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1條詞條名為劉毅的結果 展開
- 魏晉時期名臣
- 廣東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
- 成都市金牛區委常委
- 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 海軍中將
-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中國知名音樂教育家
- 首旅集團原總裁、王府井集團原董事長
- 重慶市黔江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 堪輿家
- 飛天雪窖集團董事長
- 東晉北府兵將領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黨組成員、副董事長
-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
- 中國內地編劇
-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 柳鋼礦業公司黨委副書記,柳城縣委常委
- 編劇
-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
- 咸陽市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
- 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米爸
- 濟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陝西省地震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 青海省湟源縣政府副縣長
- 原國家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
- 山西省呂梁市司法局局長
- 哈爾濱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
- 昆明市司法局局長
- 內蒙古通遼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 九安醫療董事長
- 宜賓交警
- 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
- 足球運動員
- 醫生
-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 原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黨委常委
- 攀枝花市公安局某支隊副支隊長
- 上海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 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製作人
-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 民進浙江省副主委、省政協副秘書長
-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 永順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員
- 廣安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
-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 原國務院參事室主任
- 重慶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 北大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淮陰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助理
- 流逸
- 高級農藝師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六枝特區文聯主席
- 南寧市尚瑤金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 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 東漢平望侯
- 蒲江縣長秋鄉黨委委員
- 山西運動員
-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模特
- 遼寧盤錦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 西寧國靈中學教師
- 武漢市市紀委幹部管理室主任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教師
- 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
-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 原齊齊哈爾輕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 江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山西汾西礦務局建安處副處長
- 江山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 連雲港第一人民醫院高新院區黨總支副書記
- 成都大學師範學院學工辦副主任
- 星光大道參賽選手、漁民歌手
- 華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程師
- 武漢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
- 江西省萍鄉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師
- 玉屏公路管理段段長
- 重慶郵電大學現代中藥教學部副主任
- 遼寧省財政學會理事
- 五家渠市三屆人大主任
-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五庭助理審判員
- 同濟大學教授
- 湖南省湘潭縣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
- 北京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院長
- 石家莊影視創作中心主任
- 老河口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副研究員
-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 革命烈士
-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實習研究員
- 廈門市公安局湖裡分局交警大隊交管科副科長
- 陶瓷藝術家
- 株洲市中心醫院呼吸二科副主任
-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原審判員
-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 達州愛瑞眼科醫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 荊門藍天救援隊的成員之一
- 培訓師
- 蒲江縣壽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 資陽市樂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助理獸醫師
- 株洲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
- 攀枝花市司法局黨組成員
- 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
劉毅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劉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無黨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畢業;1987年7月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歷史學雙學士學位;1993年6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在漢城梨花女子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7年7月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2001年改為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工作,歷任助理館員、講師;1995年12月破格晉陞副教授;1997年被遴選為南開大學第三學術梯隊成員;2001年12月晉陞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歷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館學專業主任。2002年3月出任歷史學院院長助理,2003年5月復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是南開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學科帶頭人。發表過中國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論文70餘篇,其他文章30餘篇。