩旗、擔花籃、扮景、舞獅、舞龍、舞蹈、魚燈等等,遊行活動一連進行三天。 
1956年,本應舉行重光廟會慶典活動,因解放后破除各種舊習俗而中斷。 
1991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恢復元山寺傳統廟會活動,“陸豐縣碣石玄武山廟會組織委員會”經過數月的籌備,於農歷九月九日舉行廟會活動,為時七天。邀請了華僑、港澳台同胞200人參加,鳴禮炮、放氣球、放和平鴿。其民俗文藝遊行活動,計有1800多人,表演了富有地方特色和宣傳社會主義內容的49個文藝節目,遊行隊伍長達一公里。玄武山戲台公演了陸豐正字劇團的“三國戲”,並有廣東潮劇團、上海歌舞團、河北馴化雜技團等文藝團體在各處分別公演。晚上,進行了煙花匯演。元山寺廟會促進了陸豐市的商業、旅遊、外事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

開發建設


保徠護措施
1994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的元山寺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7月21日,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的元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客流量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開放以來,歐美及東南亞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前來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每年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以上,成為粵東旅遊勝地之一。
20世紀80年代汕尾玄武山旅遊區正式對外開放,遊客人數一直保持上升趨勢。 
1990至2005年16年間,共接待遊客1362萬人次,平均每年接待遊客人數85萬人次。 
2005年,接待遊客人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 
2007年,接待遊客人數達180萬人次。 

歷史沿革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陸豐市碣石鎮鄉民在碣石北郊的山崗(原名圭山)上,建有一小廟,奉“北極玄武,元天上帝”之神像,后將小廟遷於現址(即今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內)。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衛總兵建築碣石衛城時,將小廟改建為“玄武廟”。明萬曆五年(1577年),碣石衛總兵侯繼高主持將玄武廟擴建成現存的規模,始稱“玄山寺”,居僧禮佛,香火日盛。隨著廟宇的擴建和興旺,“玄山寺”及“玄武”(元天上帝別號)之名開始傳播,而民間則把山和廟統稱為“玄武山”,並有“玄山寺”、“玄武山寺”稱謂,這也是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名稱的由來。道光十九年(1839年),住持僧別天長老主持修建元山寺廟宇。光緒六年(1880年),元山寺廟遭蟻蛀,由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碣石鎮總兵李揚升、鄧萬林與住持蹭釋大同募集重建。
1980年,經陸豐市人民政府批准,創建汕尾玄武山旅遊區,修復元山寺,發展旅遊業。 1981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重建福星壘塔。 1983至1985年,完善了元山寺廟宇的修茸。 1986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重建玄武山戲台,修復后的元山寺仍保存明清對代的古建築風貌。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建築格局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依山建築,布局為多單體建築四合院,採用了中軸對稱的布局手法,建築結構嚴謹,重鬥疊拱,高脊飛檐,雕樑畫棟,傳統瓷貼,顯得宏偉壯觀。這種布局旨在烘托莊嚴、肅穆、神秘的宗教氣氛。元山寺還利用建築地基不斷抬高和室內光線明暗遞變來烘托宗教氣氛,這是許多山寺建築所慣於採用的方法。元山寺不但建築的整體地基隨山勢而抬升,整體建築的內部其他地基也進行了分級抬高。從山門到正殿的神像,共有三處抬升,累計高差達3.66米。

主要景點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內的元山寺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廳堂、僧房和廓廡(即堂下四周的廊院)等建築共九十九間,遮陽曲徑四通八達,是一組聚集著各種結構和雕塑工藝的古建築群。元山寺中供奉北極真武元天上帝、釋迦牟尼等神像、佛像,釋道匯流。殿內有清代林則徐題獻的《水德靈長》和劉永福鎮碣時題獻的《靈聲滿道》匾額,該二面匾額被國家列為中華名匾。元山寺內有同治皇帝及提督、總兵等題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三台保障碑記明萬曆十年(1582),巡道鄭謙山、參戎成雨泉、分巡兵備道姚龍在玄武山共商抗倭大計時同撰並立碑記。魚躍龍門龍門石位於起龍岩前,經廣東省756地質隊考古鑒證,該岩石於早白堊世燕山第四期侵入形成,據銣鍶法同位素測定,距今已約一億年。麒麟翹首麒麟石為玄武山著名天然象形石之一,其形態雄偉、峻秀,儼然麒麟昂首觀海。石東側有“山不在高”摩崖石刻。石牌巍峨南門牌坊建於1996年,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三開間牌樓式石雕牌坊,通高15.8米,面闊22.3米,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透雕龍柱石牌坊之一。牌坊正面石匾“玄武山”為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題;背面石匾“靈光萬丈”為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廣東副主席陸豐碣石元山寺原主持釋新成題。四美怡情四美亭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稱一鑒亭。光緒年間改建,稱四美亭(意即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亭中豎立清同治六年(1867年)廣東陸路提督碣石鎮總賓李楊升記立的御賜額碑記,於2001年重建。玉閣飛笙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的戲台,位於山門前的正中,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當地官紳集資重修,把戲台擴建為檯面寬五丈二尺左右的大型戲台,並首演正字大戲“三國戲”。文化大革命時被毀。1986年,仿原型重建,新建戲檯面積比原戲台更大,檯面長22米,深16米,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各種木雕石刻、人物花鳥具存,是一座工藝精緻的古代建築。碣石觀海玄武山的福星壘塔,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當時為福星亭(福星泥塔),內祀文昌聖帝,福星壘塔分為三層,自下而上各為三元宮、文昌殿、魁坦。清同治四年(1865年),碣石鎮邑紳曾樾庭倡議改建成三層石體建築的福星壘塔,由當時碣石總兵官泊承升主持籌建。歷時七年告成。文化大革命時被毀。1981年,仿原型重建。石塔以花崗岩為基座,由優質石塊(“古山紅石”、“玉清石”、“泉州石”)砌成,高達18.6米,分三層,精雕細琢,是一座巨型古工藝建築。福星壘塔還具有導航引渡、瞭望城台、登高覽景的功能。古香道汕尾玄武山旅遊區的香道設計別具一格。玄武山海拔高度30多米,而古香道長達200米,寬度4米,又長又窄的香道利用自然地形逐步抬高,且原設計者沒有將香道正對元山寺大門,而是向西偏移十米,將戲台設在正對山門前的正軸線上,其布局設計合理恰當。革命遺址自得居(紅二師碣石作戰指揮部舊址)位於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內,原系磚泥結構的古典式建築物,曾是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同志率領紅二師在這裡設立攻打碣石城作戰指揮部的地方。1931年改建為水泥結構的西式洋房建築。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汕尾玄武山旅遊區

所獲榮譽


1993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2007年11月27日,汕尾玄武山旅遊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旅遊信息
2020年,汕尾玄武山旅遊區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2021年4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公布2020年4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複核結果的通知》,玄武山旅遊區通過2020年度4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複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