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中興

會昌中興

會昌中興是唐武宗在位期間的治世,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唐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通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於會昌五年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這段唐朝中後期較為平穩的一段時間,史稱“會昌中興”。

背景


唐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 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

經濟


李德裕
李德裕
禁止官吏經營質庫業,不準與民爭利,以改善政府機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會昌五年赦文:“古代享受俸祿的家庭,僅僅實用俸祿就好,不和別人爭奪就業的機會,這樣大家都可以獲利,每一戶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 道有人既做官有做商人放置高利貸,與老百姓爭奪利益。今後將會被禁止。仍委御史台察訪上奏。”當然,官吏私營高利貸業,影響了政府的高利貸收入,很有可能是武宗下敕斷禁的主要原因,但此舉至少在客觀上有廉潔官僚隊伍的作用,會昌年間,唐代的戶口比安史之亂期間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漸出現了恢復的趨勢。

外交


公元841年(會昌元年)七月,敕:“歸國新羅官、前入新羅宣慰副使、前充兗州都督府司馬、賜緋魚袋金雲卿,可淄州長史。”
公元842年(會昌二年)九月,契丹酋屈戍始復內附,拜雲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於是幽州節度使張仲武為易回鶻所與舊印,賜唐新印,曰“奉國契丹之印”。
同年,吐蕃贊普卒,十二月,遣論贊等來告哀,武宗詔以將作少監李璟弔祭之。南詔遣使來朝貢。
公元844年(會昌四年)二月,黠戛斯遣將軍諦德伊斯難珠等人入貢,言欲徙居回紇牙帳,請發兵日期和集會之地。武宗賜黠戛斯可汗詔書,喻意如今秋可汗擊回紇、黑車子時,朝廷當令幽州、河東、振武、天德四鎮出兵要路,邀擊其逃亡之眾。然後,即依回紇舊例,冊命可汗。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正月,南詔、契丹、室韋、渤海、牂牁、昆明等國遣使入朝。十七日,武宗於麟德殿接見各國使者。廿三日,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至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