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碑
校官碑
校官碑全稱為“漢溧陽長潘乾校官碑”,也是南京和江蘇地區發現的最早碑刻,江蘇發現的唯一一塊漢碑,出土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畔,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溧水縣(今南京市溧水區)令喻仲遠在固城湖邊發現了這通古碑。校官碑發現地當時屬於溧水縣(今南京市溧水區),但如今則在高淳區境內。高淳是明朝從溧水析出建縣的,因此通常都說“校官之碑”發現於溧水。
碑額題為《校官之碑》,簡稱《校官碑》或《潘乾碑》,縱148厘米,橫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
南宋紹興(),溧縣尉喻仲固城湖(今南京市淳區境)獲江南區唯漢石刻《漢溧陽潘乾校官碑》(簡稱《校官碑》),碑潘乾,元卓,陳(今河南華縣北)。碑刻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靈帝光和中為溧陽長(故城在今江蘇省溧陽市西北四十五里)。卒后縣丞趙勛及左、右尉董並、程陽等為之樹碑頌德。此碑縱148厘米,橫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文字多漫漶難以讀識,元朝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文學椽單禧刻有《釋文碑》。
校官碑選字
潘乾尤視展育業,宣揚化。潘乾,屬趙勛、汲董、程陽頌揚政,“校官之碑”於溧陽縣學,以表達對潘乾的紀念和感恩。
“校官”是漢代學舍的名字,將歌頌潘乾功績的碑命名為“校官之碑”,就是為了突出他在興辦教育方面的功績。後來,“校官之碑”在固城湖畔被南宋的喻仲遠所發現,也能為確認東漢溧陽縣治所在地提供依據。
《校官碑》碑文內容是記述溧陽長潘乾的品行和德政。潘乾,字元卓,在溧陽縣長的任期內,“政績卓著,澤被鄉里,”特別指出的是他“構修學宮,宗懿招德”(引《江蘇金石志》)他興辦學校,宣揚教化,當地百姓刻石以紀念。根據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翁方綱考:“官者,學舍之統稱,潘君之職,自是縣宰。東漢時不聞特設學校之官。永平幸南陽,所謂校官弟子者,學校之弟子耳。茲碑特頌其興學之事,故其石刻於學舍。”翁方綱提出的校官即學舍的說法為人們接受,認為可信。從碑文看,我國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地方縣級行政單位,多麼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