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永街道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街道

福永街道隸屬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地處寶安區西南部,西臨珠江口,南與西鄉街道接壤,北與沙井街道相連,東北角與公明街道毗鄰,中心位置為東徑113°49′,北緯22°36′。政府駐地位於街道中心區。

福永街道轄區總面積66.2平方公里,下轄13個社區,人口472792人(201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 1312.31 億元,實現稅收收入94 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永街道常住人口為318847人。

轄區東部有鳳凰山風景區和鳳凰古城,區中心有入選大世界吉尼斯記錄的萬福壁。

歷史沿革


明萬曆三年(1575年),在福永圩設置福永巡檢司,此為福永首設政制稱謂之始。屬廣東省廣州新安縣地。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康熙五年(1666年),新安縣併入東莞縣,福永屬東莞縣地。
康熙八年(1669年),復置新安縣,福永屬新安縣轄。
1949年10月,福永屬廣東省寶安縣松崗聯鄉。
1953年7月,福永划屬一區(1955年秋,一區改稱福永區)。
1957年初,福永區併入上南區。
1958年3月,撤區並鄉,福永始有鄉名(鎮級)。9月底,福永鄉與沙井鄉松崗鄉合併成立超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福永從沙井公社分出,單獨設立公社。
1983年7月,福永公社改稱福永區公所,1986年10月,改稱為福永鎮
1993年1月,寶安縣撤縣分區,福永鎮轄屬於寶安區。
2004年7月,福永鎮改為福永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永街道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部、珠江入海口交椅灣東岸、珠江三角洲A字型灣區的中軸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徑113°49′,北緯22°36′。轄區總面積66.2平方公里,其中30平方公里列入大空港規劃範圍(含機場15.2平方公里)。

氣候

福永街道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面臨南海伶仃洋,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0°C,平均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下,平均全年無霜期為353~355天。

地質

福永的地質層主要有下古生界(PZl)和第四系(Q)。下古生界地層主要分佈在境內的丘陵和崗地,並有所出露。屬淺海相類復理石構造,為一套區域變質岩系,主要由雲母片岩石英岩片麻岩等組成。第四系地層分佈於西南部沿海、河流兩岸等低洼地帶,可分為陸相、海相、過波相沉積,由淤泥、黏土、砂、礫石等組成,厚度在40米以內。

地貌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轄區內地形為東部是山脈,西南部是大片的沖積海積平原和台地,屬深圳西部海濱原台地區。境內的鳳凰山脈橫亘東南邊界境內長度15公里,山脈主峰大茅山海拔378米,地勢由東向西呈扇面形傾斜入海。

土壤

福永的土壤分水稻土、赤紅壤、菜園土、濱海鹽漬沼澤土、濱海砂土5個土類,包括9個亞類,14個土屬,21個土種。

水文

流經福永的主要河流有福永河和灶下涌河,現有通航能力的只有福永河的一部分。
福永臨珠江口交椅灣東岸,海岸線長8.2公里,海岸線平直,坡緩水淺,淤泥質海岸,建港地貌條件較差,適宜於圍墾及海水養殖業發展。
福永鎮瀕臨伶仃洋,潮差中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福永街道境內只有2條水量較少的福永河和灶下涌河,另有3、4公里長的小涌,沒有流經全鎮的大河,淡水資源非常缺乏。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有野豬、黃獠、果子狸、自鼻狸、野兔、水獺、穿山甲等野生類動物資源、常見家禽家畜牲口類動物資源和基圍海鮮、近江牡蠣(蚝)等水產類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福永街道境內植被資源約有三千多種,主要植被有各種野草類、碳類、小灌木類等等。福永的植被覆蓋率達75%。
境內的經濟林業資源約有一百多種,主要的有松樹、杉樹針葉林,榕樹、木棉、圓木樹、相思樹、羊蹄甲樹、桉樹等闊葉雜木林以及單、戰等十多種竹類。
福永街道境內常產常用的當地中藥材資源有雞骨草益母草山姜田基黃車前草、桔梗等。

礦物資源

福永街道轄區內礦產資源較貧乏,未發現有價值的鐵礦、煤礦或有色金屬礦床,唯一開採過的是建築用採石場,生產花崗石和石英石碎石料,有開採價值的還有建築裝飾用的石板材料。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萬曆三年(1575年)在福永圩設立福永巡檢司后,轄今西鄉、福永、松崗,公明、石岩一帶地區。
明末,新安縣行政區劃分為3鄉7都57圖509村,福永可考的村名有:嶺下村、石溪村、懷德村、福永村、橋頭村、灶下村、塘尾村、東坑村、稔田村、新村。
1949年10月,鳳凰(含福永)鄉下轄鳳凰村、白石廈村、懷德村、福永村、橋頭村、塘尾村等。
1955年8月,福永區下轄包括翻身、固戍、三圍、福永(含懷德、白石廈)、平塘(含塘尾、橋頭、和平、大王山、馬安山)、民主等沿海一帶村莊。
1956年10月,全縣縮並為31個鄉,福永鄉(含福永、平塘、和平)、步涌鄉(含民主、涌邊)、沙井鄉(含沙井、衙邊)等三個鄉屬福永區,福永始有鎮級行政設置。。
1958年3月,撤區並鄉,福永、和平、橋塘、鳳凰、三圍屬福永鄉。
1963年1月,沙井和福永合併為沙井公社,下轄包括現福永地區的和平大隊、橋塘大隊、福永大隊、鳳凰大隊、三圍大隊(含現西鄉的后瑞、草圍)。
1976年12月,單獨成立福永公社,下轄大隊有:和平大隊、塘尾大隊、橋頭大隊、福永大隊、懷德大隊、鳳凰大隊、三圍大隊。
1983年7月,福永公社為福永區公所,下轄有福永鄉、懷德鄉、和平鄉、塘尾鄉、橋頭鄉、鳳凰鄉、三圍鄉。
1986年10月,福永鎮人民政府下轄塘尾村委、橋頭村委、和平村委、新和。村委、興圍村委、下十圍村委、福永村委、懷德村委、白石廈村委、鳳凰村委10個村委會。
1990年9月,在福永圩鎮設立福永居民委員會。
1991年3月,鳳凰村民委員會劃分為鳳凰村民委員會、新田村民委員會。
2005年4月,新田社區居民委員會分設為新田社區居民委員會、稔田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2014年,福永街道下轄等13個社區。政府駐地位於街道中心區。
社區轄興圍福圍懷德聚福白石廈
福永新和橋頭和平塘尾
新田稔田鳳凰

