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涌鎮

廣東省惠東縣轄鎮

鐵涌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地處稔平半島腹部,東臨考洲洋,東北與吉隆交界,南連平海古城,西鄰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惠州市“馬鈴薯之鄉”,並有內海考洲洋,以養殖高品質蚝而聞名。鐵涌鎮面積11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2.9萬畝,海水養殖面積1.5萬畝。2019年10月,鐵涌轄19個村和1個社區。2018年,鐵涌鎮戶籍人口有44216人。

鐵涌鎮先後被上級授予“廣東省科技創新馬鈴薯專業鎮”、“廣東省宜居城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生態鎮”、“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2008年,鐵涌鎮生產總值為6.98億元,比2007年增長14%,農業生產總值3.8億元,工業生產總值3.18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6%和18.3%;農村人均收入5837元,增長10%;財政收入720萬元,增長20%。

歷史沿革


鐵涌鎮
鐵涌鎮
鎮區南部原為河涌地帶,地下蘊藏鐵礦,故名鐵涌。西北山區儲藏金礦,東面觀音山有鎢礦和花崗岩石材。從南宋年間起,人們陸續遷來,至清乾隆年間漸成集市。1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六區。1958年為稔山公社的一部分,1965年惠東置縣后,從稔山公社分出成立鐵涌公社。1983年改設區,1987年改設鎮。全鎮面積99.8平方公里,地勢比較平坦,有7公里內海海岸線。

地理環境


鐵涌鎮
鐵涌鎮
位置境域
鐵涌鎮地處稔平半島腹部,東臨考洲洋,東北與吉隆交界,南連平海古城,西鄰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面積116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鐵涌有萬畝連片紅樹林的海灘塗,盛產蚝、蝦、蟹、蚶等20多種海產品。鐵涌也是農業大鎮,盛產水稻與馬鈴薯。

行政區劃


2019年10月,鐵涌鎮轄19個村和1個社區。
涌圍村、新寮村、油麻地村、黃坑村、赤岸村、沙橋村、溪美村、大嶺背村、河潭村、梁屋村、光明村、石橋村、好招樓村、田洋村、小屯村、新民村、新建村、大村村、三多村
社區鐵涌社區
方言
鐵涌鎮全鎮通行客家話,占米話主要分佈在溪美村、黃坑.沙橋、石橋、河潭等村落,其他各村主要講客家話或福佬話,而好招樓村則占米話、客家話、福佬話三種都有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0312
15437
14875
家庭戶戶數6017
家庭戶總人口(總)30011
家庭戶男15269
家庭戶女14742
0-14歲(總)9718
0-14歲男5022
0-14歲女4696
15-64歲(總)18456
15-64歲男9500
15-64歲女8956
65歲及以上(總)2138
65歲及以上男915
65歲及以上女1223
戶口當地住在當地29083
2018年,鐵涌鎮戶籍人口有4421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鐵涌鎮常住人口為33593人。

