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頤煊故居

洪頤煊故居

洪頤煊故居,在臨海古城街道三井巷23號和21號。2001年2月18日,臨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文物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簡介


洪頤煊故居及三井巷陳宅

洪頤煊故居
洪頤煊故居
洪頤煊故居及三井巷陳宅,在臨海古城街道三井巷23號和21號。2001年2月18日,臨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文物文物保護單位”。
洪頤煊(1765—1837年)為臨海城關人,是清代臨海一個著名的學者。其從小才學過人,浙江學使阮元聞其名曾親書“鄂不館”的匾額贈之,後來又檄調頤煊和弟弟震煊到杭州詁經精舍學習。在杭州學習時,洪頤煊幫助阮元校編著名的《經籍纂詁》,並負責分纂《釋名》、《小爾雅》和參與編韻,經學功底日見深厚。臧鏞堂曾稱洪頤煊兄弟之學為“大洪淵博、小洪精銳”。清嘉慶五年(1800年),孫星衍西湖第一樓撰聯稱讚洪氏兄弟:“專家絕學通中法,二俊才名過古人”。次年,洪頤煊至山東德州入孫星衍館。期間,不但為孫氏撰編了《孫氏書目》。又根據孫氏所藏碑刻銘文,詳加考證,撰寫了《平津館讀碑記》十二卷。著名金石學家翁方綱在序言中說此書博洽,可與錢大昕的《金石跋尾》相匹,甚至比王昶的《金石萃編》更精密。洪頤煊因此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后官廣東羅定州判、新興知縣,旋入阮元幕府。晚年回歸故里后,致力於藏書事業,最後於舊居“小停雲山館”積藏了二千八百三十六部三萬二千六百七十五卷(一作四萬卷)典籍、二千餘件碑版和無數的鍾彝書畫等。
洪頤煊故居由台門、甬道、藏書樓“小停雲山館”和後面的正房及兩廂組成。“小停雲山館”原佔地十多畝,建有蘭雪軒、烷香亭等,“有花木泉石之勝”。書樓西邊原有池塘,池塘邊的石碑上刻有“愚有源頭活水”。清陳均、陳務滋曾分別作有《小停雲山館圖》,嘉興馮登府亦撰有《小停雲山館記》。可惜的是,“小停雲山館”今已圯,僅存台門、甬道、正房與兩廂。台門已破舊,甬道的牆壁間還保存有16塊雕刻精美的石刻。正房為兩層硬山頂建築,抬梁式,平面七開間。左右兩廂亦兩層硬山頂建築,平面三開間。從房屋建的建築結構和工藝手法看,為清代中前期的產物。三井巷陳宅與洪頤煊故居相連接,整個院落佔地約700平方米。院內房屋基本保存完整,僅左廂的結構有所改變。正房北向,硬山頂抬梁式,平面五開間,通面闊23.70米,兩廂各三開間,建築年代為明末清初。
三井巷陳宅
三井巷陳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