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山風景區
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說“天下名山僧佔多”,事實上大多名山是由於先有僧人建起了佛寺,而後所謂名山才得以知名。石壁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縣城北部,南臨饒平二中,是黃岡鎮一個著名的風景區,是市級風景區。
其中的風景區大門“粵東一壁”已經成為饒平的重要地標物。
石壁山風景區中木鬱郁蒼蒼,有明代的古樹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有古寺“雷音寺”,有自然景點“涑玉泉”,有近代建築物“粵東一璧”(趙朴初題)牌坊、納海樓、麗澤湖、飛虹橋等。
石壁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北郊1.5公里處,景區面積7.5平方公里。石壁山海拔157米。石壁山是一處集文物、人文、宗教、園林於一體的獨特風景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著名書畫家關山月、著名學者饒宗頤、著名劇作家郭啟宏等數十位名流為景區賜墨題字。石壁山景區內還配套有娛樂、餐廳等旅遊服務設施,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石壁山
有納海樓、“粵東一璧”大牌坊、涑玉泉、雷音寺、摩崖石刻、麗澤湖以及饒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等主要景點。石壁山風景區中木鬱郁蒼蒼,有明代的古樹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有古寺“雷音寺”,有自然景點“諫玉泉”,有近代建築物“粵東一壁”(趙朴初題)牌坊、納海樓、麗澤湖、飛虹橋等。
雷音古寺
石壁山風景區
涑玉泉
涑玉泉
納海樓
石壁山
凈土宗
中國佛教從魏晉以後逐漸有了很多宗派,如華嚴宗、三論宗、禪宗、密宗、天台宗、曹洞宗、律宗、雲門宗等等。石壁山玄中寺屬凈土宗。凈土宗是以供奉阿彌陀佛並主張持念佛號追求托生於西方凈土為其根本特徵的。據知凈土宗的最初緣起當在公元4世紀時的江西廬山,首倡之人是東晉雁門(今代縣)人慧遠。凈土宗萌芽雖在廬山,但真正成熟卻在石壁山的玄中寺。
名僧與玄中寺
陶弘景
東魏興和四年(公元542年)曇鸞圓寂,安葬於距石壁山不遠的文峪河口附近。北齊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凈土宗的另一大師道綽誕生於并州文水縣。道綽年輕時初師并州高僧慧贊,后改信凈土移居玄中寺,30年間他一心布化凈土教義贏得廣大信徒,當時嚮往道綽的僧俗之人,常常滿山遍野地來到玄中寺所在的石壁山谷,大家口念佛號的“阿彌陀佛”之聲震徹林谷山壑之間,往往撼動人心。這位道綽大師圓寂於唐初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在道綽圓寂前5年時,玄中寺
唐太宗李世民
在玄中寺建成后的1500餘年時間中,中國歷史上曾有兩位皇帝親至於此,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金章宗完顏(王景)。唐太宗來玄中寺是唐貞觀八年(公元635年),他是為給他的母親文德皇后祈福去病才到玄中寺的。
事後,玄中寺即成為皇家官寺,這一階段寺內曾有大規模擴建工程。
到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時,玄中寺又耗費巨資建立佛門戒壇。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曾作皇太子侍讀的李逢吉為玄中寺撰立《唐石壁寺甘露義壇碑記》。這時,玄中寺戒壇已成為當時全國三大戒壇之一。其它兩壇一為上都長安青龍寺靈盛壇,另一為東都洛陽登封會善寺會善壇。玄中寺的甘露義壇是為北都并州之壇。