經濟


2008年,鐵涌鎮生產總值為6.98億元,比2007年增長14%,農業生產總值3.8億元,工業生產總值3.18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6%和18.3%;農村人均收入5837元,增長10%;財政收入720萬元,增長20%。
鐵涌鎮
鐵涌鎮
該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已形成蔬菜、水果、三鳥、水產等商品生產基地。下海捕魚、取蚝及燒制磚瓦為傳統副業。海水養殖是該鎮農業的大頭。全鎮有淺海灘塗35萬畝,是養殖對蝦、草蝦、蚝、蟹、蚶及優質海魚的良好基地。2005年4月,九華農貿有限公司被國務院扶貧辦確認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該公司創辦於1990年,是一家從事馬鈴薯、大頂苦瓜、南瓜等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外向型民營企業。
赤岸蚝是該鎮名優產品,產於考洲洋畔的赤岸管理區。該區常年產鮮蚝375噸,是惠東縣蚝的主要產區,干蚝銷香港、澳門等地。
“赤岸”蚝產於惠東縣鐵涌鎮考洲洋,富含有多種維他命、蛋白質、鐵質、糖質、牛磺酸、維生素等成份。具有肥大味美、清香可口、營養豐富、食法多樣和耐貯藏等特點,稱譽為“海底牛奶”。鮮蚝經加工可製成蚝豉、蚝油、蚝精及蚝罐頭,產品享譽粵港澳,運銷東南亞市場。
“赤岸”蚝是該鎮的一大拳頭產品,全鎮有吊養蚝面積近1萬畝,年產量670噸,產值2000萬元。
石橋村長嶺龍水庫
石橋村長嶺龍水庫
鐵涌鎮堅持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億元,人均收入4456元。
鐵涌鎮盛產水稻、棉花、油菜籽、煙葉等農產品。隨著市場經濟觀念的不斷深入,全鎮農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酵母”工程,魚、青蝦等特種水產和牛、豬、羊、雞等畜禽養殖發展較快。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發展苗木花卉種植,經果林、生態林廣布。營造雷竹林5000畝,苗木花卉4000餘畝。2003年蘇州綠色園林景觀公司在鎮沿江村投資開發苗木花卉基地2000畝。全鎮有養殖、種植類酵母工程示範戶120餘戶,帶動一大批農民進行養殖結構調整。
勞務輸出和航運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和重要來源。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大批農村富餘勞力轉向第三產業,他們到江浙等經濟發達省市務工經商,從事水上運輸。根據統計,2003年,全鎮外出務工農民達2.3萬人次,人均創收萬餘元。
無公害馬鈴薯生產基地
無公害馬鈴薯生產基地
鐵涌鎮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全鎮各類私營企業28家,外來投資企業13家,其中年產值(或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3家,民資轉型活躍,創業意識明顯增強,發展勢頭強勁。針對這種狀況,依據市縣有關文件精神,鎮里因式利導,及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鐵涌鎮村幹部全民創業考核細則》等文件,把招商引資任務分解到人(全鎮任務合計5740萬元,要求提供有價值信息合計209條),使鎮村幹部“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擔子”,在全鎮營造了濃厚的招商氛圍。
鐵涌鎮好招樓鞋材產業園位於鐵涌鎮好招樓村鵝崗埔,規劃總用地面積6000畝,其中第一期工程3000畝、第二期工程3000畝,是惠東縣2005年第一批21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鐵涌鎮好招樓鞋材產業園
鐵涌鎮好招樓鞋材產業園
產業園區位交通優越。緊靠惠東縣吉(隆)黃(埠)鞋業經濟區,國道324線廣汕路從中穿越,距深汕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距廣惠東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距規劃建設的廈深鐵路、沿海高速公路16公里,距惠州55公里,距惠州機場30公里,距惠州港40公里,陸運、海運、空運方便、快捷。
產業園基礎設施完善。由稔山110千伏變電站供電,建設中的鐵涌220千伏變電站將於2005年底投入使用,為入園企業提供充沛的電力資源。供水由吉隆水廠供應,中遠期用水將從鐵涌黃坑水庫引入,該水庫庫容900萬立方米,供水距離基地4公里左右,工業和生活用水可以得到保證。雨水可就近向考洲洋方向排放,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可排入規劃的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排放。廠區道路可直接與廣汕公路連接。電訊通訊線路可與廣汕公路鋪設的光纜連接。
產業園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堅持“以鞋材生產項目為主,以招商引資為主,以為入園服務為主”的方針,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興辦鞋材生產、加工和研發等鞋材生產配套項目。
九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惠東縣九華農貿有限公司創辦於1990年。是一家從事農產品生產銷售的私營企業。2002年1月和3月,公司分別被評為惠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和廣東省扶貧農業龍頭企業。2002年12月,公司取得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2003年3月開始自辦出口馬鈴薯。公司座落在惠東縣鐵涌鎮稔山稔平公路邊。公司有生產管理和技術人員33人,建起辦公樓房120平方米,倉儲面積1000平房米,曬場面積4000平方米,籌建冷庫房352立方米,公司擁有固定資產650萬元,年農產品銷售額外負擔4400萬元,產銷率達98%,其經營方式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模式。公司常年帶動農戶8000多戶,發展種植以馬鈴薯、大頂苦瓜、黃肉姜、西園椒等農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面積3萬畝。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4400份,面積2萬畝,其中貧困戶2300戶面積4320畝。2002年惠東縣馬鈴薯面積5萬畝,總產量8萬噸,其中有1.5萬噸由公司供應種子和負責銷售產品。
九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
九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
公司除在本縣發展生產基地外,還與本省河源市的連平、本市的龍門、博羅等縣以及湖南、江西等數十個縣、鎮合作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常年合作,雇請該校專家教授解決農作物生產技術問題,走科技興農道路。

