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7條詞條名為李森的結果 展開

李森

西南大學教授

李 森,男,漢族,1964年生,四川宣漢人,中共黨員,教育學博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Freeman訪問學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任西南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學部教授,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方向(教學論)負責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重慶市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教師教育、鄉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教學動力、課堂生態以及教學基本理論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建樹。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科研課題20多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代表作:《現代教學論綱要》、《課堂生態論》、《教學動力論》等;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多家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等刊物轉載。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97年 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4年 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史專業畢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6年 四川文理學院外語系畢業。

工作經歷

2011.12—西南大學圖書館館長。
2008.04—2011.12 西南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
2005.07—2008.04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5.02—2005.07 西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4.02—西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2.06—西南師範大學教授、西南大學教授。
1997.06—2002.06 西南師範大學副教授。
1994.12—1997.06 西南師範大學講師。
1986.07—1991.09 四川文理學院教師。

出國經歷

2016.01-02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2012.02 赴泰國孔敬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2011.09 赴日本上智大學出席“過程哲學與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05-06赴非洲賴比瑞亞大學、肯亞內羅畢大學人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09.08 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昆士蘭理工大學教育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08.10-11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西孟菲沙大學、維多利亞大學教育學院和魁北克省中。
小學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
2008.06 赴法國巴黎出席“教育與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07-2006.06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弗里曼(Freeman)訪問學者。
2005.06 赴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04.10 赴美國舊金山出席“整合教育與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2.11-12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育學院進行學術訪問。

學術兼職

1.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
2.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常務理事。
3.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4.重慶市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5.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管理的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專家。
6.重慶市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委員。
7.重慶市第一批社會科學專家庫入選者。
8.重慶市首批社科普及專家。

主講課程


1.教學理論的新進展 博士生課程
2.比較教學論 博士生課程
3.教育核心問題專題研究 博士生課程
4.課程與教學改革專題研究 碩士生課程
5.現代教學論 本科生課程

研究方向


1.教學論
2.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
3.教師教育
4.鄉村教育

主要貢獻


著作教材

1.《課程與教學論》(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現代教學論綱要》(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課堂生態論》(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現代教學論》(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5.《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有效教學決策》(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7.《教學動力論》(獨著),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國新時期教學論的進展》(合著),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
9.《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主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0.《有效教學新論》(合著),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1.《有效對話教學--理論、策略及案例》(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12.《課堂教學管理策略研究--基於案例的分析》(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3.《解讀結構主義教育思想》(主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現代教育學》(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現代教育學基礎》(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6.《基礎教育概論》(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2)》(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18.《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3)》(主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9.《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4)》(主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0.《民國時期高等教育史料彙編》(全五十冊、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版。