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於2007年獲“2006年度全國文博考古最佳論著獎”,2008年先後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劉毅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教授 專業 歷史學 研究方向 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宮廷歷史。劉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無黨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畢業;1987年7月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歷史學雙學士學位;1993年6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在漢城梨花女子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7年7月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2001年改為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工作,歷任助理館員、講師;1995年12月破格晉陞副教授;1997年被遴選為南開大學第三學術梯隊成員;2001年12月晉陞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歷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館學專業主任。2002年3月出任歷史學院院長助理,2003年5月復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是南開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學科帶頭人。
歷年來開設過的課程有:“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曾名“中國文化遺產概論”)、“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國陶瓷考古研究”、“中國古陶瓷鑒定概要”、“文物考古與中國社會史研究”、“漢唐明清物質文化專題研究”、“中國文物文獻學概論”(以上碩士研究生);“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漢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學專題研究”、“中國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專題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兩課程在1995-1997年南開大學課程建設評估中先後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中國古代陶瓷器”課程於2004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2006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示範精品課。2007年,獲首屆南開大學“良師益友”獎;2008年,獲第四屆“南開大學教學名師獎”。
招收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宮廷生活史的教學和研究,對於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宮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為關注。出版過《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宮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鑒定自學教程:瓷器鑒定三十講》(萬卷出版社,瀋陽,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講義》(新星出版社,韓國漢城,2006年)、《中國古代陵墓》(南開大學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個人著作;參與過《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鑒定指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體著作的寫作。主編“南開文博書系”於2010年5月起由南開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歷年來,在《考古》、《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歷史文物》、《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國文物報》、《中國博物館》、《文物天地》、《華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與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鎮陶瓷》、《東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東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館研究》、《南開學報》、《南開史學》、《中國社會歷史評論》、《歷史月刊》(中華台北)、《東洋學研究》(韓國漢城)、《東北亞研究》(韓國釜山)等專業學術刊物以及國(境)內外專題論文集中發表過中國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論文70餘篇,其他文章30餘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於2007年獲“2006年度全國文博考古最佳論著獎”,2008年先後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年11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后改名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2001年10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學會學術委員、常務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為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2002年4月出任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2002年9月當選為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2011年1月被聘為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南開大學)重大項目《漢到明墓葬所見民間信仰暨近現代華北民間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國家文物局“2009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明代藩王陵墓調查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北京大學)重大項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馬工程”人文社科重點教材《中國文物學概論》的編寫(首席科學家)。
甲:論文
一、陶瓷考古類:
1.《青花瓷器的產生與元代社會文明》,《南開史學》1989年第2期。
2.《晚唐宋初越窯若干問題思考》,《江西文物》1991年第4期。
3.《瓷器彩飾人物圖案起因初探》,《景德鎮陶瓷》第1卷第4期,1991年。
4.《定窯“繡花”藝術蠡測》,《河北陶瓷》1992年第1期。
5.《明清陶瓷官窯制度比異》,《南方文物》1992年第4期。
6.《元代瓷器與雜劇》,《景德鎮陶瓷》第2卷第4期,1992年。
7.《宋代官窯制度研究》,《河北陶瓷》1993年第2期。
8.《古陶瓷的研究範疇及其方法》,《博物館研究》1993年第2期。
9.《官窯制度的形成及其實質》,《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
10.《我國古瓷研究的現狀與展望》,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編《中國古陶瓷研究現狀及展望論文集》,《中國陶瓷工業》雜誌社,1994年10月。
11.《瓷明器述略》,《東南文化》1994年增刊第1號。
12.《明代景德鎮瓷業“空白期”研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
13.《三台窖藏時代商榷》,《四川文物》1994年第6期。(合作,第一作者)
14.《景德鎮瓷業成就及其成為“瓷都”的原因》,《南方文物》1996年第3期。
15.《宋代黑釉茶盞的窯口鑒別》,《福建文博》1996年第2期。
16.《青瓷蓮花尊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
17.《陶瓷業窯神崇拜述論》,《景德鎮陶瓷》1997年第3期;香港發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2,Number 3-4,December 1998全文英譯轉載。
18.《定瓷裝飾三題》,《南開大學歷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
19.《臨城山下窯的初步調查和研究》,《河北陶瓷》1998年第1期。