文化


名優產品

赤岸蚝是鐵涌鎮名優產品。
赤岸蚝
赤岸蚝
鐵涌鎮赤岸村地處考洲洋畔,素有蚝村之稱。村裡推廣蚝苗吊養技術。赤岸村還努力引進資金,發動村民以勞力和資源、技術入股等形式,全面利用淺海灘塗大面積發展吊養蚝養殖。據統計,至2007年底,共引進福建、珠海、海豐等地客商與50多戶村民合股投資近1000萬元發展吊養蚝。吳炎妹還首創了浮筏式吊養蚝技術,被認定為省科技星火開發項目。全村發展海水養殖面積7000畝,其中養蚝3000畝,養蝦4000畝,擁有海產品經紀人40多人。2001年全村僅養蚝一項年產值就達10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蚝專業村。
方言
鐵涌主要有三種方言,分別是占米話(本地話)、福佬話(閩南話)、客家話,其中60%居民講占米話。其尖米話又有別於惠州話,它融合了閩南、客家語系。
得名
據考證,鐵涌鎮區南部原為河涌地帶,地下蘊藏鐵礦,故名鐵涌。
山歌表演
鐵涌尖米山歌屬民間歌謠,流行於惠陽、惠東、海豐一帶,惠東縣鐵涌鎮溪美村尤盛。溪美村人愛唱山歌,用尖米話唱出的山歌被稱為“尖米山歌”,溪美村的“尖米話”是帶有客家話色彩的方言。尖米山歌口口相傳,沒有固定的唱詞和曲譜,村民嬉笑怒罵皆成曲,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豐富的民俗資料。2018年12月,鐵涌尖米山歌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項目。

交通


鐵涌鎮鎮政府大樓
鐵涌鎮鎮政府大樓
鐵涌距惠東縣城35公里、廣(深)汕高速公路白雲出口18公里,距碧甲碼頭15公里,海路至香港50海里,境內公路網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324國道、稔平公路及鐵鹽公路繞鎮而過。村通鎮公路基本實現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

