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

四川西充縣大佛寺

大佛寺位於西充縣城后的化鳳山巔(今西充觀音鄉大磉磴村)。

目錄

歷史


四川西充縣大佛寺
四川西充縣大佛寺
早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安漢縣地置西充縣時,為紀念信將軍為國捐軀,安定漢室之功,在此山上修建了“紀將軍廟”來祭祀他,歷代官員與文人題詩讚頌不絕。唐朝時,又在化鳳山麓的虹溪河畔修建了資福寺(又名大佛寺,今西充中學),寺中有池、深幽清澈、虹溪環繞,綠樹蔭翳。當時,著名高僧何炯(西充多扶鎮圭峰壩村人,華嚴宗第五代祖師,法號宗密,世稱圭峰禪師),曾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約815年)重返故里,在此寺講經說法。相傳,他說法時,天雨飛花,見八人自池中出,侍席聽畢復入,乃稱講經處為雨花堂,池為龍池,譽為“龍池法雨”勝景。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間(約1370年)又將廟宇修葺一新,在佛殿之下建小橋,榜曰:“八龍聽講所”;在虹溪之濱修建山門,匾曰:“圭峰禪院”。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殿閣,西充縣令寧元甫書題《重修圭峰禪院記》,鐫碑豎於殿前。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李棠(直隸清苑人,進士)任西充知縣時,題《龍池法雨》詩云:“寶剎通幽映碧泉,高僧梵唄古來傳。於今風雨蕭蕭夜,疑是神龍聽講筵。”解放后,將此寺闢為中學,逐漸擴建,千年古剎及龍池蕩然無存。1988年,西充縣政府為了改造舊城,優化育人環境,保護文物古迹,落實宗教政策,確定將原資福寺古剎移建在化鳳山後山的元寶山上,仍恢復大佛寺舊名,四方信眾募資修建了觀音殿。2001年2月,縣民宗局聘請釋能圓(俗名王德權,南部大河鎮人)為該寺住持,逐漸修建了七佛殿,地藏殿,僧寮和大雄寶殿等殿堂。2003年,又在元寶山腰征地55畝,重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圓通殿、地藏殿。在大雄殿左建僧人住宿樓,右建居士住宿樓及鐘鼓二樓,預計造價近二千萬元,擬在三年內竣工。現已購回二尊銅佛:釋迦牟尼佛高4.6米,重3.2噸;地藏菩薩高4米,重2.8噸,總價值3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