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寶塔坪
奉節寶塔坪
第一章 緒論
一、遺址文化地理環境
(一)遺址的地理環境
(二)奉節的歷史沿革
二、遺址的分區與發掘工作概況
三、報告編寫體例
四、地層堆積
(一)墓地地層堆積
(二)建築遺跡地層堆積
第二章 戰國墓葬
第三章 漢-六朝墓葬
一、漢墓
(一)土坑豎穴墓
(二)土壙石牆墓
(三)石室墓
(四)磚室墓
二、六朝時期墓葬
(一)磚石混築墓
(二)石室墓
(三)磚室墓
第四章 唐宋遺存
一、唐宋墓葬
(一)土洞墓
(二)土坑豎穴墓
(三)磚室墓
(四)石室墓
(五)火葬墓
(六)第1區第5小區墓地擾動地層出土的銀錢、銅釵
(七)東漢墓內擾土出土的宋代遺物
二、建築遺跡
(一)建築遺跡分佈
(二)地層出土的遺物
(三)唐代建築遺跡
(四)I區的宋代建築遺跡
第五章 明代墓葬
第六章 時代不明遺跡
一、墓葬
二、灰坑
第七章 結語
一、對戰國墓葬的認識
(一)墓葬年代
(二)文化特點
二、對漢墓的認識
(一)墓葬年代
(二)葬俗
(三)2001IM4009的墓葬形制
(四)銅印章
三、對六朝墓的認識
四、對唐宋墓的認識
(一)分期與年代
(二)墓地分佈範圍與規模
(三)墓地的性質
(四)毀器葬俗
(五)中國首次發現烏銀工藝產品
五、對唐宋建築遺跡的認識
六、對明墓的認識
附表
附表一戰國墓葬登記表
附表二漢一六朝墓葬登記表
附表三唐宋保留或部分保留墓頂的土洞墓登記表
附表四唐宋墓頂完全被破壞掉的土洞墓登記表
附表五唐宋土坑豎穴墓登記表
附表六唐宋磚室和石室墓登記表
附表七唐宋火葬墓登記表
附表八明清墓葬登記表
附錄
本報告是資料性報告,以發表發掘資料為宗旨,所得的有限的、初步的結論還有待以後學界研究修正。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還存在一些不足,敬請讀者諒解。
本報告暫用“釉陶”一詞,但不是指鉛釉陶器,請讀者使用時注意。
本考古發掘報告是集體勞動的結果。在5次發掘中有3屆考古和博物館的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實習,此外吉林省的李秋虹、張雪、孔蜀筠等同志參加了2001年的發掘實習。雙遼博物館邵海波,內蒙古烏盟博物館李樹國、哈爾濱市博物館的杜赤和李斌,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文物管理站黃震亞,吉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劉力多次參加發掘。歷次發掘都是白帝城文管所余衛東配合工作。呂軍老師整理了2000年的唐宋墓簡報。張全超對部分人骨進行了鑒定。王慶華、王燈亮等修復器物。郝曉飛繪製了2001年發掘器物的底圖和簡報用圖。本報告是由馮恩學為主編,魏東、王培新為副主編,余衛東、吳敬、黃震亞、邵海波、劉力、李樹國以及研究生馬曉光、劉輝、謝浩等也參加了
報告文稿的整理與編寫。各章的編寫分工如下:
第一章余衛東、魏東、馮恩學
第二章王培新、馮恩學、黃震亞
第三章王培新、魏東、馮恩學
第四章魏東、王培新、劉力
第五章魏東、馮恩學、邵海波、
第六章余衛東、魏東、李樹國
第七章馮恩學、王培新、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