此時的玄中寺可謂鼎盛之極。至於金章宗完顏(王景),他來玄中寺的時間是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九月金秋時節。他在有關詩作中,曾把玄中寺比喻為“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蓮花里梵王宮”。
石壁山風景區
據載,北魏名僧,被稱之為“神鸞”的曇鸞大師晚年來玄中寺任主持,繼凈土宗祖師慧遠之志,在此宣揚凈土教義,其死後,弟子道綽、善導繼任主持,並在此正式成立凈土宗,玄中寺成為凈土宗的中心。后經善導大師向東傳人日本,在日本也成立了凈土真宗,並建立寺廟,稱為“棗寺”。之所以稱之為“棗寺”,據說棗寺內所種的棗樹的種子是從玄中寺帶回去的。日本的凈土真宗尊奉善導大師為“高祖”,視玄中寺為“凈土祖庭”。從此,玄中寺在海內外聞名遐邇。
宋、元以來,玄中寺曾多次毀於兵火,每次重建又多有擴建,至元代成宗年間(公元1295-1307年)極盛時,寺廟除本寺外,還下轄40院,方圓近80公里,明清后,逐漸衰微,特別是清末連年戰爭,僧徒四散,寺院荒蕪,原有的李白題刻及其它珍貴文物也被竊走;清同治、光緒年間,主要殿堂又皆毀於大火。
對日本的影響
早在唐宋時,玄中寺曇鸞、善導等凈土宗大師的著作就已通過當時的遣唐僧傳到了日本國,所以凈土宗在日本佛教界歷來都香火旺盛。如當代日本凈土宗信徒雖派系多達20餘個,但無論哪一個派系都將玄中寺尊奉為祖庭,且均以曇鸞、道綽、善導為其祖師。到本世紀80年代中期時,僅日本凈土宗、凈土真宗本人大凈土教派的寺院就多達萬餘處,信徒有4000多萬,佔到日本人口總數的40%以上。
1920年,日本近代凈土宗高僧常盤大定首次尋訪玄中寺后,激動萬分之餘,吟出了這樣發自肺腑的詩句:“石壁山深一徑通,幽溪窮處是玄中;鴟啼月蝕空廣夜,午飯仰鸞綽二祖風。”日本佛教界另一凈土大德管原惠慶,不但把他自己的三個女兒分別起名為玄子、中子、寺子,以表達他對石壁山玄中寺的崇敬與嚮往,而且圓寂前還一再叮囑家人,一定要在他死後將他的靈骨送往中國的玄中寺安放。他認為這樣才是對他靈魂的最大慰藉。
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間,高僧曇鸞在玄中寺創立了佛教凈土宗派,並著有《往生論注》等書。唐代時,日本高僧圓仁來中國學習佛教的天台宗和密宗教義,同時也學習了凈土宗教義,從此中國佛教中的凈土宗就傳颳了日本。以後,日本高僧源空(號法然)開創了日本凈土宗,其弟子源信(號視鸞)又開創了凈土真宗。這兩個宗派的信徒、弟子都稱中國的曇鸞、道綽、善導等為祖師,把玄中寺視為祖庭。凡日本這兩個宗派的佛教弟子來中國參觀、訪問,都要到玄中寺進香。因此,玄中寺又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鳩鴿二師傳說
最為傳神。據說宋時龍潭禪師夜間誦讀《華嚴經》,突有鳩鴿二鳥飛至寺中聽經不去,如此多日,忽一日鳩鴿墜地而死。與此同時,本縣縣北坡底村有榮氏生下一對孿生子啼器不止,龍潭禪師至坡底村榮氏屋中用掌摩該孿生子頭頂,口呼“勿泣勿泣”,果然二子啼止。後來榮氏二子長大成人即隨龍潭禪師入釋門,40年後坐化成正果,人稱“鳩鴿二師”。據知至清代初年時,“鳩鴿二師”的遺像仍然完好保留如舊,后損佚無存。
古昔年,在廣東黃岡地界有一座山,名叫石壁山。山上有個雷音寺,俗叫石壁庵。庵內有個老和尚,法名童真,與當朝丞相是同窗好友,又是同榜進士。本來可以平步青雲,但他厭惡官場黑暗,遁入空門,削髮為僧。怎奈這雷音寺香火不旺,佛門冷落。老和尚也不介意,終日只顧念彌陀。誦經之餘,琴、棋、書、畫,以作自娛。世人只知他有文才,卻不知他更有武功。
