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體
脂肪體
脂肪體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由大量脂肪細胞聚集而成,在集群的脂肪細胞之間,由疏鬆結締組織將其分隔成許多脂肪小葉。脂肪組織的胞質中貯存大量脂類,多數為甘油三酯,其餘為磷脂及膽固醇。
因此,脂肪體是動物蓄能和供能的結構,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脊椎動物的脂肪體:
多數兩棲類動物如蛙類和蟾蜍類生殖腺地前端特具1對黃色、指狀的結構,即脂肪體,其大小在不同季節變化很大。春季生殖之前,脂肪體的體積很大,隨著生殖腺的迅速增長而逐漸萎縮甚至消耗殆盡,它顯然與生殖腺發育貯存營養物質有關。儘管中學的生物學教材中只要求學生觀察青蛙或蟾蜍體腔內1對卵巢(含有很多黑色的卵)及1對淡黃色的精巢,但體腔內的這1對脂肪體也是顯而易見的。
無脊椎動物的脂肪體:
昆蟲的脂肪體是其體內的一種重要結構,它即是糖、脂和蛋白質代謝的中心,又是主要激素(如神經激素、蛻皮激素、保幼激素)作用的靶組織,還具有貯存排泄和解毒等生理功能。脂肪體是由脂肪體細胞組成的,每種昆蟲都有其特有的形狀和結構,即使同一種昆蟲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形態也不相同(如鱗翅目昆蟲)。脂肪體細胞有3種類型:即營養細胞、尿鹽細胞和含菌細胞,分別含有營養成分、尿酸排泄物和共生微生物(如蜚蠊脂肪體細胞含有桿狀菌)。現以家蠶為例說明昆蟲脂肪體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家蠶的幼蟲的脂肪體,分佈於全身。在體腔中的分佈,一是附著於肌肉上,稱外層脂肪體,二是填充各器官組織間,稱內層脂肪體。蠶的脂肪體呈白色或淡黃色,是一種紡錘形、橢圓形、帶狀和塊狀的柔軟組織,它由許多脂肪細胞組成,外層包有薄膜。1齡至3齡蠶的脂肪體細胞為橢圓形或圓形,而4齡至5齡蠶為多角形。脂肪體細胞內含有脂肪球、糖元和蛋白質顆粒,以及酶類物質。家蠶初蛹期的脂肪體圍膜破裂,細胞呈崩解狀態;後期蛹脂肪體細胞又重新集聚;家蠶蛾的脂肪體似葡萄串;產卵後期則成絲狀。家蠶的脂肪體在其生長發育和變態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參與中間代謝。脂肪體從血液中吸取多餘的營養物質,一部分作為能源消耗,一部分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糖元或海藻糖等物質。5齡蠶在低溫時,脂肪體對絲腺以外的蛋白合成具有促進作用,對絲腺中絲蛋白的合成反而有阻礙作用。2)貯存作用。脂肪體能貯存脂肪、蛋白質和糖類等營養物質,供眠中、蛹期和成蟲期的需要。幼蟲遭受飢餓時,脂肪體的貯存物質也會被消耗。脂肪體內貯存物質豐富與否,對幼蟲生長發育、蛹期變態、成蟲產卵量和卵質有密切關係。3)排泄作用。在家蠶的變態過程中,蠶的泌尿管也要進行變態,故暫時停止了排泄活動,脂肪體就擔負著臨時貯存蛋白質代謝終產物的作用,這種排出廢物的方式稱貯存排泄。蝗蟲體內的脂肪體能聚集尿酸鹽的沉澱,也有這種排泄作用。到了化蛾前,脂肪體內的尿酸鹽釋放到血液中,再由成蟲的泌尿管吸收,轉移到直腸囊中,化蛾後作為蛾尿排出體外。4)保護作用。因脂肪體填充在各器官之間,能防止各器官移位,以及和體壁產生的摩擦。脂肪體也能提高生物體的耐寒能力。
脂肪組織和脂肪體乍一看似乎是一樣的概念,具有相同的含義,然而它們在組成、分佈、特點和機能等方面有所不同,且脂肪體在動物界的不同類群中區別更懸殊,現將其簡述如下:
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
它的分佈很廣,如皮下層、網膜系膜、腎周圍及骨髓等處,具有抗外界機械衝擊、支持、營養、潤滑、絕緣和維持體溫等功能。脂肪組織按其顏色及細胞類型的不同,可分為白黃色脂肪組織和棕色脂肪組織。前者細胞數量多,胞質中央含有一大滴脂肪,這是所謂的“脂庫”。棕色脂肪組織,主要分佈在冬眠動物的幼體和成體,有助於抗寒及產熱作用,細胞內含有大量色素,胞質中線粒體含量多。
脂肪體中含有許多脂肪、糖元、蛋白質顆粒及酶類等物質。
一、脂肪:占絕大多數(50~60%),其中90%為甘油酯,且三酯佔70%。一部分來源於直接消化、吸收。絕大部分由蛋白質、特別是糖類轉化而來。
二、蛋白質:僅次於脂肪,但5令末少於糖元。由血液中的AA轉換而來。
三、糖元:熟蠶時為干物重的17.3~21.5%,但吐絲結束幾乎全部消耗。糖原由吸收來的糖分轉化而來,處於動態平衡中,以遊離糖為主。
四、酶:過氧化氫酶、脂肪酶、黃嘌呤氧化酶、脫氨基酶、己糖磷酸基酶、磷酸化酶等。
五、尿酸(鹽):蛹期較多
一、脂肪體是營養物質中間代謝的場所,相當於人的肝臟。
脂肪體從血液中吸收的葡萄糖,大約50%用於能源消耗,30%合成脂肪,20%合成蛋白質及海藻糖。合成的物質一部分留於脂肪體中,其餘部分轉入血液。
1. 脂肪體是蠶體合成、貯存脂肪的重要場所。
脂肪作為能源和水分的貯備物質,主要由糖、蛋白質等物質轉化而來。從5令的中期至熟蠶期蠶體的增重主要是脂肪貯存和絲物質增多的結果。
2.脂肪體是合成、貯存糖原的主要組織。
眠期和結繭期間所消耗的糖原,主要由脂肪體內貯存的糖原供給。脂肪體內合成的糖原還可以供給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合成時所需的能量,並可分解為海藻糖,隨時釋放到血液中,以補充血糖含量,使血液中的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脂肪體也參與蠶體蛋白質、氨基酸的代謝。脂肪體所合成的蛋白質,除一部分留存於脂肪體內之外,大部分轉移到血液中。
脂肪體合成蛋白質的能力與5齡的飼育溫度有關,5令蠶在低溫時,對絲腺以外的體蛋白合成有促進作用,但會抑制絲蛋白的合成;如果5令高溫飼育,則會促進絲蛋白的合成,而抑制體蛋白的合成。故種繭育總是比絲繭育的飼育溫度低,目的是促進脂肪體的充分發達,提高蠶兒的體質。
4.脂肪體內含有大量的黃嘌呤氧化酶,可使氨基酸降解為尿酸,立即排入血液。
5.脂肪體能合成維生素C,供蠶體生長發育需要。
蠶兒食下有毒物質轉移到血液中以後,一部分通過泌尿管排出,另一部分被脂肪體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毒物的濃度防止中毒。由於脂肪體對毒物的吸收積累,其含毒量遠遠高於其它組織,滅蠶蠅的使用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脂肪體內的毒物可在酶的作用下,逐漸分解失去毒性。
脂肪體可從血液中吸收各種營養物質,以脂肪、蛋白質、糖元的形式加以貯存,以供給蠶兒在眠中、變態中、成蟲期能量和水分的消耗。
脂肪體的發達程度與蠶兒的體質有直接的關係,脂肪體越發達,蠶兒的體制越強;脂肪體的發達程度與產卵量和卵質液直接相關。所以,種繭生產上要求使用較低的飼養溫度和充分成熟、含糖量高的桑葉養蠶。
幼蟲期脂肪體能生成尿酸及鹽,但生成后就轉入血液中。但到了蛹期,脂肪體不但自身生成的尿酸加以貯存,而且吸收血液中的尿酸(鹽)加以貯存。待成蟲馬氏管形成后再釋放到血液中,由馬氏管吸收后,進一步轉移到直腸內,化蛾後作為蛾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