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默林

策默林

策默林,拉薩四大林之一。在拉薩市區內,位於小昭寺西面,為策默活佛住錫之地,屬哲蚌寺羅賽林扎倉。

目錄

簡介


策默林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240平方米。建築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狀。進寺院大門是一寬敞的庭院,院西側和前部環繞兩層藏式樓房,上層為住房,下層為迴廊,建築佔地面積1725平方米,庭院後部是主體建築。主體建築為兩個時期所建。東半部稱為“白宮”,是第一世策默活佛阿旺楚臣於1777年擔任攝政時主持興建的;西半部稱“紅宮”,屬第二世策默活佛阿旺江貝主持興建的。
第一期建築總面積800平方米。其中經堂進深13.4米,寬11米,有柱20根,中間有長6.6米,寬4米的高敞天窗。經堂前明進深3.4米的明廊;兩側分佈在廚房、庫房,建築較粗糙,皆圓柱,顯然處於較次要地位;經堂後部為佛殿,內供護法神泥塑像數尊。據說該寺建築內原曾置有第二世活佛阿旺江貝的銀制靈塔和第三世活伸縮貢覺丹貝堅贊的銀制靈塔,靈塔高達一層樓。早期建築第二層有護法神殿,主供泥塑馬頭金剛神像,此外還有6尊護法神。牆壁上懸有30幅絲只唐卡。建築頂層是活佛卧室,卧室旁有經書室。寺內一些貴重文物曾多藏於此樓。
西邊的主體建築建造時間較東邊的晚幾十年,故風格基本相似,唯後者布局規模,規模較大,雕飾繁縟、精細,用脂肪濃艷,為早期建築所不及。西邊建築基本是沿縱向軸線對稱分佈的,即經堂、側室、佛殿、門廊。經堂時深13.8米,寬15米,五進五間。中心有寬8.3米,進深7.5米的高敞天窗,採光較好。經堂四壁遍繪宗教壁畫;經堂內供有鍍銀綠母、銅鑄彌勒宗喀巴等神像;正中則置歷世策默活佛的寶座,第三世活佛貢覺丹貝堅贊、第四世活伸縮土丹克珠的金質塔也先後建造在經堂內。經堂左側室長18米,寬2.9米;右側室長14.1米,進深2.6米。經堂前的門廊雕飾較華麗,進深6.2米,門廊最前部一排4柱、後排2柱,柱系多角式。經堂後部有兩座護法神殿:西邊神殿里供有特烏護法神,東邊神殿里供有7尊護法神和第二世策默活伸縮的塑像。此外還有一座藥王殿,供有釋迦牟尼、藥師、先知王、宣法海、邊善勝祥、純金無垢、妙音王、妙相普吉祥等藥師八如來像。西邊建築二層內有歷世策默活介的卧室等。
策默活伸縮系統產生較晚,但影響很大,並躋身於四大林(西藏四大呼圖克圖)之中,尤以第一世策默活伸縮和第二世策默活佛政績顯著。
第一世策默·阿旺楚臣,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因第穆活佛·降白迭熱嘉措圓寂,其攝政務遺缺,乾隆帝命脈駐京的雍和宮額爾德尼諾門罕·阿旺楚臣前往西藏接任,並加封其為“噶勒丹錫呼圖薩瑪第巴克什呼圖克圖”,總攝西藏地方政教事務十四年。
第二世策默·阿旺江白楚臣嘉措,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因原攝政策第七世第穆·土旦晉美嘉措圓寂后,嘉慶帝旨諭:“布達拉宮商上事條著噶勒丹錫呼圖薩瑪第巴克什·阿旺江白楚臣嘉措接辦。”阿旺江白楚嘉措奉旨攝政二十五年,政績顯著,特別是在搞吉達克森巴部落入侵等事件中建立了功勛,深受廣大僧俗推崇。清道光皇帝等對他加封甚多:1822年欽命策默林攝政任第十世達賴喇嘛楚臣嘉措(1816~1837)的經師;1825年駐藏大臣奏請中央恢復了原狀封第一世“衍宗禪師”名號(1787年清乾隆帝封);1834年清道光帝加封其“扎多爾呼圖克圖”名號,並賜“詡教”二字;1837年其榮任第三十七代甘丹赤巴;1839年清道光帝加封“靖遠”二字;1842年加封“懋功禪師”(全稱為“衍宗詡教靖遠懋功大禪師”。1844年因與新任駐藏大臣琦善不和,琦善列舉了五大罪狀向中央參劾而被奉旨剝遣,查抄所有財產。策默林活伸縮被革職的冤案,直到1877年他圓寂后的第三年才得到平反昭雪。其他幾世僅限於一般宗教領袖地位,在西藏政治生活中並不過大影響。
策默林正是隨著策默活佛系統的崛起而興建的,亦隨著策默活佛系統的衰落而衰落下來。現在,寺廟建築尚存。目前,有關部門已對該寺進行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