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靖安鄉的結果 展開

靖安鄉

雲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區轄鄉

靖安鄉是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最北部的一個二半山區多民族貧困鄉。位於大關永善昭陽區三縣(區)結合部,東經103°45′,北緯27°48′。國道“213”線二級公路、昭永公路途經靖安集鎮(小堡子),距昭通市城區28公里,距大關縣城39公里,距永善縣城區67公里,是進川入滇的交通要道。靖安鄉有國土面積176.08公里,轄11個村民委員會,133個自然村,215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回、彝、苗、柯爾克孜5種民族,總人口37088人。其中農業人口36237人,佔總人口98%;漢族30895人,回族3618人,彝族1793人,苗族769人,柯爾克孜13人。

2020年靖安鄉撤鄉正式為靖安新區,雲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區。

地理環境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鄉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鄉
靖安鄉現有耕地面積39044畝(基本耕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1.05畝,森林覆蓋率34.08%。地勢呈“V”字型,東西高,中部低,最高海拔3198.4米,最低 海拔1844米,常年平均氣溫15.2℃,常年降雨量為900mm,無霜期220天。夏秋陰雨多,霧氣大,冬春乾旱。屬於低緯高海拔冷涼區,立體農業氣候十分明顯,晝夜溫差大。儲藏有無煙煤、鉛鋅、銅等礦。

行政區劃


靖安新區

經濟


農業發展

脫毒馬鈴薯種植
脫毒馬鈴薯種植
靖安鄉主要特產馬鈴薯、玉米、水稻、蕎子。昭陽區靖安鄉大力引導農民種植脫毒馬鈴薯,使脫毒馬鈴薯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碧凹村8組農民楊世勇家2008年種植了6畝脫毒馬鈴薯,收穫近1.5萬公斤,僅賣馬鈴薯收入就達六七千元。2004年靖安鄉糧食總產量343.5噸,人均有糧317公斤。經濟總收入3187.8萬元,人均收入879.7元。比2003年的經濟總收入2772.3萬元,增加了415.5元,2003年的人均收入772元增加了107.7元,增幅為13.95%。

發展思路

靖安鄉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目標,緊扣“三農”發展脈搏,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四個戰略重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積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
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2條措施的意見》要求,昭通靖安安置區以《雲南省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工作方案》為具體工作導向,堅持以“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為抓手,凝聚“一條心”,統籌“一盤棋”,樹起“一面旗”,用好“一把尺”,做實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推進靖安安置區在實現“搬得出”的基礎上真正實現“穩得住”。
建設一支隊伍、抓實服務管理。靖安安置區是全省最大跨縣區安置點,承載了來自昭陽、大關、永善、彝良等五縣一區4萬餘搬遷群眾。安置區設6個社區黨總支,成立臨時工會、團工委、婦工委,由昭通市抽調相關單位和涉搬遷區縣的領導擔任主任、副主任,並抽派相關工作人員到安置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工作,有序推動安置區後續管理服務。同時,積極組建社工組織、青年、巾幗志願服務隊,目前已組建15支志願服務隊,150餘名志願者常態化開展工作。
組織一次培訓,強化群眾融入。截至2020年4月底,安置區共組織開展培訓42期,實現5個社區群眾全覆蓋。其中開展線下培訓22期;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開展線上培訓20餘期,培訓主要圍繞自強誠信感恩、生活常識、安全知識、操家理務、愛國衛生運動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禁毒防艾、好家風好家教巡講等內容主題。
舉辦一次活動,規範行為習慣。由靖安安置區臨時黨工委牽頭各部門組織“搬新家、住新房、換新貌”操家理務大比拼活動。對大比拼活動中表現優秀的32個家庭進行表彰獎勵。通過操家理務系列活動,提升了搬遷群眾責任意識,有效激發內生動力,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在搬遷群眾中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讓搬遷群眾潛移默化地從思想和行為習慣上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改變。
掀起愛國衛生運動,促進環境改善。廣大搬遷群眾從農村來到城市,生產條件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改變,培訓學習、實操演習、入戶指導居家技能等活動讓家家戶戶開展愛國衛生環境整治,比、學、趕、超展示自己的新生活,掀起愛國衛生運動高潮,搬遷群眾正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共同努力維護好靖安新區內外環境。
推廣民族文化活動、實現民族一家親。社區黨總支和群團組織充分發揮引領帶頭作用,組織搬遷群眾利用空閑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在安置區中心廣場、在各社區的空壩上,唱山歌、吹笛子、跳廣場舞、跳民族舞。各民族同胞伴隨著蘆笙和音樂,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冉曲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