人口民族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流動人口比重大。2007年轄區內總人口695148人,流動人口676655人,佔總人口的97%;2010年,福永街道總人口達到61.94萬人,常住人口為471674人;2014年上半年,總人口91.51萬,其中戶籍人口2.16萬。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永街道常住人口為318847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福永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1202.8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91.48億美元,兩稅收入81.26億元;201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312.31億元,兩稅收入94億元,總量位居寶安區各街道第一。

第一產業

福永街道建國前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在福永經濟中一直佔主導地位,也有部分漁民以漁業捕撈及水產養殖為業。
1990年以後,隨著福永街道工業的迅速發展,福永農業的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褥薯、木薯、花生、小麥等農作物種植已基本萎縮乃至絕跡,但利用山地的水果種植業卻仍在不斷生產和發展,並成為福永街道農業的主要種植作物。2004年,福永街道共劃出永久性保護農業用地14372.7畝,其中水產養殖魚塘魚媼9538.7畝,果園4634畝,菜基地200畝。“十二五”期間,福永街道以“鳳凰山森林公園”等初步形成的觀光農業為帶動,發展生態旅遊型農業。

第二產業

福永街道實施園區帶動經濟發展戰略,工業體系以電子、五金、機械、印刷、生物製藥、塑膠、服裝等行業為主體,2013年底,有工業企業1847家,其中民營企業1162家,三資企業613家,“三來一補”企業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5家,世界500強企業11家。
2013年,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02.88億元;2014年,規上工業總產值1312.31億元。

第三產業

福永街道以航空城為依託,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商貿、旅遊等傳統優勢服務業的質量水平。轄區內的懷德社區第三產業收入佔總收入的逾50%,大大超過工業收入,社區經濟從以廠房出租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社區年分紅達到每人10萬元。

交通


福永街道地處穗、深、港黃金走廊的重要節點,擁有立體交通網路:寶安國際機場近在咫尺;廣深高速107國道寶安大道、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南沙快速路穿境而過;廈深鐵路西沿線(建設中),地鐵1號線、10號線(規劃)、11號線(建設中)均在福永街道設有出入口。

社會


教育事業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2014年,全街道有中小學14所,在校學生2.5萬餘人;幼兒園28所,在園幼兒9200人。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

文化事業

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
福永街道文體設施齊全,已建成了福永文化藝術中心和萬福廣場,下轄社區都建有文化廣場、圖書室,其中萬福廣場的九龍柱和萬福壁雙雙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2004年,萬福廣場被評為深圳全國優秀文化廣場。2014年,懷德社區蟬聯全國文明單位;舞蹈《傳人》獲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福永雜技團“意趣——倒立技巧”、“生趣盎然”雜技項目獲義大利第32屆“金馬圈”國際雜技節金獎、青少年雜技金獎。

衛生事業

2014年,福永街道境內有公辦醫院和民辦醫院各1家,均為一級甲等醫院,社康中心16家,實現一社區一社康中心。

旅遊


鳳凰山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鳳凰山是福永的歷史人文景觀之一,被譽為“寶安第一山”。鳳岩古廟是鳳凰山風景區的主體部分,以始建於元代初期大德年間(1297-1307年)的鳳凰古廟為主體,配以眾多的自然風景點,如凈瓶灑露、鳳凰仙洞、長壽仙井等組成;晚霞勝景區由萬蝠洞、石乳清湖、獅子巨石、伶仃奇石等大自然風光組成;凰凰寺因宋末元初文天祥的後人文應麟立廟而成名。山腳下現有鳳凰村和白石廈的村民是文天祥的後裔。
鳳凰塔
福永街道
福永街道
鳳凰塔位於福永街道鳳凰岩嶺下村口。大約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相傳鳳凰岩棲鳳,後有道士潛修,當地建廟塑其像供奉。經嘉慶年間(1796-1820年)重修,成為當時名勝。因勝跡毀於戰亂,1984年鳳凰圩當地群眾和港澳同胞捐資重建此塔。該塔為六角六層,在每層塔門上均有石匾或對聯,塔基和第一層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築,塔基六角。第一層正面用方形門,第二、三層正面用卷門,四、五層用方窗,六層用圓窗,塔高約20米。1984年9月6日該塔被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村
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的聚居地,始建於宋末元初大德年間(1297-130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鳳凰古村佔地面積為5.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其中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築包括明清建築64座,民國時期建築96座,古井17口。
萬福廣場
萬福廣場
萬福廣場
萬福廣場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分為三個區域:北端是集會區,以半圓形主席台為標誌;中部是遊覽區,建有大型白色花崗岩石雕九龍柱;廣場南側建有紫砂陶浮雕萬福壁,雙面長260米、高6米、作品厚度10-16厘米,紫砂作坯陰乾、雕刻,經1160攝氏度高溫燒制而成,共搜集了中國歷代不同寫法的“福”字1萬餘個。該作品經中國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鑒定後於2000年4月收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