學術論文

1.《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基於對川、滇、黔、渝四省市的實證分析》,載《教育研究》2015年7期。
2.《論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及其轉化策略》,載《教育研究》2014年7期。
3.《論教師發展的客體性異化與主體性回歸》,載《教育研究》2013年1期。
4.《教學活動的人性悖論及其合理運用》,載《教育研究》2012年8期。
5.《論教學方式及其變革的文化機理》,載《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20世紀中國教學論的重要進展和未來走向》,載《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論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及選擇》,載《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8.《論課堂生態的本質、特徵及功能》,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教師培訓制度創新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載《教育研究》2004年7期。
10.《多元文化背景中雙語教學的特點與趨勢》,載《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11.《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載《教育研究》2002年2期。
12.《教學交往觀的確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研究》2002年9期。
13.《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戰略選擇》,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4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21期長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6期長文轉載。
14.《清末民初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經驗與現代啟示》,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2期。《新華文摘》2013年11期“篇目輯覽”轉載。
15.《網路遊戲的教改啟示與實踐策略》,載《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2期。
16.《教師教學模仿的多重特徵與實踐價值》,載《課程·教材·教法》2015年9 期。
17.《經典古籍文獻對兒童教育的啟蒙價值》,載台灣《國文天地》第三十一卷第一期。2015年6月出刊。
18.《論課堂教授的有效性》,載泰國《孔敬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3期。
19.《論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生成機制及其實踐表徵》,載《當代教育科學》2015年1期。
20.《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反思與建設》,載《當代教育科學》2015年2期。被《教育科學文摘》(河南師範大學主辦)2015年2期轉摘。
21.《論複雜性理論視野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載《教師教育學報》2015年2期。
22.《論課堂教學結構異質化變革》,載《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6期。
23.《中小學教材編寫邏輯體系的反思與重構--兼論教材編寫的教學邏輯體系》,載《課程· 教材·教法》2014年10期。
24.《課堂教學中"邊緣人"的形成過程及轉化對策》,載《教育科學》2014年2期。
25.《論教師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 5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5年1期全文轉載。
26.《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進展與述評》,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6期。
27.《範式迷茫與走出:教學論學科發展的再思考》,載《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4年7期全文轉載。
28.《教學論研究實踐轉向和理論創新的歷史自覺--兼談"教學論就是教學論史"》,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3期。
29.《中國教學論學科發展的反思與建設》,載《中國教育科學》2013年3期。
30.《論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的系統構建和機制探析--基於勒溫場動力理論的視角》,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4期。
31.《城鄉統籌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重慶市F區和Y區為例》,載《當代教師教育》2013年1期。
32.《教學習慣的內涵、特性及創新路徑》,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17期。
33.《教師教學監控能力研究:回顧與展望》,載《當代教師教育》2013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4年1期全文轉載。
35.《中國教學論科學化的意蘊和路徑》,載《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7期。
36.《教師教學決策的情感機制與實踐策略》,載《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10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3年2期全文轉載。
37.《論"生態理性"視域中的教師教學決策》,載《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年2期。
38.《論外語課堂中教師話語的問題及對策》,載《教育科學》2012年2期。
39.《近二十年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研究狀況分析--以<民族教育研究>(1990-2009)為例》,載《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1期。
40.《教育學學科發展新論》,載《現代教育管理》2012年1期。
41.《論教學研究範式的歷史變革及其當代走向--一種知識型的視角》,載《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年3期。
42.《論悟性認識論觀照下的有效教學》,載《教育導刊》2012年8期。
43.《從高中AP課程看美國的創造性人才培養》,載《當代教育科學》2012年3期。
44.《感悟教學的基本內涵、特徵及功能》,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20期。
45.《論課堂文化的本真、結構與價值》,載《當代教師教育》2012年3期。
46.《教學方式變革的文化審視》,載《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1年7期全文轉載。
47.《理解課堂教學權力--美國教育社會學和意識形態理論研究綜述》,載《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3期。
48.《論教學論的實踐性與實踐教學論》,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1年2期。
49.《教學管理文化:意義、功能及其生成》,載《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1期。
50.《中美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載《中國高教研究》2011年2期。
51.《教師課程與教學理論學習的時空及過程》,載《教育發展研究》2011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1年7期全文轉載。
52.《從迷失到觀照:生命成長必須成為高校學籍管理的價值取向》,載《現代教育管理》2011年期。
53.《論中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情境及其作用》,載《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2期。
54.《論知識本質觀的重建及其教育學意蘊--超越後現代的反思的現代性》,載《教育學報》2010年1期。
55.《以史為基的學校行政革新--A學校的邏輯軌跡與現實建構》,載《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8期。
56.《課程執行力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載《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1期。
57.《師範生職業認同感量表的初步編製》,載《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期。
58.《教學思維變革三題》,載《大學教育科學》2010年5期。
59.《論英語問題學生對美國NCLB法案實施的挑戰》,載《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年11期。
60.《教師教學思維方式變革研究》,載《當代教師教育》2010年1期。
61.《課程領導中教師角色的反思與對策》,載《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3期。
62.《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價值取向的轉向》,載《現代教育管理》2010年5期。
63.《教師發展的另一種可能--回歸生活世界》,載《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2期。
64.《美國中小學教育績效評價制度改革及啟示--以馬里蘭州績效責任政策為例》,載《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9期。
65.《教師的隱性知識管理:內涵及實施》,載《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1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學校管理》2010年2期全文轉載。50.《教學論研究三十年:實然之境與應然之策》,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年6期。
66.《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範式轉移--基於一元文化與多元文化的比較分析》,載《當代教育科學》2009年7期。
67.《普通高中學分制改革:問題與對策》,載《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1期。
68.《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的類型與原因分析》,載《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年1期。
69.《論教學價值觀的人性理論基礎》,載《江蘇教育研究》2009年3期。
70.《美國中小學的死亡教育及啟示》,載《基礎教育參考》2009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青少年導刊》2009年7期全文轉載。
71.《論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其緩解策略》,載《素質教育論壇》2009年2期。
72.《現象學在教學中的運用--優秀教師教學案例透視》,載《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9期。
73.《教師角色觀的文化審視與重構》,載《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5期。
74.《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樂山市中區小學教師為例》,載《基礎教育》2009年11期。
75.《混沌理論對教師評價的衝擊與啟示》,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年6期。
76.《社會文化視野下的生態語言教學觀》,載《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6期。
77.《從美國教學論流派的創生看中國教學論的發展》,載《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3期。
78.《教師的教學決策:內涵、構成及意義》,載《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12期。
79.《<高等教育研究>2002--2006被引研究--基於CSSCI的分析》,載《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80.《<教育與經濟>1998--2007年論文引文統計與分析》,載《教育與經濟》2008年2期。
81.《從教學管理到教學領導: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然選擇》,載《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6期。
82.《論教師的教學經驗移植》,載《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3.《教學論研究的事實與價值之思》,載《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9年1期全文轉載。
84.《國外新教師入職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載《教師教育研究》2008年3期。
85.《論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其變革》,載《當代教師教育》2008年1期。
86.《中小學課堂生態平衡及優化策略》,載《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年4期。
87.《關於教師流動的理性認識與管理策略》,載《寧波大學學報》2008年2期。
88.《塗爾干教師權威思想述評》,載《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6期。
89.《國外中學職業生涯教育對我國的啟示》,載《教育探索》2008年9期。
90.《西部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載《天津教科院學報》2008年5期。
91.《偏遠地區學校如何實現課程校本化》,載《中小學管理》2008年10期。
92.《論教學理論的文化改造》,載《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6期。《教育文摘周報》2007年9月5日(第36期)轉摘。
93.《論教學論的基本類型》,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12期。《教育文摘周報》2008年2月27日(第9期)轉摘。
94.《教師參與課改的動機探究》,載《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12期。
95.《論課堂生態的建構》,載《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6期。
96.《教學領導的內涵、功能及策略》,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3期。
97.《論新課程情境中的教師形象》(人文社科版),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6期。
98.《課堂教學形式創新策略》,載《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7期。
99.《贊科夫的教師觀及其啟示》,載《教學與管理》2006年10期。
100.《結構主義教學思想述評》,載《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18期。
101.《論課程實施轉向條件下的新型教學研究制度:校本教研》,載《教學與管理》2006年2期。
10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誤區與對策》,載《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9期。
103.《論認知情境理論視野下的課堂情境》,載《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8期。
104.《論數學課題探究教學》,載《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3期。
105.《後現代視野中的教學研究範式》,載《世界文化論壇》(美國)2005年14期。
106.《生活性教學的基本理念與實踐策略》,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7期。
107.《論課堂教學管理創新》,載《教育探索》2005年10期。
108.《論課堂教學目標創新》,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1期。
109.《論參與性教學的背景、內涵及實施》,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1期。
110.《後現代視野下的教學研究範式》,載《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6年2期全文轉載。
111.《失落與復歸--師生關係的解構與建構》,載《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3期。
112.《師生對話的特點及意義》,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3期。
113.《課堂教學話語權力的反思與建構》,載《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12期。
114.《行為分析理論視角下的課堂管理策略》,載《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4年3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學校管理》2004年2期全文轉載。
115.《課堂教學話語系統及轉換》,載《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期。
116.《論魏晉時期教育的自覺》,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4期。
117.《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綱》,載《學科教育》2003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學化學教與學》2003年10期全文轉載。
118.《成人課程理論匱乏的原因探究》,載《成人教育》2003年6期。《教育文摘周報》2003年36期轉摘。
119.《校本教研:特點、內容與方式》,載《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15期。
120.《淺析現代教學原則的科學建構》,載《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0期。
121.《課程的現代主義闡釋》,載《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教育》2004年1期全文轉載。
122.《教學理論與實踐:轉化方式探討》,載《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教育》2002年7期全文轉載。
123.《主體性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建構》,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3期。
124.《走向解放的現代課堂教學規範》,載《山東教育科研》2002年11期。
125.《江澤民教育教學制度改革論淺析》,載《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年3期。
126.《現代教學論生長點試探》,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1年5期全文轉載。
127.《面向21世紀教學現代化的理論思考》,載《瀋陽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1年7期全文轉載。
128.《教學動力的本質與特徵》,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2期。
129.《現代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載《教育評論》2000年1期。
130.《主體性教學模式芻議》,載《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0年6期。
131.《關於中師活動課的探討》,《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4期。
132.《主體性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載《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2期。
133.《教學動力來源論綱》,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0年2期全文轉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2期摘要轉載。
134.《西方關於人的學說與教學動力》,載《教育史研究》1999年2期。
135.《現代教學理論的主要特徵:傳統與現代的整合》,載《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年6期。中央教科所主辦《教育文摘周報》2000年7期轉載。
136.《中英合編高中英語教材的特點與教學策略》,載《現代中小學教育》1999年12期。
137.《試論教學動力的生成機制》,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3期。
138.《關於教學動力分類的探討》,載《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4期。
139.《教學動力研究的反思與構建》,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1997年6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7年4期轉載。
140.《知識社會、知識工人與教育》,載《比較教育研究》1996年6期。
141.《關於學生主體若干問題的辨析》,載《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5期。
142.《兩戰期間美國教育改革述評》,載《教育史研究》1995年4期。
143.《當代師專課程結構模式研究》,載《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995年6期。
144. Sen Li, Shangrong Du & Wen Wu.Eco-class: Harmonyand Creation.US-China Education Review,Vol.4, Number 1, January 2014.
145.Yu-hui Qi, Yi Yan & Sen Li.The Issue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part of Chongq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B,Vol.4, Number 4,April 2014.
146.Sheng-fengDuan,Sen Li.Ecologically-Oriented Multimedia Teaching Reform: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Paths.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A,Vol.8, Number 8,August 2014.
147.Zhang Le, Li Sen.The Issues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Physiqu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China.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B,Vol.4, Number 11,November 2014.
148.Hu Baiyun,Ma Cheng,Li Sen,Understanding Class Teaching Authority From a Feminism Perspective,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A,Vol.5, Number 1, January 2015.
149. Li Ning-ning, Li Sen,Qiao Yu-jiao,Parental Influence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ports Particpation in China,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A,Vol.5, Number 2, February 2015.
150.Long An-bao,Li Sen,The StatusQuo Investigation of the English Teachers in High School in Western China,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B,Vol.5, Number 4, April 2015.