相傳這當朝丞相每逢省親,必微服來雷音寺會晤好友。這一來,雷音寺隨即地浮三尺,大小官員對童真大師刮目相待。寺里的佛祖爺也沾了童真大師的光,驟然門庭若市,香火興旺。於是空門變成富門了。
人說:窮無人瞅睬,富惹人目紅。有一夜,一夥強盜入寺打劫,童真大師孤身降服,施銀渡善。
有一日,大師接丞相的密信,請往京城打擂除奸,猶豫再三方趕赴京師,沿街化緣,打聽民情,證實丞相信中所說屬實,便朝牌樓下擂台而來。只見台上站一青面獠牙之人,大師飛身上台,將此奸人之心挖出,眾爪牙齊涌而上,刀槍、亂棍齊下。老和尚就地一個扣旋,便將眾賊殺死。台下眾人拍手稱快,輕風一陣,老和尚已無蹤無影。
消息報入奸王府,奸王癱軟在椅上,惶恐不安,忙命眾兵丁關緊城門,四處搜捕去了。而相爺先喜后憂,後悔棋失一步,擒賊無先擒王,後患無窮,百思之下,只能急流勇退,遂辭官歸隱了。待到雷音寺方知失去知己,心如刀絞。為了紀念這位摯友,即命人找來能工巧匠,刻了一尊童真大師的偶像,供在師祖廳的木龕里,上方懸上一塊大匾額,親筆題了“方丈”兩個金字,又題贈一副對聯:
法席掌持頑漢強徒皆喪膽針錘直下銅頭鐵額盡寒心
正是:
入空門出空門大慈大悲,
禁殺戒開殺戒救苦救難。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著名書畫家關山月、漢學大師饒宗頤、饒平籍的劇作家郭啟宏等十多位名家均為石壁山景區贈墨題字,使河山增輝,名貫粵東。雷音古寺位於棲雲山南麓,明嘉靖二十八年(1532年),黃岡上步村余散人在棲雲山長神洞旁建造一座石亭,亭內有人住守,以看護亭前墓葬(該古墓曰黃牛聽金鐘),時常向長神洞山神焚香點燭、祈求平安。後來逐漸演變成雷音古寺。清朝乾隆年間,江西省景德鎮發生窯變,出現了十八尊羅漢。每尊羅漢背後都有“潮州雷音古寺”字樣。縣官奏報朝廷,皇上下旨來潮州尋找雷音古寺,潮州知府忙通知各縣尋覓,後來才在黃岡棲雲山長神洞旁找到這個“雷音古寺”。因該寺供奉的十八羅漢與窯像酷似,而這個雷音寺以上神洞巨石為後壁,故後人又稱雷音古寺為“石壁庵”,原來的棲雲山,也叫成石壁。
1983年,交城石壁山玄中寺與山西的13座寺廟,被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列為全國漢族地區國家級重點佛教寺觀。
縱觀整個玄中寺,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千佛閣,沿軸線平行排列,將寺院自然地分為前院、中院和後院。大雄寶殿居中,兩邊各建配殿。大殿東西各建有一處小配院,配院前建有東西配殿,兩廂平行排列,形成了一個雅緻、大方、完整的院落。
石壁山風景區
在彌勒佛的兩側供奉著漢化四大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職“風”,與劍鋒諧音;
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職“調”,琵琶能調弦;
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手把混元珍珠傘,職“雨”,傘能求雨防雨;
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手有纏龍,職“順”,龍能屈、能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則國泰民安。
萬佛殿:面寬五間,是典型的歇山式建築,大殿內的佛像或端坐或站立,形態各異,惟妙惟肖。
大雄寶殿:進入第二進院,面前是一座宏偉的大殿,上書“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明代的原物單孔牌樓,北魏、北齊年間的造像、石刻碑、佛幢,唐代高氏碑,宋明兩代的鐵佛,明代木雕佛像和元代忽必烈親筆所書的蒙文白話碑等,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