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延高速鐵路

高速鐵路線路

西延高速鐵路是包海高鐵通道和陝西“米”字型高鐵網的組成部分,線路由西安東站引出,港務區經高陵閻良、富平、耀州、王益、印台宜君黃陵洛川富縣甘泉,引入延安火車站後向北延伸至延安新區站。,線路全長290.7公里,總投資600億元,設計時速350公里。

西延高鐵是原規劃的西銅城際鐵路的升級版,不僅線路延長,而且提速到350km/h。建成后將實現西安半小時到銅川,1小時到延安。銅川將結束不通火車客運的歷史。

線路概況


西延高速鐵路全長約290.7公里,預計總投資近600億元,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路段,也是我省南北向高鐵主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由西安樞紐北客站引出,經高陵、閻良、富平、銅川、黃陵、富縣等市縣(區),引入延安樞紐延安火車站後向北延伸至延安新區站。

車站設置


西安東站3場15站台29線
港務區東站2台6線
高陵站2台4線
富平閻良站4台10線
銅川站2台4線
銅川北站2台4線
宜君站2台4線
黃陵站3台7線
洛川站2台4線
富縣東站2台4線
甘泉北站2台4線
延安站6台13線
延安新區站4台9線 

初步開工


2016年12月21日上午,包海線西安至延安至榆林高鐵西延段建設動員大會在銅川舉行,省長鬍和平宣布高鐵銅川站首根基樁正式開鑽,副省長庄長興出席並講話。
西延高速鐵路
西延高速鐵路

項目進展


規劃階段

2016年7月13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部、鐵路總公司聯合印發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西延高鐵作為“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納入國家規劃。
2016年8月,西延高鐵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發布。
2016年12月21日,西延高鐵在銅川召開建設動員會。省長鬍和平宣布高鐵銅川站首根基樁正式開鑽,副省長庄長興出席並講話。
2017年8月26-28日,西延高鐵初步設計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中鐵總公司鑒定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對西延高鐵初步設計進行了評審。
2018年1月3日-5日,西延高鐵可研評估會在西安召開。國家發改委委託中鐵四勘院對西延高鐵可行性研究進行了評估,原則通過了西延高鐵可研報告,計劃取消洛川、甘泉、宜君三站。
2018年3月14-15日,國家鐵路局規劃與標準研究院組織相關專家,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對西延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行業評審。
2018年5月,在陝西省各級政府的一致努力爭取下,初步確定西延高鐵按原計劃設站,保留甘泉站、洛川站、宜君站。
2018年8月20日至22日,西延高鐵初步設計鑒修審查會在北京召開。
2018年8月29日,西延高鐵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發布。
2018年12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18年12月30日,新建西延高鐵項目推進會在洛川召開。
2019年10月底,西延高鐵宜君至延安段初步設計獲批。
2020年5月,西延高鐵西安至銅川調整段優化設計完成,調整后擬新設櫟陽和富平南站,取消原高陵和富平閻良站,按年內開工計劃正走程序。
2020年8月,變更路線后西延高鐵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公布。
2020年9月,變更路線后西延高鐵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公布。

建設階段

2019年11月底,西延高鐵先期段開始招標。
2020年1月9日,西延高鐵新延安隧道開工。上午11點左右,在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湫沿山下,隨著兩台挖掘機緩緩向山體掘進,西安至延安高速鐵路宜君至延安段控制性工程—新延安隧道開工建設,標誌著西延高鐵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線路調整背景


本次線路調整背景根據《國鐵集團辦公廳關於商請明確調整西延高鐵建設方案有關事宜的函》(鐵辦發改函[2019]53 號)、《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西延高鐵建設方案有關事宜的函》(陝政辦函[2019]174 號)及路地雙方現場調研和會商意見,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綜合交通布局等因素,對本項目西安至銅川段局部提出了線路調整方案。原可研、初設線路在富平區段確定的合設富平閻良站距離富平、閻良城區均較遠,線路布局與當前富平縣城向東南發展的規劃不相契合,站點選址對其東北部人口密集區居民出行造成一定影響,地方政府和當地人民群眾對於進一步優化西延高鐵線路走向和站位設置提出了強烈訴求。因此,針對富平站位的優化調整更能體現國家 4 部委《關於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新建車站選址儘可能在中心城區或靠近城市建成區”的精神,有利於帶動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和我省第五人口大縣富平縣的發展。此外,線路的優化調整更能滿足城際鐵路與國家鐵路網順暢互聯互通的技術需求,按照 2018 年 5 月 17 日鐵路總公司與陝西省會談精神,西韓城際鐵路要與國家鐵路網互聯互通,此前方案難以實現順暢互通,急需對西延高鐵、西韓城際鐵路途經富平段線路設計方案予以優化,使之便於充分發揮高鐵、城際運輸結構。綜上所述,本次線路優化調整更加契合未來富閻一體化的發展方向,更能夠優化運輸布局結構、方便群眾出行,對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