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表賦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賦

《嶺表賦》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分為兩段。第一段寫作者由眼前東瀉南馳的條條水流,聯想到自己被流放將一去而不得回歸。第二段回到嶺表的正題,描繪大庾嶺的優美景色。這篇賦通過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摯。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謝靈運酷愛山水,他的山水詩善於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和錘鍊的辭句描繪優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賦作,也同樣和山水景物有著緊密的聯繫,此賦即是他寫景賦的代表作之一。
賦分為兩段,第一段寫他由眼前東瀉南馳的條條水流,聯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現一去而不得回歸的傷感。第二段回到嶺表的正題,寫大庾嶺所見景物。先以“長山”二句總寫嶺的高大雄偉。其後則做具體的描繪,以“下無伏流”,正面誇耀嶺的高大;“上無夷跡”,誇耀山路的險峻。又以“麕兔”二句側面表現嶺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寫自己的行程,後路傾讞,前磴絕岸,既照應上文的“長山款跨,外內乖隔”,又表現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險惡。“看朝雲”以下,則具體寫眼前所見景物,感官上由視覺到聽覺,時間上從早到晚,由眼前羅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遠方姿態萬千的群山,以及絕壁上的蘿蔓,山澗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寫來,描繪大庾嶺的優美景色如在目前。雖然身處逆境之中,仍不忘對他鄉優美山水景物的欣賞與讚美。較之於他的山水詩,由於省去了體玄悟道的內容和說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現出他對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感。但由於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裡行間,又透露出淡淡的憂傷情調。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說:“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謝靈運的創作無論是詩還是賦,都遵循著這一“新變”的規律,力求創新,吸收前代文化的優秀傳統而不為古人所束縛。他能稱雄當世,賦作上的成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名家點評

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丁福林《謝靈運鮑照集》:“此賦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借途中麇兔旋歸,鴻雁反翮的險惡環境,以及傾斜的山峰、陡峭的絕壁,製造出一種反常的氣氛,表現他被迫遠涉的傷感和對前途的憂懼與絕望。”

創作背景


元嘉九年(432年)詩人流放廣州,途經江西大余縣和廣東南雄縣交界處的大庾嶺。詩人見高大雄偉的大庾嶺后,聯想到自己被流放一去不得歸的悲涼,於是寫下這篇賦。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此後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后,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是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僅四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