社會


鄉鎮簡介

鐵涌鎮位於廣東省大亞灣稔平半島腹部,地處沿海,毗鄰港澳。東靠鞋城—吉隆,南連古城—平海,西鄰巽寮旅遊區,是惠州市“馬鈴薯之鄉”。全鎮轄區面積120平方公里,有19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
鐵涌距惠東縣城35公里、廣(深)汕高速公路白雲出口18公里,距碧甲碼頭15公里,海路至香港50海里,境內公路網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324國道、稔平公路及鐵鹽公路繞鎮而過。村通鎮公路基本實現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鐵涌鎮堅持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億元,人均收入4456元。
“九華牌”馬鈴薯榮獲“廣東省名牌產品”。有萬畝連片紅樹林的海灘塗,生態環境良好,盛產蚝、蝦、蟹、蚶等二十多種優質海產品。特別是赤岸蚝在南粵已小有名氣,品質獨具一格,“赤岸牌”蚝及蚝豉遠銷港、澳地區。
這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電信通訊設備先進,供電網路發達。全鎮設有110伏和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鎮村兩級供水設施完善,全鎮已有10個村安裝了自來水工程,可解決10萬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
這裡有一套完整的鼓勵投資的優惠環境和一流的服務環境。工業發展上新台階,在好招樓村規劃建設中國·惠東鞋材料生產基地,面積6000畝,將成為粵東最大的一個鞋材研發製造中心。
這裡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穩健發展。學校樓房化、教學電教化。
鐵涌人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熱誠歡迎廣大客商到鐵涌投資置事。鐵涌是一塊風水寶地,處處有商機,美麗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鐵涌恭候您的到來。
全鎮面積120平方公里,2005年,下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35363人,講客家話為主。農業人口32631人,佔92%,非農業人口2732人,佔8%。
鐵涌鎮堅持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億元,人均收入4456元。這裡山川秀麗,景色怡人,物產資源豐富。特色品牌農業凸顯,冬種馬鈴薯生產產業化,在國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惠東縣九華農貿有限公司的輻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並在全鎮建立“無公害馬鈴薯生產基地”2萬畝。
礦產資源豐富,西北部儲藏有大量的金礦、鎢礦、陶瓷土和花崗岩石材。這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電信通訊設備先進,供電網路發達。全鎮設有110伏和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鎮村兩級供水設施完善,全鎮已有10個村安裝了自來水工程,可解決10萬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這裡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穩健發展。學校樓房化、教學電教化。
該鎮有一套完整的鼓勵投資的優惠環境和一流的服務環境。工業發展上新台階,在好招樓村規劃建設中國惠東鞋材料生產基地,面積6000畝,成為粵東最大的一個鞋材研發製造中心。
該鎮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穩健發展。學校樓房化、教學電教化。

中小學校

惠東縣鐵涌鎮中心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光明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初級中學
惠東縣鐵涌鎮好招樓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嶺南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新寮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新建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梁屋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毓秀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永和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沙橋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河潭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溪美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燕嶺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田洋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石聯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赤岸小學
惠東縣鐵涌鎮黃坑小學

廉政建設

惠東縣鐵涌鎮結合自身實際,實行村級“兩委”幹部工資補貼與工作實績掛鉤考核制度,積極探索開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充分調動村“兩委”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能,營造幹事創業和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成立鎮考核工作領導小組,由鎮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副書記任副組長,成員由組織、宣傳、紀檢和分管財貿的鎮領導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鎮委組織委員兼任,成員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量化考核具體工作。
制定《鐵涌鎮村級幹部工資補貼與工作實績掛鉤考核方案》,將考核內容細化為“參加會議”、“上交各類報表”、“計劃生育工作”、“合作醫療工作”、“信訪維穩工作”、“民政、民兵、武裝工作”、“宣傳、組織、紀檢工作”、“婦女、兒童工作”、“村務、財務管理工作”、“其它相關工作”等10個方面共31個具體量化項目和考核分值,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
根據《考核方案》的10個方面內容,明確鎮政府機關各職能部門負責監督和考核相應的內容,並根據計分標準量化考核,確保責任落實、工作到位。鎮考核辦公室於每年的3、6、9、12月份,定時組織各職能部門到各村(居)進行檢查考核。通過查看資料、記錄和實地檢查等形式,按考核內容分值,根據完成情況登記計算扣分。該鎮每月在撥給各村(居)的工資補貼中按村(居)幹部每月每人100元的標準進行緩撥,並將此款與各村(居)的工作實績掛鉤。

旅遊


溪美村
溪美村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位於鐵涌鎮東南部,是一座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溪美村的《方氏族譜》記錄了建村的歷史,方姓先祖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宣宗時在朝為官,家族中曾名士輩出。直到十三世祖時穿越崇山峻岭來到溪美定居,已繁衍18代。
溪美村保留著許多比較完好的古民居建築,村裡僅以和衷南座、和衷北座為代表的古民居就有近30座,古民居大多為硬山頂,融合了潮汕、客家的建築風格,比較有名的為古民居、和衷民居南座、和衷民居北座、德記民居、古橋和古井等。溪美村還獲得過“惠州市生態示範村”、“惠州市十大最美森林家園”、“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廣東省名村示範村”、“廣東省古村落”“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一系列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