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學論發展的文化審視與理論建構",2014--2017年。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中小學生態課堂建設與教學方式變革研究",2007--2012年。
3.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有效教學動力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研究",2003--2006年。
4.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20世紀中國教學論發展的反思與建構",2007--2011年。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電力系統中青年職工綜合素質測評及培養的教育對策研究",1999--2001年。
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課堂教學創新策略與中小學生素質發展實驗研究",2003--2006年。
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項目"中小學教師教學決策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2009--2012年。
8.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1--2015年。
9.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課堂的生態學研究", 2003--2006年。
10.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教師教學決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009--2012年。
11.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特別委託課題"城鄉統籌背景下重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2011-2015年。
12.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問題研究", 2014--2017年。
13.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小學有效教學動力研究",2002--2005年。
14.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重慶市中小學校長有效教學領導的邊際與效度研究",2008--2010年。
15.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重慶市鄉村教育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2014--2017年。
16.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2006--2008年。
17.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高等院校本科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2013--2015年。
18.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學位論文規範與評價體系研究",2011-2014年。
19.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三峽庫區基礎教育的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2010--2014年。
20.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課題"中國近現代基礎教育歷史發展與綜合改革深化研究",2014--2017年。
已培養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基礎教育學專業博士后研究人員5人,博士30人,碩士110人,國內訪問學者15人。

