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蜀王的結果 展開

蜀王

唐朝蜀王

唐代先後共有八位宗室被封為蜀王,依次為李湛、李元軌、李恪、李愔、李璠、李溯、李佶。

另有唐末五代十國中前蜀創始人蜀王王建

唐朝宗室蜀王


蜀王李湛

李湛(?—623年),唐世祖李昞次子,唐高祖李淵兄,武德元年(618年),封為蜀王。武德六年(623年)逝世。生子隴西恭王李博義、渤海靖王李奉慈。奉慈七世孫李戡。

蜀王李元軌

李元軌(?—688年),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母張美人。李元軌少多才藝,高祖甚奇之。武德六年(623年),封蜀王。武德八年(625年),徙封吳王。旋即又徙封霍王。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坐與越王李貞連謀起兵,事覺,徙居黔州,仍令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

蜀王李恪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武德三年(620年),封長沙郡王。武德九年(626年),封漢王,墓誌云為漢中郡王,實為墓誌貶義行文所需。
貞觀二年(628年),封蜀王,領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貞觀五年(631年),轉秦州都督(今甘肅天水),未之官;貞觀七年(633年),轉齊州都督(今山東濟南),之官一年;貞觀八年(634年),復轉益州大都督,遙領,開親王或宰相遙領大都督的首例;貞觀十年(636年),封吳王,轉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長沙),未之官;貞觀十一年(637年),年初,轉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陸),之官,世襲;年末,因狩獵過度被彈劾罷官(《新唐書》上記載是李恪與乳母之子賭錢而被彈劾)。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冤致死;四子,仁、瑋、琨、璄併流嶺表。
顯慶五年(659年),追王郁林,為立廟,以河間王孝恭孫榮為郁林縣侯以嗣;光宅中李榮獲罪,適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襲爵。神龍初,贈司空,備禮改葬。神龍中,復爵土。

蜀王李愔

李愔(?—667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子,吳王李恪同母弟,母隋煬帝女楊妃。貞觀五年(631年),封梁王。貞觀七年(633年),授襄州刺史。貞觀十年(636年),改封蜀王,轉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639年),賜實封八百戶,除岐州刺史。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為御史大夫李乾祐彈劾,被唐高宗申斥,貶為黃州刺史(今湖北黃岡)。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遺愛謀反案”牽連到同母親兄吳王李恪,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今四川境內)。旋即又改封涪陵王(郡王)。
乾封二年(667年),死於流配地巴州。咸亨初(670年),復其爵土,贈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謚曰悼王。

蜀王李璠

李璠(?—689年),蜀悼王李愔子,嗣父爵為蜀王。

蜀王李榆

李榆,朗陵王李瑋子。唐中宗神龍年(700年代)初,封為蜀王。

蜀王李溯

李溯,唐代宗李豫第十二子,大曆十四年(779),封為蜀王。

蜀王李佶

李佶,唐懿宗李漼子,咸通三年(862),封為蜀王。

唐朝蜀王世系表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蜀王李湛618年—623年6年唐高祖弟
2蜀王李元軌623年—625年3年唐高祖十四子,625年徙封吳王
3蜀王李恪628年—636年9年唐太宗三子,628年由漢王徙封,636年徙封吳王
4蜀悼王李愔636年—650年15年又作李情,唐太宗六子,636年由梁王徙封,650年廢爵,653年徙封涪陵王
5蜀王李璠667年—?
唐太宗孫,蜀悼王子,嗣位
6蜀王李榆705年—?
吳王李恪孫朗陵王李瑋子
7蜀王李溯779年—?
唐代宗十三子
8蜀王李佶862年—?
唐懿宗子

五代十國蜀王王建


王建(847—918年),字光圖,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人,十國之一的前蜀國開國皇帝,即前蜀高祖。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西)人。
五代十國前蜀、后蜀示意圖
五代十國前蜀、后蜀示意圖
王建少時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生,后投忠武軍(治許州,今河南許昌)。僖宗為避黃巢起義軍兵鋒而逃 奔成都,王建等五都頭率兵入蜀,被號為隨駕五都,歸宦官田令孜指揮。令孜認其為養子。後分典神策軍。宦官楊復恭掌禁軍。疑王建,光啟二年(886年),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一說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組織起800人的隊伍,逐步擴大地盤,佔領成都西、南諸州。大順二年(891年),攻佔成都,殺陳敬瑄、田令孜。乾寧四年(897),破梓州(東川節度使治所),佔有東西兩川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
天復三年,唐昭宗封王建為蜀王。王建北有漢中,東有三峽,割據蜀地的基礎穩固。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同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頒《永昌歷》。前蜀天漢元年(917年),改國號為漢。次年,復國號為蜀。當時中原戰亂,文士多奔於蜀,王建目不知書而喜與文士談論。前蜀建立后沒有大規模戰爭,民眾得以繼續進行生產。
由於唐末大亂,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國,王建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永平三年(921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鬥爭中被殺。光天元年 (918年),王建死,子王衍(899—926)年繼位。其帝陵至今保存較好,一般稱王建墓。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年),後唐庄宗李存勖發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後來,王衍被送赴洛陽中途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