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三十五難

難經·三十五難

《難經·三十五難》是戰國時期醫學家扁鵲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難經·三十五難
曰:五臟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謂)也?
然:經言心營、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又諸腑皆陽也,清凈之處。
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凈,其意何也?
然:諸腑者,謂是非也。經言:小腸者,受盛之腑也;大腸者,傳瀉行道之腑也;膽者,清凈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腑;大腸者,肺之腑;膽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作者簡介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著有中醫典籍《難經》;《內經》與《外經》已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