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頭

龍躍頭

龍躍頭俗名龍骨頭或龍嶺。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以北。是新界五大族之一鄧氏的聚居處,鄧族原籍江西吉水。

簡介


龍躍頭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以北,龍山山腳,麻笏河以東。俗名龍骨頭或龍嶺,該地有山名龍躍嶺,相傳有龍跳躍其間而得名。

內容


龍躍頭是新界五大族之一鄧氏的聚居處,鄧族原籍江西吉水。鄧季琇(外號松嶺)於元朝末年遷移到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至今歷800多年,因子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成為現時的五圍六村。龍躍頭的五圍是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和新圍(或稱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五圍六村給沙頭角公路從中分隔。
1999年12月4日龍躍頭文物徑正式開放,為香港第二條文物徑。部份文物包括粉嶺天后宮、松嶺鄧公祠、老圍門樓及圍牆等
龍躍頭鄧氏
新界鄧氏是中原士大夫之後,在晉永嘉年間因五胡亂華而南遷,次第經江西吉水、廣西南雄、廣東東莞等地移居到寶安
寶安鄧氏始祖鄧符協於宋徽宗祟寧四年(1105年)進士及第,獲授陽春縣令,官至南雄倅。卸任后舉家落籍寶安岑田退隱田園,建立“力瀛齋書院”,教化一方。再傳四代分為五大房:元英、元禧、元禎、元亮及元和,在東莞興建宗祠“都慶堂”,設置祠產。隨年月推進,各房子孫開枝散葉,分散到東莞、茂名,甚至廣西一帶。元禎及元亮兩房人丁興旺,子孫大部分留駐寶安(后成新安),元禎一系聚居在元朗屏山一帶。而元亮一系除第二房(鄧杞)遷居東莞石井外,其餘各房分佈於新界的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萊洞等地。
鄧元亮號銑,正六品承德郎,曾任江西贛縣縣令,相傳在靖康建炎間提兵勤王,在亂軍中救出南逃的“幼宗姬”,后將她許配給兒子鄧自明(號惟汲),原來此女是高宗之女、孝宗之姊。光宗即位后,終尋獲其下落,以“皇姑”相稱,追封鄧自明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皇姑生有四子:林、杞、槐、梓,長子鄧林獲授“迪功郎”,其餘三人為“舍人”。林和杞隨母遷居東莞莫家洞,槐和梓留守寶安。皇姑終年87歲,卜葬於東莞石井獅子嶺。
南宋覆亡,元朝統一天下,對前朝遺臣加以迫害,以宋室自居的鄧氏首當其衝,長房鄧林之曾孫鄧季琇(號松嶺),乃四兄弟中的老幺,為人耿直,遭迫害變得一無所有,隻身離開東莞,潛逃到龍躍頭圖謀發展。鄧季琇胼手胝足的開墾,開闢了百多畝良田,更將彭氏逐離龍躍頭。鄧季琇中年喪妻后,直到60歲才在龍躍頭續弦再娶,晚年得兩子,只有實安一子存活。明朝洪武年間,國是初定,在全國進行丈量土地以明徵錢糧,鄧季琇被東莞伯何真誘騙,將名下的土地用何真的名義申報以獲取豁免賦徭,當朝廷核實地權時,何真將全部土地侵吞。其後何真因一宗叛逆案被株連,鄧氏才得以收回原有的土地,但鄧季琇早已作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