獲獎記錄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等獎勵20多項。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追尋完整的人--教學活動的哲學人類學研究》獲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1.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年)
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7年)
3.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10年)
4.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010年)
5.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08年)
6.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006年)
7.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005年)
8.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獲得者(2002年)
9.西南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11年)
10.西南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
11.西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
12.西南大學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14年)
教學科研獲獎
1.《課堂生態論》(著作,第一),2015年12月獲教育部第七次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二等獎。
2.《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2)》(研究報告),2015年12月獲教育部第七次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三等獎。
3.《現代教學論綱要》(獨著),2009年9月獲教育部第五次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三等獎。
4.《普通高中技術課程項目主導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成果),2014年10月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5.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追尋完整的人--教學活動的哲學人類學研究》,獲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6.《教學動力論》(獨著),2001年5月獲重慶市政府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7.《國家新課程在西南地區的適應性研究》(諮詢報告),於2005年4月獲重慶市政府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8.《現代教學論綱要》(獨著),2006年12月獲重慶市政府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9.《課堂生態論》(合著、第一),2014年3月獲重慶市政府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於201年獲得教育部高等院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10.《不斷深化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 培養高素質的教育科學創新人才》(教學成果),2001年12月榮獲重慶市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1.《教學改革論》(專著、第二),2001年5月榮獲重慶市政府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2.《現代教學論生長點試探》(論文),2003年4月獲重慶市政府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3.《有效教學決策》(譯著、第一),2011年8月獲重慶市政府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4.《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專著、第一),2011年8月獲重慶市政府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5.《基礎教育概論》(專著、第一),2008年4月獲重慶市政府第四屆基礎教育優秀教育著述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