20.《定瓷的基本特徵和仿定瓷的窯口鑒別》,《文物季刊》1998年第4期;香港發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3,Number4,June 2000全文英譯轉載。
21.《關於“唐三彩”的兩個問題》,《河北陶瓷》1999年第1期。
22.《“鳳凰山窯”的發現及相關問題研究》,《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23.《北方早期青瓷初論》,《中原文物》1999年第2期。(合作,第一作者)
24.《“唐三彩”所展示的唐人社會生活》,《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25.《“宣州官窯”及相關問題研究》,《考古》1999年第11期;香港發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3,Number4,June 2000全文英譯轉載。
26.《關於中國古陶瓷研究的幾點思考》,《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4期。
27.《“梅瓶”小考》,《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六輯,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
28.《中國高溫釉器物的出現:從印紋硬陶到原始瓷器》,《(韓國陶瓷)第三傳統:瓮器源流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2000年11月。
29.《中國發現的“高麗青瓷”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
30.《高麗青瓷裝飾技法分類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七輯,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31.《從高麗青瓷看古代中韓文化交流》,《東北亞研究》第1輯,韓國國立釜慶大學東北亞文化學會,2001年10月。
32.《中國古代陶瓷茶具的變遷》,《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論――陳捷先教授、馮爾康教授古稀紀念論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33.《越窯源流述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第五輯,杭州出版社,2002年10月。
34.《論“窯系”》,《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八輯,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2月。
35.《商周印紋硬陶與原始瓷器研究》,《華夏考古》2003年第3期。
36.《高麗青瓷的幾項突出成就》,《中原文物》2004年第3期。
38.《杭州老虎洞窯址再研究》,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編:《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合作,第一作者)
39.《渾源窯鑲嵌青瓷與朝鮮半島相關瓷器品種比較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第6期。
40.《集寧路窖藏出土鰲形硯滴與高麗瓷斷代》,《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輯,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
41.《宋遼高麗人形注子探析》,《中原文物》2005年第6期;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編《東北亞社會經濟文化與區域合作》轉刊,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42.《高屋建瓴 指點航程--重讀汪慶正先生<中國陶瓷史研究中若干問題的探索>》,上海博物館編輯《汪慶正紀念集》,上海博物館印行,2006年10月。
43.《百濟武寧王陵出土的南朝青瓷》,《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二輯,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11月。
44.《吳越王家族墓葬出土越窯瓷器研究》,沈瓊華主編《2007’中國·越窯高峰論壇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5月。
45.《朝鮮時期的“粉青沙器”初探》,《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10月。
46.《雲和縣橫山周窯址發掘簡報》,《東方博物》第33輯,2009年12月。
47.《陶瓷業窯神再研究》,《文物》2010年第6期。
48.《絲綢之路上的瓷器運銷》,鄭炳林、俄軍主編《二○○九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10年7月。
50.《從高麗青瓷看古代中韓文化交流》,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編《新世紀南開社會史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二、陵墓制度類:
1.《昭西陵與清代帝后喪葬禮俗更易》,《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4期。
2.《明朝“陵山之祭”述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2期。
3.《宋代皇陵制度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1期。
4.《明清皇陵制度比異》,《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5.《清初三陵制度述論》,《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6.《宋代陵寢制度述論》,《東洋學研究》第5輯,韓國東洋學研究會,1999年12月。
7.《中國古代陵寢制度概述》,《文物研究》第十二輯,黃山書社,2000年1月。
8.《明朝皇陵祭祀制度研究》,《鄭天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0年6月。
9.《明代帝王陵墓選址規則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三卷,中華書局,2001年6月。
10.《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論綱》,《南開學報》2001年增刊,2001年12月。
11.《明代皇陵陵園結構研究》,《北方文物》2002年第4期。
12.《南宋紹興攢宮位次研究》,《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4期。
13.《中國古代陵墓研究中的資料選擇與利用問題》,《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14.《明代親王陵墓玄宮制度研究》,《華夏考古》2010年第3期。
三、其他:
1.《清朝的皇位確立方式和擇儲標準》,《南開學報》1992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1992年第9期全文轉載。
2.《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分級定名問題》,《中國博物館》1996年第3期。
3.《〈明史·諸王傳〉補正》,《南開學報》1997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1997年第3期全文轉載。
4.《“二重證據法”新論》,《南方文物》1997年第3期。
5.《從徠金石學到考古學――清代學術管窺之一》,《華夏考古》1998年第4期。
6.《“二重證據法”與歷史學、考古學研究》,《世紀之交的中國史學――青年學者論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
7.《韓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察與啟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8.《關於博物館學研究對象的思考》,《東南文化》2010年第1期。
乙:著作
1.《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王玉哲主編,明清部分初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文物鑒定指南》(朱鳳瀚主編,瓷器部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明清皇室》(獨著),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
4.《明清宮廷生活》(獨著),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2000年。
5.《瓷器鑒定自學教程:瓷器鑒定三十講》(獨著),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
6.《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7.《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講義》(獨著),新星出版社,韓國漢城,2006年。
8.《中國古代陵墓》(獨著),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