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墉
張朝墉
張朝墉,生於1860年-逝世於1942年,四川奉節人。
張朝墉作品
1907年黑龍江改行省后,他仍在巡撫程德全、周樹模幕中。1912年,民國建元,繼續在
黑龍江都督兼民政長宋小濂幕府。是年7月,宋小濂在都督府內“寄想園”中宴請幕僚,並即
席做國家立法與官民守法的演說。宴罷合影,張朝墉為撰《寄想園雅集圖》記敘其事。
1914年,朱慶瀾任督理黑龍江軍務兼巡按使,於是年8月設黑龍江通志局於城西黑龍江圖書館,張
朝墉受聘為纂修。1916年,朱慶瀾以故離開江省修志之舉中輟,張朝墉等遂亦離去。他在通
文考獻之餘,為鑄物象形之錄。…茂先博物,無此淹通;博望探源,遜茲翔洽。”惜稿佚,
後人不得見其端倪。
張朝墉離黑龍江后,一度作江南之游。至1919年赴北京,就職於國史編纂處,居椿樹衚衕成壽寺,寓內有花木之勝。又時常與詩壇名宿往還,先後結漫社、嚶社、谷社,月有集會。集會常於其寓所舉行。社友中多為龍沙舊友。在同社諸友中與周樹模、宋小濂、成多祿過從尤密。嘗與成論詩,二人意趣協洽。他為成多祿著《澹堪詩草》所作序中說:“澹堪之詩,其音和以舒,其志廉以遠。其天趣神韻,自然澹逸,與予所蘄向者不甚相遠,故澹堪樂與予論詩。……相與鞭秦笞漢,矩宋規唐,迄至燈灺酒闌,尚餘味津津而不忍言去。”
1927年,張朝塘又到齊齊哈爾,與於駟興、魏毓蘭、薛銓慶等時常作詩吟和,有時到哈
爾濱與老友馬忠駿、陳瀏相聚,詩作甚多。1933年他抄自己詩作若干章贈魏毓蘭,其時年已
74歲,猶行筆疾速,連書千餘字而日影移未三寸。當年清明節,龍沙詩人倡建清明詩社,設
張朝墉
張朝墉的書法兼擅楷、行、篆、隸各體,在書壇雖負盛名,而不廢日課。每早作小楷,以一柱香為度。作字時,執管低行筆疾。友人以詩讚云:“書法縱橫骨高騫,如鴻戲海蛟騰淵”,“迅如渴驥怒奔泉,疾如春漲累汛川”。以是慕名登門求書者甚多,足跡所到處,多有他的墨跡或刻石流傳。
1942年病逝於北平,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